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丨苏轼《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2024-04-16 00:59:44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这首词的主题,我想借用一个很时尚的词来概括,那就是苏东坡的“逆龄梦”。我在网上搜了一下,“逆龄族”的解释是容貌看起来显得很年轻,与实际年龄相逆的人。而且,不光外表年轻,还显得很有内涵,很有气质。而“逆龄族”还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意味着用心追求青春,永不放弃。写这首浣溪沙的时候,是北宋的元丰五年3月,也就是公元1082年的春天。这一年苏轼是多大呢?47岁。47岁这个年龄对于不少人来说,很可能已经在中年油腻男的边缘开始挣扎了,不过咱们的苏轼还是显得那么潇洒不羁。这首词的下片是不是就是逆龄族的青春宣言呢?“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人生的过程就只能是一年比一年更加衰老,谁说人生就不可能青春逆袭呢?相比那么多诗人词人,面对时光流逝,流露出了另一种无奈和悲哀。苏轼简直是展现出了一种螳臂挡车的勇气。谁说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苏轼偏偏挥舞着另外一把大刀,企图抽刀断流,将流水般东流不息的时光拦腰斩断。“谁道人生无再少”这就是苏轼再用反问的语气来强调青春逆袭的坚定。古诗有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后来元曲大家关汉卿在窦娥冤里面也引用了这句古诗“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那原诗是哪位诗人在什么时候写的?已经不可考了。苏轼有没有听过这几句诗呢?也很难确定。但是花谢了还会再开。春天走了还会再来,人的年龄却好比是已经开弓射出的箭,绝无再回头的可能。这个道理谁都懂,苏轼当然也懂。可他偏偏要反着来,偏偏要说人生就是有重返青春的可能。那为什么一贯很懂道理,很讲道理的苏轼,会写出这样毫无理性的句子呢?又是什么给了苏轼这样的勇气和豪迈呢? 答案在接下来的这一句“门前流水尚能西”。原来呀苏轼是从自然风景当中汲取了灵感,所以他才发出这样掷地有声的青春宣言。他看到门前流水的方向,竟然是由东往西而去,这让他感到很惊讶。中学的时候我们学过地理,就都有这样的常识,像中国的地理形势,从整体而言是西边地势高,东边的地势低,所以大多数的大江大河的流向都是由西往东,水往低处流吗?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常识,长江是这样,黄河也是这样。像李煜的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就是很符合地理常识的句子。再比如说,像明代的归有光写的这首诗“淮水自西流,黄河从北下。并合向东行,终年无停泻。”这也是很符合地理常识的诗句。那么苏轼是从哪里看到了由东向西而去的流水呢?是哪条河流这么任性?偏偏要逆流而行?原来这首浣溪沙词前面的还有一句小序,苏轼是这样交代创作背景的“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原来这条任性的河流,压根儿就不是什么长江、黄河、淮河,这样的大江大河,而只是一条名叫兰溪的小溪流。这条小溪流本来也没啥名气,可是因为大文豪苏轼为他专门写了这首浣溪沙,所以这条兰溪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著名的风景名胜了。兰溪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苏轼也交代的很清楚。他是在游览蕲水清泉寺水清泉寺的时候,看到了附近的这条兰溪。因为兰溪与众不同的流向,引起了他特别的注意,并且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浣溪沙。蕲水县就是今天湖北黄冈的蕲水县。清泉寺在蕲水县城之外。苏轼在元丰三年,也就是1080年的2月1日,到达湖北的黄州,也就是今天湖北的黄冈。他是被贬谪来的,这也是他人生当中遭遇的第一次贬谪。可是我们在这首词当中,一点儿都看不到他被贬的悲伤和怨愤,只看到满满的东坡式的潇洒不羁。就在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年,也就是元丰五年,他已经做好了在黄州安家的打算。于是在3月7日这一天。约了几个好朋友,陪他一起去沙湖考察土地,打算买一块便宜点的地种地安家,安顿好一家人的生活。沙湖在黄州郊区,距离黄州城大约是30来里左右,可是就在这一次去沙湖看地的时候,他得了病,左手肿了,初步判断应该是中了什么毒气。所以苏轼又不得不绕道去了蕲水马桥的庞安时家里治病,并且在这位庞医生家里一住就是好几天。庞医生是个聋子,医术却是相当的高明。据说苏氏去了之后是一针而愈,针灸一次就消了肿。苏轼上门求医,庞医生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求大明星签名、赐字的好机会。而且庞医生聪明绝顶,他和苏轼的交流主要是靠笔,还有纸。经常是苏轼刚刚开始写几个字还没写完呢,庞医生就早早的猜到了苏轼的意思是什么。所以是不是还调侃庞医生说:“吾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苏轼说他和庞医生一样,都是一时与众不同的异人。一个以手为口,一个以眼为耳。