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禁止出境文物(一)西汉铜屏风构件 02
《后汉书》里记载了一段皇家恨嫁的故事。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想嫁给宋弘,让刘秀召见宋弘提亲,自己坐在屏风后,准备心上人一答应就出来。没想到剧情反转,宋弘坚持拒绝,并留下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糟糠之妻不下堂”。
刘秀很没面子,但也无可奈何,只能说:“gan siu cing nei do zan zong”。宋弘翻了翻白眼没听懂,湖阳公主梨花带雨地翻译说:“今宵请你多珍重”。
在这段霸道总裁逼婚的文献中,屏风是最关键的道具,而且从记载来看这件屏风应该非常高大,足以把皇帝的殿堂分成两居室。
近几十年发现了不少汉墓,出土了很多绘有汉代上层社会生活场景的画像砖,其中有多幅屏风的图像,大致能反应汉代屏风的样式,但这些贵族或富豪们的屏风,离帝王级别还差的很远。
1977年,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曾发现有一组屏风,但可惜已经完全朽毁,无法知道它的材质、样式、结构、体量和装饰。
5年后,也就1983年,广东省某单位要盖房子,相中了广州越秀山西麓一个叫象岗的小山丘。
屏风的木结构基本朽毁没了,当年用鎏金装饰的青铜构件堆在角落中也锈蚀严重,不仅鎏金全脱落,构件有的也损毁没了,仅发现了1件双面兽首屏风铜顶饰,1件朱雀屏风铜顶饰,1件人操蛇屏风铜托座,1件蛇纹屏风铜托座,以及一对蟠龙屏风铜托座。
南越王墓出土了上千组和近万件文物,既有金灿灿的印玺,也有精美的玉器,而这几件脱了金的屏风铜构件却黑乎乎的很不起眼。
但到了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从全国近22万件组一级文物中选出了64件组文物,这可称为我国的顶级国宝,其中正有这1组5件的西汉南越王铜屏风构件。
要知道,在这64件组中有23件组青铜器,既有后母戊鼎、曾侯乙编钟这样体型宏大的重器,也有利簋、大盂鼎、晋侯苏钟这样有重要铭文的历史见证,还有长信宫灯、四龙四凤方案这样的手工艺极品,而这5件铜构件却似乎如同淳化大鼎那样知名度不大。
在除书画外的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明清的极少,宋元的不多,隋唐、秦汉、商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占了大头,这一方面反映了重视文物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强调了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
虽然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了战国楚墓漆木座屏、西汉马王堆漆木画屏、东汉中山穆王玉屏风、北魏司马金龙漆屏,但这些偏小的屏风应为明器或陈设摆件,而南越王墓铜屏风是目前所见的唯一的汉代实用和大型屏风,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此外,这组铜屏风构件的样式也非常独特,带有强烈的历史特征。
历史上的南越国堪称一段传奇,它存在于秦末至西汉中期,由秦代南征百越的将领赵陀建立,以中原政治体制与岭南民俗民风相结合而成。
南越国作为岭南地区的第一个完整政权,将中原秦汉文化引入处于氏族阶段的百越地区,促进了岭南文明的快速发展和与中原文明的一体化融合,全盛时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大部、福建小部、海南、港澳和越南北中部,基本形成我国南方疆域的轮廓。
应该说南越国为统一多民族的中国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史书中主要记载了它的政治活动和与中原西汉王朝的博弈互动,连第二代南越王的名字记得都跟实际情况不同,更留下了对南越国开国者赵陀是不是活了一百多岁的长久争议。
而这座大型漆木屏风和构件,正好直观反映了南越国汉越相处的社会面貌。
屏风无论从样式还是功能上,都带有浓厚的中原文化气息,与汉代兴盛的楚风完全一致。
作为屏风顶部装饰的朱雀,是中国传统的四灵之一,其形象在商周就已频繁出现,到汉代更成为绘画和装饰的常见元素。屏风中采用朱雀顶饰,体现了南越国上层的意识形态和精神世界对中原文明的继承和同步发展。
作为屏风右翼障的下转角构件的人操蛇屏风铜托座,更是采用了典型南越人装束的力士托座。
力士身着右衽褐衣,短裤,跣足,口中咬着一条两头蛇,双手也各操一蛇,双足跪坐夹住一条,五条蛇相互绞缠。器物造型取自“越人操蛇”的传说,再现了两千多年前越人抓蛇吃蛇形象。
作为屏风两边屏障下托座的蟠龙屏风铜托座,由龙、蛇、蛙三种动物形象组成的,更是把汉族崇拜的龙,与百越信奉的蛇、蛙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南越国汉越文化的交汇融和。
去除了岁月的锈色,铜屏风构件尽显巧妙构思和精美工艺,更焕发出南越国沉寂了两千年的气息,显现了南越国在中国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也因此成为国家宝藏中的宝藏。
下面就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欣赏这5件铜屏风构件吧。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