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92,苏嘉铁路

苏嘉铁路北起苏州,南到嘉兴,全长74.44公里。1935年2月开工,1936年7月正式通车,到 1945年1月被侵华日军拆除殆尽,前后不足八年。

1895年,张之洞在筹划江南地区铁路中提到过修建沪宁铁路并“旁通杭州”的想法,大概算是苏嘉铁路的雏形。1898年,盛宣怀与英商秘订《苏杭甬铁路草约》,但并未实施。

辛亥革命后南北和议,孙中山被迫将大总统之职让给袁世凯,尽管同盟会在民国议会为第一大党,孙的很多党内同仁也认为应当转入议会政治,放弃暴力,但孙大炮最热衷的还是像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这些暴力革命手段。不过这些运动、革命只是听着高尚,效果和结果都不好。

希望和平建设民国的人在当时还有很大力量,他们讽刺孙氏只知破坏,不知建设。为了反击这种无稽之谈,孙先生找人做出一份《建国方略》,在1918年前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建国方略》包括《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三个部分。

《实业计划》中提到建设一个东方大港的想法。该港的建造地址有两种方案:首选方案是选择在杭州湾,位于乍浦岬和澉浦岬之间;备选方案是选择在上海,但要解决长江的砂泥淤塞问题,这个到今天还没有解决好。

一个巨型的东方大港,显然需要相应的货物吞吐量和运输能力,如果只是从沪杭铁路引一条支线到海边,那还是一个配角。因此《实业计划》把张之洞二十多年前的想法融合进来,要在苏州和嘉兴之间修筑一条干线铁路,将沪宁铁路也纳入这个宏大的计划中。

作为孙总理的忠实继承者,蒋介石和他的政党,在1927年夺得中国主要统治权后,努力把孙文学说推行到全国,另外二个却都束之高阁,特别是那个《实业计划》,基本就当它是一个中学生级别的纸上谈兵。苏州到嘉兴一带河汊纵横,湖荡遍布,抛开货物吞吐量不说,地质上也并不适合修建铁路。

伍子塘

天凝塘

事情的转机来自于九一八后的第一次淞沪抗战,也叫一二八事变,国军战败,在国联的斡旋(威胁)下,国民政府与日军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其中规定中国军队不得在上海及苏州、昆山以东驻军,军队调动亦不能经过上海。这样一来,不仅使沪宁、沪杭甬两条铁路被切断,军事活动无法正常进行,首都南京亦受到威胁。为抵御日军进一步的侵略和战时部队调动的方便,国民党政府决定修建苏嘉铁路。

苏嘉铁路于1935年7月15日正式通车。本线起自苏州站,沿运河、苏嘉公路南下,途经相门、吴江、八坼、平望、盛泽、王江泾6站,达嘉兴站。

1937年8月13日,第二次淞沪抗战爆发,在这场历时三个月的大会战中,苏嘉铁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二国的军事力量存在代差,中国军队战败退出淞沪战场,苏嘉铁路旋即落入日军之手。

沦陷期间,日军采取各种措施封锁保护苏嘉铁路,沿线各站均建有碉堡,实施其“以战养战”的占领方针。

模拟的日军一体化碉堡和岗楼,注意射击孔的设计内外都很宽,而射击孔很小,保证有良好的视界,又能最好地保护射击孔后面的士兵。

到战争后期,日本国内和占领区原材料极度匮乏,连皇宫前的铁栅栏也被拆下,送进了炼铁炉中。1944年3月初,日军开始拆除苏嘉铁路。全线以平望为界,分南北两段进行,至5-6月间,钢轨悉数被拆,仅剩道渣和枕木,不久枕木也被掠夺。沿线桥梁至1945年1月拆除完毕。苏嘉铁路就此消失。

抗战期间,日军也占领了上海东部的二条轻便铁路:上川铁路和上南铁路。一直到战争结束,日军投降,也没有去拆除这二条铁路。可以从侧面反映这样一个事实,苏嘉铁路的价值真的极其有限。即便在今天,不断有人提议重修苏嘉铁路,并延伸到江北的南通和杭州湾南的宁波,依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规划中的通苏嘉甬铁路路线图

其实有一条苏嘉公路足矣

如今在昔日苏嘉铁路途径的王江泾建起一个苏嘉铁路遗址公园,以纪念那段历史,特别是纪念三个多月浴血奋战在淞沪战场的75万抗日将士。遗址公园就在王江泾镇和京杭大运河的东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