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三)


张居正的儿子考上了状元,却去放了一辈子羊

万历八年(1580年)的科举中,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家的老大和老三都来考试,同时还有次辅张四维家的儿子张泰征,也在这一科的考生。

好家伙,跟当朝首辅、次辅家的三个孩子同场竞技,你觉得还有活路吗?所以,还没等开考呢,就有不少考生退出了。

张四维可能还有点抹不开面子,跑去跟皇上说:“我家的狗儿子(不好意思,是犬子)也要考试,我看我就不当考官了,免得让人说闲话。”

皇上问:“那张首辅避嫌了吗?”

张四维想了一会儿,说:“好像没有。”

皇上说:“你傻啊!人家俩儿子都没避嫌,你避的哪门子嫌?你这不是成心在恶心人家吗?”

张四维一听,好险,差点酿成了大错!

当然,为了平衡一下,皇上说:“主考官你们俩就别当了,让老申当吧。”

这个老申,就是申时行,也是张居正提拔起来的,比张四维还会来事儿。

有了这样的顶级配置,可想而知这三位公子得牛成什么样儿,不把一甲全包了就很给天下考生面子了。

成绩出来后,老张家的老三张懋修高中状元,老大张敬修名列二甲13名,张四维家的“狗儿子”张泰征,也得了二甲第4名的高顺位。老张、大张、小张们各取所需,合家欢乐,国泰民安。

连万历知道后也很高兴,有人跟他质疑考试的公正性,他还劝人家:“张老师功劳那么大,给他儿子一个状元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内幕,是骗不过人民群众的眼睛的,成绩刚出来,京城就流传起了一首打油诗:“状元榜眼俱姓张,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相公坚不去,六郎还作探花郎。”其中,状元自然是指张懋修,榜眼则是指上一科的老二张嗣修,而六郎,则是张居正家的老六张静修,那时候还是个孩子,等长大了,老爸还没退休,考个探花都是低的,兄弟三人包揽一甲,也算是一大奇闻了。

有意思的是,在本科一甲中,还真是跟“兄弟”很有缘分,状元张懋修刚才已经说了,大哥考了个二甲13名;榜眼萧良有也有个弟弟,叫萧良誉,考了个二甲56名;探花王庭撰同样有个弟弟,叫王庭谕,考了三甲135名。一甲三人都有兄弟是同科进士,在整个科举史上也堪称绝无仅有。

另外,后来名震天下的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也在这科,排在二甲第2名。

【张状元花絮】

张懋修拿这个状元虽然是靠老爸的关系,但小张同学的学习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史书上说他“积学好古,清约寒素”,从小就热爱学习,当了十几年三好学生,是官二代里面的一个异类。

不过,因为老爸而得来的东西,也迟早会因老爸而失去。小张中状元刚刚两年,老张就去世了,朝廷上下从此开始了对老张的反攻倒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老张家的孩子自然也都跟着倒霉,老大张敬修受不了打击,上吊自杀了,老三张状元也想跟着自杀,可能是技术不过关,几次都未遂。

后来,新任首辅申时行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张状元这才逃过了一劫,被贬去江西放羊去了。

到了江西后,张状元闲着没事,就开始整理老爸的文集,一直整理出46大卷,成为后人研究张居正最重要的资料。

整整40年后,张居正的冤案被平反,张状元这才回到了老家,但此时的世界,早已不是他们家的了。

(0)

相关推荐

  •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是多大官?为啥中探花的人,比状元还激动

    在古代,对于读书人来说,未来最有出息的一条路就是当官.因此,参加科举考试是他们人生当中必不可缺少.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其中殿试为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 ...

  • 书法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尤为重要,写好一手...

    书法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尤为重要,写好一手好字对于科考来说可以增加不是分.史载古代吏部以"身.言.书.判"择人,欣赏一下历史上最后的科举状元.探花.榜眼书法.状元刘春霖,探花朱汝珍, ...

  • 清朝科举历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古人对科举...

    清朝科举历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古人对科举非常重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考了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呢?榜眼、探花的称谓又是怎么来的?

    考了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呢?榜眼、探花的称谓又是怎么来的?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十三)

    他答题最慢,却意外成就"三元"状元 在宋朝初期的科举考试中,有一个很奇葩的规定,就是谁最先做完谁就是状元,比如昨天介绍的那位摔跤状元王嗣宗. 结果,这个奇葩规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当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六十四)

    王杰:饿是陕西人,饿骄傲 在清朝二百多年中,才子层出不穷,比如袁枚.纪晓岚.郑板桥等等,都是足以名传千古的大高手,不过在科举考试中,这些人却称不上高手,郑板桥更是四十多岁才考中了进士. 今天要说的这位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五十四)

    读万卷书,不如有名师指路 前几天介绍过一位牛锡庶同学,因为误打误撞认识了退休老干部萧昕,幸运地成了状元,充分说明了感情投资是多么的重要.相比牛锡庶的误打误撞,下面这位卢肇同学显然就更有投资眼光了. 卢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九)

    牛状元的经验:老领导家不妨多走走 在中国官场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一旦退了休,就没有人再记得你,更没有人天天跑你家陪你聊天,让领导们很是失落,恨不得逼朝廷把退休年龄改成99岁. 跟领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八)

    科举史上最美的一首诗 在科举史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管你才华多么高,状态多么好,也不管你是状元还是三甲同进士出身,你在考场上写的诗和文章,都不是你的代表作. 人们总结的原因基本上有两个:一是命题作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七)

    他52岁才考上状元,能把崇祯感动死 明朝灭亡时,以钱谦益为首的很多文人都选择了变节,也给明朝的文人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明朝的文人还是有不少有气节的,比如有一位状元,就能把崇祯皇帝感动死. 这位状元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六)

    崇祯皇帝太奇葩了,选状元竟然靠抓阄 在民间有两个决胜负的方法很流行,一个是剪子包袱锤,另一个是抓阄.反正老百姓也没什么大事儿,图的就是个乐呵,谁输谁赢都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一旦上升到"国家&q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五)

    出错不要紧,只要马屁真 现在的人都喜欢穿越,以为穿越回古代有多么多么好,其实,古人生活非常累,光一个忌讳就让你受不了. 尤其是皇帝,好像都敏感得不得了,本来一句正常的话,他也能从里面挑出点毛病来,立刻 ...

  • 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四十四)

    选状元的奇葩考题:倒背黄历 当年,大宋朝第一次殿试的两个考生势均力敌,让赵匡胤很难取舍,最后老赵一拍大腿,干脆你们俩摔个跤吧,谁赢了谁当状元! 六百多年后,又出现了两个难分高下的考生,让考官们左右为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