贾府人称林黛玉林姑娘,薛宝钗却是宝姑娘,其中有什么玄机?

《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女性形象,而其中林黛玉与薛宝钗是主要的两位女性人物。钗黛二人性格迥异、为人风格有明显的不同,一般被认为这是曹雪芹的不同意念寄托。

而其他人对于这两位女子的称呼也是不同的:对于黛玉的称呼主要有“林姑娘”“林姐姐”“林妹妹”“林丫头”;对于宝钗则以“宝姑娘”“宝姐姐”“宝丫头”为主流称呼。也就是说,一个是以姓氏+称呼人的属性关系,一个是名字+称呼人的属性关系。

这样的区别并不是称呼起来顺口而已,其中暗含着曹公的细心安排。

首先,满汉说。

这个说法出自周汝昌先生,他也是最早注意到黛玉宝钗称呼问题的学者,他认为称呼的不同是由于满汉称呼习惯上的差异。

满洲人生活中是称名不称姓的,贾府中的其他人也是都是直接称呼其名,说明贾府的人都是满人。而古代汉族人的习俗对人直称其名是不礼貌的,一般只有长辈才可以,平辈人晚辈人要以“字”来称呼。假如你穿越回唐朝,碰见了李白,不能叫他“李白”,估计李白会气得翻白眼,合适的称呼应该是“太白”。

贾府中丫鬟、奴才称呼主子也都是称“名”,这在汉族文化中是不可能的,说明贾府人遵守的是满人传统。那么大家对林黛玉称其姓,可见黛玉是汉人。

不过,满族从后金时候传下的祖训是“满汉不通婚”,如果贾敏是满族人,又是来自那样一个显赫之家,不太可能嫁与汉人林如海的。人们对薛宝钗虽然称呼“宝姑娘”“宝姐姐”“宝丫头”之类的用名称呼,但是对其亲哥哥薛蟠的称呼却是“薛大爷”“薛大傻子”之类的用姓称呼的,两兄妹难道一满一汉?对于史湘云的称呼,有时候是“史姑娘”“史大姑娘”,有时候又是“云姑娘”。

满汉说虽然具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不能完美地解决所有的红楼人物称呼问题。

其次,长辈根据传统习俗引导形成的不同称呼。

林黛玉刚入贾府时,贾母就称其为“林姑娘”“你林妹妹”之类。老太太在贾府一言九鼎,说话很有分量,上行下效,贾府的人也仿效贾母对黛玉以称呼姓的方式来称呼了。

而宝钗的母亲薛姨妈与王夫人是亲姐妹,而且是那种看起来关系很好的姐妹。当然了,薛姨妈也是姓王的,习惯上以她的夫姓薛称呼她薛姨妈,很简单的一点是,这是从贾府的视角出发的。

说回宝钗,王夫人对自己姐妹的孩子还是感觉非常亲切的,所以叫她“宝丫头”之类的。王夫人在贾府同样有很大的话语权,那么其他人也就跟着王夫人称宝钗的名字了。

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方式,与中国传统习俗有关。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外人了,林黛玉是贾母的“外甥女”,贾母是林黛玉的“外婆”,一个“外”字足见这其中的微妙,表明外嫁女应属于夫家的。尤其是黛玉母亲已故,林如海也只有这么一个女儿,那么对黛玉以“林姑娘”之类的称呼则可以看作是强调是代表林姑爷家的。对薛姨妈冠以夫姓的称呼也有这类原因。

“外”只是代表血亲上的亲疏,好歹林黛玉与贾府也是有血缘关系的,薛宝钗可是实实在在是因为纯粹的姻亲关系才跟贾府有联系。按规矩来说,贾府的人称呼薛姨妈应该加上“姻”字,称她“姻姨母”,再带上门姓,即“薛王氏姻姨母”,简单地称呼就是“薛姨妈”,对其子女称本也应加上姓氏,不过这样显得本来就没有血亲关系更为生疏,为显得亲近一些,故而对宝钗称名不称姓。

再者,不同称呼暗示着心理上的亲疏关系。

上面一层是从传统习俗上的亲疏关系对钗黛意不同的称呼,或许并不能掩盖贾府的人从心理上对宝钗、黛玉的亲疏感受。

墨酱想,根据我们的常识,称呼一个人的名显得比较亲切,称呼一个人的姓就比较生疏了。没错,“宝丫头”“林姑娘”称呼上的区别,恐怕也正是贾府的人正有“钗近黛疏”的心理,从而显示出她们二人在贾府不同的处境。

看似很合理的称呼,其实含有很深的玄机。

尽管薛宝钗实质上是“外热内冷”的,但是表面上她却能与贾府众人热情地和平相处,而林黛玉的孤傲是出了名的,给人一种疏离感。自然大家会亲切地称宝钗为“宝姑娘”,而对黛玉的称呼“林姑娘”就显得没有那么亲热了。

再加上,宝钗有一个很会来事儿的母亲,所谓“金玉良缘”,正是薛姨妈带着宝钗入贾府后才有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薛姨妈为女儿的婚姻造势,一开始这对母女的到来就有很强的目的性。薛姨妈志在必得,这样的志向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薛家母女与以王夫人为代表的贾府中人非常亲近。

相比之下,林黛玉在贾府中就比较孤独。有母亲这个直系长辈撑腰显然是宝钗一家更为强势。

此外,从相关汉字的象征意义上说,“宝”字含富贵之意,正契合薛宝钗牡丹花一样雍容华贵的气质;而“林”字双“木”,不仅对应“木石前盟”中的“木”,同时也隐约暗示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要知道黛玉的才华是一骑绝尘的,这种凄凉的蕴含正是黛玉最后结局的写照。

总之,曹公是有意安排“林”“宝”二字作为黛玉、宝钗的称呼的,从而使得《红楼梦》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