苏轼病好以后,庞医生就陪着他在蕲水附近到处去转了一转,清泉寺就是他们游览的一处重要景点。而且这里据说还有当年王羲之洗过毛笔的泉水,被命名为洗笔泉,泉水非常甘甜。清泉寺下临兰溪,溪水就是由东往西而流。苏轼一时兴起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所以,这里的门前流水,就是指清泉寺门前的兰溪了。既然流水都能够对抗自然规律,一反常态往西边流去。那人呢?当然也可以对抗时间,一反常态,重返少年。这样看上去极其任性,毫无道理的逻辑,在诗词当中偏偏营造出了一种无理而妙的感觉,越是看上去毫无道理的句子,越是能够反映出作者独到的创意。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反映的就是苏轼那种乐天派的洒脱个性,这种乐天派的性格,连以豪放洒脱著称的李白,可能还有所不及。因为李白也写过“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一应西北流。”这样的句子。李白的原意是汉水不可能往西北方向流,就像功名富贵也不可能永远保留一样。但是苏轼却恰恰是反用了李白的意思,他偏要说水就是能够往西边流,有才就是任性吧。“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一句是化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醉歌》诗。原诗的是这样写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黄鸡的特点是在丑时鸣叫报晓,丑时,相当于凌晨的1点到3点。这个时候天还没亮,可是黄鸡已经在鸣叫催晓了。这简直是光阴严相逼的节奏。李白在《将进酒》里面也高唱过:“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黄鸡、白发这样一些意像,其实都是在哀叹时光匆匆流逝.苏轼自己也化用过白居易这首诗写了一首《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不过与白居易的悲叹,白发衰颜不同,苏轼在那首诗里面也洋溢着不同于一般人的洒脱情怀“黄鸡催晓不须愁,老尽世人非我独。”人有童年、少年,再成长为成年人,一直到老年人。这本来就是自然规律。与其在黄鸡的催晓声当中一味的哀叹,还不如乐观的面对时光的流逝,不要徒劳的悲伤恐惧。顺便说一句,苏轼是很多读书人崇拜的偶像,可是苏轼自己也有他崇拜的偶像。那他崇拜谁呢?我觉得苏轼至少有三大偶像,一个是屈原,一个是陶渊明。另外还有一个白居易。苏轼不是自号东坡居士吗?其实这个东坡的名号,灵感也是来自于白居易。白居易当年被贬忠州,也就是今天四川忠县的时候,写过两首诗《东坡种花二首》“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漠漠花落尽,翳翳叶生初。每日领童仆,荷锄仍决渠。”他还写过《步东坡》诗“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白居易当年在当忠州刺史的时候,在忠州的东坡开垦荒地,而且还亲自带领童仆种花、种树一幅很乐天知命的样子。而苏轼被贬到黄州之后,他新开垦的那块荒地恰巧也在黄州东门之外,所以他就将这块荒地命名为东坡,还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这样一个号,这意味着苏轼从这个时候开始,更加认同白居易那种在困境当中仍然知足常乐的思想。看来苏轼是特别偏爱黄鸡、白发的意像的。因为在十年后,也就是元佑六年,公元10911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那一天,56岁的苏轼又写了一首浣溪沙,而且又用到了黄鸡、白发的意像“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翦彩发春荣。羞颜未醉已先赪。莫唱黄鸡并白发,且呼张丈唤殷兄。有人归去欲卿卿。”“雪颔霜髯不自惊。”“莫唱黄鸡并白发”其实都是在豪迈的宣称,不错,我头发白了,胡子也白了,可那又有什么不得了的呢?别再唱什么悲悲切切的黄鸡、白发歌了,还是好好的把握现在享受当下吧!“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如果说这首浣溪沙的下半片是苏轼从兰溪的流向获得灵感,借机来发表他的逆龄宣言的话。那么这首词的上半片就纯粹是用白描的手法,来描写兰溪附近的自然风光了,“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所谓白描的手法,其实那是借用了绘画的专业术语,在传统的国画当中,只用墨来勾勒轮廓,用水墨渲染,不用彩色去修饰,这就是白描。引用到文学作品上面,是说文字平淡的,就像咱们平时说的大白话一样,完全没有渲染烘托,没有过多辞藻文采的修饰。但是效果却是秀洁雅淡、清丽脱俗。就像鲁迅解释的那样,白描的特点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那如果用现在女孩子的化妆术来比喻的话,应该就相当于我们说的裸妆吧,妆容自然清新,虽然其实也经过了精心的修饰,但看上去呢,完全没有刻意化妆的痕迹。所以裸妆又被称为透明妆。那我们再来看看苏轼笔下裸妆的兰溪风光吧。“山下兰芽短浸溪”山下的小溪水,潺潺流淌,溪边野生的兰草刚刚长出新芽,溪水流过兰芽越发被清洗得娇嫩透明。“松间沙路净无泥”这一句很有味道,如果我们去过乡下,可能也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反正我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去乡下的时候,最怕什么天气?