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膳】栗子茯苓煲鸡汤:健脾益胃,固肾不足,利湿止泻,适宜于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者,小儿流口水
小儿流口水,中医称之为“滞颐”(流涎不收),此证主要是由于脾脏虚冷(或脾胃积热),津液不收所致。多见于3岁以内小儿,其主要表现有:唾液增多,或流涎不断,浸渍于两颐及胸前,不仅衣服被浸润而常湿,且口腔周围可发生粟样红疹及糜烂。
据中医临床所见,流涎日久不止,当以脾虚居多。栗子茯苓枣汤是一个较佳的补脾食疗方。方中栗子(板栗)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能健脾益肾、厚补胃肠;大枣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有补脾利湿,宁心安神作用;
诸味合用,能共奏健脾燥湿、和胃摄涎之功。此方更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流涎症。
做法:
鸡,洗净,斩件,焯水,捞入煲中
鸡的补益之功效更高,许多久病、瘦弱之人用来补身,尤其是畏寒风重,虚不受补者,鸡能健脾养脾、养胃健胃、养肾补肾、补阳壮阳、养肝护肝、补气补血。
姜,拍散,投入
栗子去壳投入煲中
栗有补肾健脾、强身健体、益胃平肝等功效。被称为“肾之果”。
适合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小便增多以及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外伤后引起的骨折、瘀血肿痛、筋骨疼痛,月家病等
栗子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抗动脉硬化等病的功效。
但多食可滞气,致胸腹胀满,故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茯苓冲洗干净,入煲
功 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红枣10枚
大火煲开,小火慢炖
加盐调味,按各家喜好放胡椒、香菜、小葱大蒜之类的增加风味
诸味合用,能共奏健脾燥湿、和胃摄涎之功。此方更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流涎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