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季节脱节:读《空谷幽兰》

隐士是这样的一些人: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靠月光,芋头和大麻生活。所需的只是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冥之时的片刻小憩。

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

他们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

隐士就那么存在着:在城墙外,在大山里,雪后飘着几缕孤独的炊烟。

隐士很像研究生,他们在攻读精神觉醒的博士。

而有趣的是,只有当我们独处时,我们才会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与万物同在。

在中国,很多人在佛教寺庵。道观,儒家书院,大学乃至家里获得他们精神觉醒的“学士”,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欲望,有能力有精力攻读“博士”,然而,中国社会从那些获得觉醒的“博士”的人受益甚巨。过去如此,现在亦然。

生活中“独处”的乐趣--不是离群索居,而是因为更深的觉悟和仁慈,与大家更为和谐地共处。

这儿也是橡树和松树林带开始的地方。我舒展着四肢,躺在树阴底下,看着天上的云,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飘来,然后又消失在无何有之乡。听着松涛声,我想起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不管什么时候伯牙弹琴,子期总能知道伯牙心里在想什么:时而高山,时而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摔了琴,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弹过。我想,风现在想的,是高山吧。

月亮飘过天宇。

如果你想找个地方修行,你就必须到山里去。但是如果你进山了,衣食又成了问题。要么你得亲自出山买东西,要么你得靠别人。这是个问题。但是在山里修行的人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辟谷,也不穿衣服。也许披几片破布。他们练习瑜伽,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饿或者冷了。不过大多数人是不能住山的。这个不容易。

问:人们怎么能学到这样的修行呢?

薛:基础的东西你在哪儿都能学到。有书。要学更深的秘密,当你的修行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你自然就会遇见一位师父。但是你不能着急。你要有终生献身于修行的准备。这就是宗教的意思。这不是一个付出金钱的问题。你必须付出生命。没有多少人愿意这样做。如果你准备好要学道,你不必去找师父,师父会找你的。道教是非常深奥的,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你不可能一蹴而就。道是不可以言传的。悟道前你必须修行。老子教我们要自然。你不能强求,包括修行。悟是自然发生的,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主要是要清心寡欲。修行要花很长时间,所以你必须保持身体健康。如果你有很多念头和欲望,你就活不到实现目标的时候。

他说,大部分师父在他们的一生中,只把核心的秘密传授给一位弟子,而且大师们都已经隐居到山的更深处去了,拒绝在这个物质时代教化人。他说,道观里的教导是肤浅的。他叹息着,回到里面去继续招呼午饭了。

周道长说,这就是苏道长。我向他鞠了一躬,然后自我介绍。苏道长根本没有停脚,说我找错人了,又说他姓华,因为住在华山。然后他走开了,甩着长长的袖子,就好像马上要飞走一样。

——《空谷幽兰》,一个外国人写的关于中国隐士的书。

我看得很慢,恨不得整本书照抄,舍不得一下看完。

2012.3

-完-

用等待一朵花开的缓慢耐心管理财富。

s&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