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是好鸟,没有一个功臣是善类。
看到一则内容,三观又被颠覆了一下,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内容如下图:
秦始皇残暴,已深入人心,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焚书坑儒,及大建阿房、长城、骊山陵墓……等等,其中最狠的当属“坑儒”,因为是直接杀人,一杀就是四百六十人,也有说二、三千人。这个数字,相比后世某些皇帝动辄屠杀功臣家族上万人、饿死百姓千万人,也是温和得多。但不管多少,只要是枉杀、滥杀、甚或饿杀,都不可脱咎,都是有罪。
儒者,文人也。文人是掌笔的,所以杀多杀少只要有文人,都要记录在案、罪加一等的。但这儒,按司马迁所说,却是术士。《史记》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术士是什么角色?
术士亦即方士,二者没有区别,指的都是古代从事星占、神仙、房中、巫医、占卜等术的人,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道教人士。中国古代人大都相信迷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青睐江湖术士,就是那些看上去仙风道骨,实际上装神弄鬼招摇撞骗的人。
如果这些“儒生”,真的是司马迁笔下的术士,遇到想长生不老的秦始皇,也算是遇上克星了。
找来找去,只见秦皇坑儒,未见他诛杀功臣。如果按这个评价,他似乎不那么残暴,似乎比后世某些皇帝“仁慈”多了。
历史上诛杀功臣的皇帝多了去了。皇帝要坐稳,功臣要坐大,疑心生暗鬼,杀功臣的皇帝没一个是好鸟,但被杀的功臣也不是什么善类。
飞鸟尽 良弓藏、狡兔死 走狗烹,既符合天道,也符合人性。
越王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范蠡比文种看得长远,文种福未享够,就得剑自裁,而范蠡正携西施泛舟太湖,一世逍遥。
刘邦一个小痞子得享天下后,除了张良看得透早早归隐,其他如韩信、彭越、英布…等一干大佬,以为可以从此舒坦,没想到君心难测,卧榻之旁、岂容尔等鼾睡?!他们,很快就丢了卿卿性命,到那世享受去了。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实在文明文雅!功臣们呼风唤雨惯了,良田美宅并不是他们内心想要的东西,但他们心寒之中又深感幸运,因为这比批斗、坐牢、杀头、灭族强多了。
朱元璋,对待功臣,就如农家撵狗杀鸡,撵的顺其自然,杀的理所应当。胡惟庸、蓝玉、李善长…无论是不是好鸟,但在朱元璋这头虎口之下,他们全都成了所谓稳定江山的祭品。而刘伯温、徐达,一文一武,莫大之功,却也一个“服药”、一个“吃鹅”,能留全尸,实在感受到了“皇恩浩荡”。
后面还有,比如满清以降等等,就不说了,每个人或经历、或听说,大体都心中有数。
我相信因果论,总喜欢用因果来看问题。如果用佛家众生平等的观念来看,所有在历史上被整跨、整残,乃至整死的大小功臣们,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冤枉的,因为他们每个人的手上全都直接或间接地沾染过无辜者的鲜血;在他们的指挥、干预和默许下,只要有一个人因他们蒙冤而死,那他们的被整被斗被杀就并不算冤,即使冤死,也是“死得其所”。
即使不用宗教的“众生平等”,就用世俗的“一命抵一命”,亦或“王子犯法 与庶民同罪”来看,他们这些所谓功臣的命哪一个不是早就应该死上千百回。
如果这些“功臣”,真算功臣,真是既对国家有功、又对百姓有功,但秦始皇没有诛杀功臣,他与其他皇帝相比,是残暴还是“仁慈”?也就很好判断了。
如此,你再回头看看,那些窃居高位的所谓功臣,他们所受的苦、所遭的罪、所送的命,又有哪一样不是他们自己曾经加到过别人身上的?又有哪一样配不上他们曾经所造的孽业?!
(欢迎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