最怕下过雨之后走乡村的小路。因为下雨之后,乡下的泥巴路就会变得特别的泥泞,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路不方便不说,湿泥巴沾到鞋子上又脏又粘真的很难受。可是苏轼笔下的乡村小路是什么样子的呢?“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树林里的沙路也被溪水冲洗得干干净净一点泥巴都没有,一尘不染。这是多么清新洁净的景色呀!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句子,也是同样清澈的自然风光。不过苏轼的这一句“松间沙路净无泥”又和白居易发生了关系。因为,白居易也写过“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的诗句。你瞧,苏轼可以说是白居易的铁杆粉丝了吧。上片的最后一句“潇潇暮雨子规啼”从视觉的景色又转到了听觉感受。子规,就是杜鹃鸟儿。在黄昏的潇潇雨声当中,偶尔传来一两声杜鹃的鸣叫,不仅不让人感到喧嚣吵闹,反而越发增添了乡村景色的静谧与安宁。在这里我又要敲黑板了,因为白居易再一次现身啦。原来“潇潇暮雨子规啼”又是在化用白居易的诗句。白居易的《寄殷协律 / 多叙江南旧游》当中这样写道:“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你看,苏轼背白居易的诗,背得是有多熟啊,信手拈来全是偶像的诗句。“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拒绝中年油腻,莫唱白发黄鸡。在人生困境当中勇敢逆袭,在未来迎接更精彩的自己。这就是东坡式的洒脱和任性。那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苏东坡的潇洒不羁。下一期呢,我们就去拜访一下苏东坡的偶像白居易。让我们一起走进白乐天的花样年华,一起吟唱他的《花非花》。下一期我们再会。 赞 (0) 相关推荐 苏轼娶的两任妻子竟都是歌妓,苏轼的“想当然”让欧阳修看到了他的不凡 宋朝王明清著的<挥麈录>就记述:"姚舜明庭辉知杭州,有老姥自言故娼也,及事东坡老先生,云:公春时每遇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青山绿水佳处.饭毕,每客一舟,令队长一人,各领数妓任其所 ... 苏轼和朋友游山玩水,发现不同寻常的奇观,写下《浣溪沙·游蕲春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其中的千古名句,饱含人生哲理 在黄州的时候,苏轼曾经和朋友到蕲水清泉寺游玩,在这所寺庙的附近,苏轼发现一处不同寻常的奇观--溪水向西流动.因为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的河流都是由西向东流动,眼前这条向西流动的小溪,让苏轼觉得很 ... 每天一首古诗词|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东坡志林.卷一.游沙湖>记载了这段故事: ... 30.杨雨讲解丨苏轼《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朋友你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的是苏轼的浣溪沙.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 ... 一词丨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 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 ... 诗词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 文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 ... 谁道人生无再少?——读苏轼《浣溪纱》 浣 溪 沙·游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回山东老家已经四.五天的时间了,期间拜访了一下亲朋好友,其实就是几个伯父,两个舅舅. 流浪在外多年,一年到头回家次数不过两三次而已,赶上新年前后回家,免不了要去探望一下这些长辈. 以前闭着眼睛都能到达 ... 爱唐宋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说苏东坡是这样一个人:"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民胞物与的精神.他对人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看书:马冬梅. 合上书:什么冬梅? 看书:马冬梅--. 合上书:马冬什么? 看书:马冬梅! 合上书:马什么梅? 看书:马冬梅马冬梅马冬梅马冬梅. 考试:孙红雷 这个段子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拖延症严重的我今天终于把上学期参加研讨会议的报销单据填好了,上午计划先找科长签个字,然后再慢慢地找一个一个的领导,不巧的是几乎天天都在办公室的科长偏今天不在."慢慢找吧,反正也急不来.&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