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这口气
养好这口气很重要。
掐指一算,离中秋节过去将近一个月了。
别笑我说“掐指一算”,以为这是算命先生故弄玄虚的把戏。现在才了解,其实算命先生也是有根据的,掐指大概是在算天干地支之类,是在推算一些基础信息,大概是用周易的数,来推演周易的“理”。
这个“掐指一算”,其实还不是那么容易,需要通晓很多方面的知识。要算命,这里面涉及到人们说玄学、易学、命理学,推测未来的事听起来很玄,象天气预报,大多数时候是准的,可遇到极端天气,却十防九空。像前些天的台风,全城停课,我们防着它,它却不来了。我想着命理上的东西,可能类似吧。你可以信,但不能全信,关键是自己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天晴出门,下雨备伞,一切做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准备就好。
话归正传,为什么提到中秋节呢?中秋节可能是多吃了螃蟹。我知道螃蟹是寒凉之物,像我这种体质不该碰的,但当家自知柴米贵,看剩下那么大个的螃蟹买着挺贵的,不想浪费就吃了。随后一直食欲不太好,食量减少,后来又赶上例假,再接着十一假期奔波,到了假期末,便感冒了。我知道感冒需要经历一个病程,也不急着求医。没有吃药,两三天后逐渐转好,但之后一直是似愈非愈状态。一直提不上来气的感觉。
说病呢,也不是病,说没精神呢,也也不是没有。我们常说的“精神气儿”,我感觉少了这个气儿。我知道看西医是看不出什么结果的,一定会开药,但西药我也是不愿意吃的。看了中医,医生断定的心血不足啊,气虚啊,跟我用学了皮毛的中医知识判断地八九不离十。毕竟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身体。
医生开的中药也没怎么吃,因为看了医生我更确信自己没生病,强行调理的欲望也不太强烈。其实医生也未必一定想给我开药,既然去求医了,医生定是想让我好得快一点。完全不吃也不行,我碰巧路过一家中医馆,让人看了看,结论跟医院医生差不多,建议我去喝点补益的东西,生脉饮玉屏风之类,我想起的时候喝一点,也没大认真,没像药店老板说的要喝一个月才有用(中医馆不卖药,我去药店买的)。认真喝了一天已经有好转,我想这种药的作用,大概也就是推我一把,然而我不想完全借助药,如果条件适宜就自己好起来。
我也知道,我是伤着脾胃了,脾主运化,人常说忧思伤脾。我就尽量减少思虑,休养生息为主。没有没了这股气,脾气少了很多,心气儿也偃旗息鼓。顺带的,更文就少了很多,写作看起来很简单,事实上是一件消耗生命力的事情。所以只要引起文思的某点念头一起,还在微弱火苗时,我就把它熄了。久而久之,反而我觉得很好。没必要强行提气,没有什么必须要说出来的话,没有设么必须要表达出来的情绪,心地白茫茫一片很清净。
看了中医讲的许多病例,反观在自己身上的体现,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阳气不足。顺应规律提升阳气,慢慢地,气一点点往上提起来,就明显感到身心不再很倦怠。
道家讲的气,中医讲的气,听起来虚,但应是真实不虚。人活一口气啊!有了这股有力循环天地往复的气,人才有精神气,万物才有生气。养好这口气,运好这口气。
无论好人坏人,都要留点路给别人走。
网络里依然都有很多的新闻,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但对于一些时事,不想去评论,也不批判。
事实上,没什么绝对的积极与消极、善与恶、好与坏,只是相对而已。有的只是人们被一件事激起的一连串的反应,水花终会消失在水里,又和湖水融为一体。水花溅起时,会映出人们各不相同的世界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是在不断地明晰自己的观点与思维方式。
前几个月,我看了不少关于犯罪的书,因为我想知道人究竟为什么要做出恶事伤害别人。我看了一些偏于纪实的小说或纪实文学作品,作者身份为法医、刑警、律师的都有。最终发现,真正的现实,是各人自有因果,纯恶的比较少。
没有犯罪,没有去做坏事,也没有被贴上坏人的标签(至少不好不坏吧),只能说我们够幸运,有好的家人、父母、祖辈、环境,让我们早已绕过歧途。这点幸运,并不能成为我们在“坏人”面前拥有优越感的资本。之前流行一句话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种思想往深了想挺可怕的,无论什么时候,走自己的路的同时,都要给别人留点路。
不必嫉恶如仇,也不必善恶壁垒分明。
最近在重温金庸的《天龙八部》,以往曾觉得这是他的小说里最不好看的,情节太狗血太假,但现在我会觉得这是金庸小说里很有思想和深意的一部作品。大概金庸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真正参透了人生许多东西,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因果不虚,天人一体,佛道通融。
从前只认为乔峰是顶天立地大英雄,觉得段誉胸无大志,虚竹木讷老实,只是运气好罢了,不如乔峰爽快,不如段誉洒脱,升级打怪全凭运气。现在却更认同虚竹,该担的担,该隐的隐,虽然步步都感觉不痛快,但却接近人生。因为要兼顾更多人,所以不痛快。虚竹这样的人,即使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他的人生是没有副作用的,也是利人利己的。我们只是普通的人,生活中没有复活甲,也没有绝世武功,但面临生活人生,很多时候我们仍然是可以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