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太监王振擅权

朱瞻基登基后的第二年(1426年),爆发了“朱高煦叛乱”。为了平定叛乱,朱瞻基御驾亲征,打败了朱高煦。并且在朱高煦府中,偶遇了一位姓吴的侍女。这位侍女吴氏不仅容貌艳丽,而且十分聪慧,朱瞻基便将她带回北京,打算纳入后宫。朱瞻基把吴氏带回去后,张太后(朱高炽之妻,诚孝昭皇后)不允许一个罪臣侍女入宫为妃。朱瞻基没有办法,便将吴氏安置在宫外。此时朱瞻基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可惜子息稀薄,膝下仅有3个女儿。到了1427年冬天,后宫孙贵妃生下一个皇子,朱瞻基大喜,为皇子取名朱祁镇。并且以“母以子贵”为由,废掉了原有的胡皇后,立孙贵妃为皇后,即孙皇后(孝恭孙皇后)。这样,朱祁镇就成了嫡子。

没多久,朱瞻基得知,宫外的吴氏也怀孕了。1428年八月,吴氏生下一子,取名朱祁钰。由于张太后不认这个孩子,让朱瞻基未能如愿以偿,吴氏还是没能入宫。朱祁钰虽然仅仅比哥哥朱祁镇小一岁,但二者身份差距巨大,不仅仅是嫡庶之别,而且一个是一明一暗,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嫡子,一个是不被承认的皇帝私生子。

朱瞻基当了10年的皇帝,与老爹明仁宗朱高炽缔造了“仁宣之治”。当然,他也被人称为“蟋蟀皇帝”,但整体上说,瑕不掩瑜。朱瞻基临终前,哀求他的母亲张太后,希望母亲能够承认吴氏和朱祁钰。张太后看着即将离去的儿子,心有不忍,含泪答应了他的请求。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派人将吴氏母子召进宫,死前正式承认了她们,并托付自己的母亲张太后善待吴氏母子。

朱瞻基去世后,他9岁的长子朱祁镇登基,是为明英宗,年号正统。张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朱祁镇的母亲孙皇后变成了孙太后。太皇太后也是言而有信,封朱祁钰为郕王,封吴氏为吴娴太妃,这母子二人居住郕王府,并没有受到为难。朱祁钰这一年8岁,已经初懂世事,他偶尔入宫,能够深刻体会到他的生母和太后的巨大差别。

由于明宣宗去世时间较早,此前诞育的子嗣并不多,只有朱祁镇与朱祁钰两个皇子,加上这二人年龄相仿,从小相伴长大,关系自幼便非常要好。而此时的朝堂上,朝政主要由太皇太后张氏,以及孙太后主持,再加上“内阁三杨”的辅佐,政局也是非常的平稳,这也给朱祁镇和朱祁钰创造了非常好的成长环境。当然,朱祁钰也能充分认清自己的身份,保持对于自己这位兄长皇帝的敬重,这也使得两个人之间亲密关系能够继续维持。以至于朱祁钰到了就藩年龄后,朱祁镇并未让其前往外地,而是直接留在北京就藩。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朱祁镇与朱祁钰之间,也许会造就一番“君臣兄弟”的佳话,甚至可以比肩清朝时候的雍正与怡亲王胤祥,然而所有的一切都随着“土木堡之变”的爆发而彻底改变。

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张氏病逝,失去了对王振最有控制能力的人。而此时三杨中的杨荣在正统五年(1440年)病死,杨士奇因为儿子杀人而引咎辞职,只有杨溥在朝,而杨溥也老了,心计又没有杨荣多,而杨荣引入内阁的大学士马愉、曹鼐资历太浅,威望不够,王振擅权的一切条件都成熟了。王振见阻拦自己掌权的所有障碍都已经被自然规律扫除了,当然轻而易举的就尽揽明朝的政权。他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明太祖挂在宫门上那块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的铁牌摘下来。随后又在京城内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府邸。他还修建智化寺,为自己求福。

王振曾经劝英宗以重典治御臣下,他自己更是如此。谁若顺从和巴结他,就会立即得到提拔和晋升;谁若违背了他,立即受到处罚和贬黜。一些官僚见到王振权势日重,纷纷前来巴结贿赂,以求高升。工部郎中王佑最会阿谀逢迎。一天,王振问王佑说:“王侍郎你为什么没有胡子?”王佑无耻地回答说:“老爷你没有胡子,儿子我怎么敢有。”一句话说得王振心里甜滋滋的,立即提拔他为工部侍郎。徐睎和王文亦因善于谄媚,被王振提拔为兵部尚书和都御使。王振还把他的两个侄子王山和王林提拔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又把死心塌地依附于自己的心腹马顺、郭敬、陈官、唐童等,安插在各个重要部门。

正统八年(1443年)的一天,炸雷击坏奉天殿一角,英宗因遭此天灾,特下求言诏,要求群臣极言得失。翰林侍讲刘球上疏提出“皇帝应亲自处理政务,不可使权力下移”等项建议。王振看到刘球的建议有侵己之处,大怒,立即下令逮捕刘球入狱。这时,正值编修官董磷因自己要求任太常卿一事而被王振关进狱中之时,王振便想通过董鳞之事置刘球于死地。立即指使其党徒马顺用毒刑拷打、逼迫董磷承认他自己所请太常卿之事是受刘球所指使。刘球被逼不过,只好屈服。王振便以此下令处死刘球,并把刘球的尸体支解。朝野大臣听说此事,皆不敢上疏言事了。

正统十一年(1446年),英宗皇帝为了表彰王振,曾赐给他一份敕书。敕书中说王振二十年来朝夕陪伴,保卫调护,克尽乃心,赞翊维持,糜所不至。正言忠告,禆益实多……从平时英宗皇帝亲切的称呼王振为“大伴”也不难看出皇帝对王振的极为信任。朱祁镇还总是称王振为先生不称他的名字,以示尊重。明英宗的大姐夫名叫石璟,是当朝驸马。有一次,石璟家里丢东西了,结果查出来是本府宦官所偷,于是驸马上书皇帝,大骂宦官。这事本来和王振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他却矫诏将驸马下狱,而朱祁镇对王振的所作所为全部赞同。朝臣见皇帝犹如此,只有等而下之,连王侯公主都称王振为翁父,大臣们只能望风便拜,更有无耻者纷纷认王振作干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