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补贴时代合资与自主品牌如何布局中国新能源市场?
近些年在补贴政策的支持下,没有外界干扰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发展确实很快。但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欲有所作为,必须经风雨见世面。只有未来在与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竞争中取得胜利的那些自主品牌,才是真正的“千里马”。
随着时间流逝,新能源汽车已经迎来了后补贴时代,每个车企都在思考,当2020年补贴消失后,应该如何操作才能打好这场新战役。已经拿了多年补贴的自主品牌肯定不习惯,毕竟政府每年白给的好几亿人民币说没就没了。与此同时,失去了“保护伞”的自主品牌还将面临合资品牌产品抢夺市场的局面,一场公平公正的较量马上就要开始。
本文梳理了一些公司应对后补贴时代的一些措施。
北汽新能源:车电价值分离
在开战前的这段时间内,各个车企都在修炼自己的大招。我们以北汽新能源为例,在不久前就将车电价值分离模式推向了民用市场,而这正是在补贴取消后最有攻击力的一套招数。车电价值分离后能够显著降低用户购买电动汽车的成本。补贴消失后,用户也可以使用较低的金钱购买纯电动汽车。在补贴消失后,无论是与自主品牌车型相比还是与合资品牌产品相比,价格方面都存在巨大优势。
车电价值分离必须与换电相结合,主要是将转嫁给车企的电池成本慢慢收回,因此没有一个庞大的换点网络,这件事情将无法实施。即使未来哪个合资品牌想走这条路的话,也需要很长时间追赶,能不能追上还得看能力。
蔚来:换电和管家式服务
蔚来除了主打产品性能之外,更加富有人情的服务也是其应对市场的必杀技。虽然现在蔚来ES8在国内的间接对手是特斯拉,但随着未来补贴的消失,越来越多的高端品牌纯电动车都将进入国内市场,ES8的对手会变得更多。那时与同价位的对手相比,优秀的服务体系也会成为品牌独特的竞争力。
除了服务好以外,换电也是蔚来汽车的一个标签。我们先不谈换电这条路走起来是否坎坷,不过确实让消费者前期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车辆,提升了车辆性价比的同时,也是在提高竞争力。
宝马:布局插电混动
在国内补贴即将取消期间,合资品牌也动作频频,最先受到攻击的就是新能源中的插电混动市场。
征战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宝马的选择是将X1 PHEV和530Le这两款车型进行国产。换装了中国品牌电池后,车型能够拿到相应的补贴,车型售价进一步降低。
最终,华晨宝马530Le通过比相同配置的燃油版5系更高的性价比赢得消费者认可。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宝马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插混车型销量为6295辆。其中,530Le销售3101辆,XI PHEV销售2928辆,两款车总计销售6029辆。与去年上半年的销量相比,足足增长了5倍。可以说是在众多合资品牌当中,率先打开了国内新能源市场。
在宝马之前已经有很多合资车企选择将品牌旗下新能源车进行国产,别克VELITE 5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这款车型的实际表现太过一般。主要原因是车身尺寸小,整车实用性低,虚高的售价几乎已经等同于自主品牌对手的两倍了,完全没有性价比可言。
日产:早期布局晨风 未来布局轩逸EV
在纯电动车领域深耕多年的日产也在中国市场不断投入新的产品,早期的启辰晨风就是一款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虽然悬挂的是自主品牌启辰的LOGO,但消费者都知道他和海外市场的LEAF并无太大区别。
晨风早期之所以能够取得不错销量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年国内竞品车型品质都较低,产品种类也非常少,消费者根本没有选择权。虽然晨风的售价高了点,但背后有日产的口碑支撑,消费者更愿意为品质和可靠性买单。
只是后来因为国内补贴政策的调整,搭载进口电池的车型无法获得补贴,启辰晨风这款车型性价比瞬间全无,慢慢的随着自主品牌更长续航里程的车型跟进,晨风慢慢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政策更新导致晨风失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日产在中国的布局都是空白。在这期间很多人都在猜想第二代LEAF引入中国国产,可最终我们与这款车型无缘,取而代之的是轩逸纯电。
为什么会选择轩逸这款车型打造电动车?EV君认为,轩逸燃油车在紧凑级市场的表现非常突出,6月份销量超过了4万台,是紧凑轿车中的销量冠军。这证明消费者对这款车接受程度较高,用这样一款车打造纯电动版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甚至比引进LEAF的风险还要小,作为一家车企,这样的选择我们消费者也能理解。
大众:朗逸纯电
中国市场对于大众来说尤为重要,上个月轿车销量的前十名中,六位都是大众品牌的轿车,可见中国消费者对于大众品牌的认可。
燃油车领域表现突出的大众汽车,怎能放过新能源领域这块大蛋糕。虽然速度没有对手快,但丝毫没有松懈。近日,网上就爆出了朗逸纯电动版本的谍照,大众也开始以这种低风险的方式布局中国市场了。
在燃油车领域,朗逸一直在与轩逸争夺第一的位置,两款车型受消费者认可程度都非常高。从目前合资品牌曝光的新产品来看,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车型都是热销燃油车更改过来的,包括丰田未来要在中国布局的卡罗拉插电混动(卡罗拉燃油6月销量是第三),而这或许将成为一种趋势进行下去。
自主品牌如何应对?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后补贴时代下,合资品牌已经开始对中国市场的布局,采用的方式比较保守。例如日产、大众和丰田,并不是引进最新的车型来与自主品牌对抗,而是将市场中销售比较火爆的燃油车改为新能源车。这种做法除了可以减少部分成本以外,还不用担心消费者对于车型是否认可等问题,是非常理性的做法。
我们先不评论合资品牌未来将要推出的产品性能如何,作为自主品牌,想要在公平竞争中取胜,最简单也是最难的做法就是打造更加优秀的产品,这也是当时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的真实目的。
近些年在补贴政策的支持下,没有外界干扰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发展确实很快。短短的几年间,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已经从100公里提升至500公里。看似仅是续航的提高,背后则是电控技术、电池技术、电驱动技术不断进步取得的成果。现阶段,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三电技术方面是完全可以与合资品牌抗衡的,需要提高的是产品的做工和品质。
编辑总结:政策在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是一种保护。俗话说,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欲有所作为,必须经风雨见世面。因此对于我们这些自主品牌来说,新能源领域的真正挑战还未开始,补贴消失前的这段时间要继续修练自己的本领,只有未来在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的那个,才是真正的“千里马”。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