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985、211、C9、34所、小985、小211……这些艺考重点大学要早知道

2022统考在即,但双一流、C9、34所、985、小985、211和小211、2011计划、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我相信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知道这些艺考重点大学。下面一起来看看吧,记得收藏,大学报考的时候需要哦。

双一流

双一流大学建设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确认公布,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世界一流大学名单42所

从名单中可以看出,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36所,且这36所高校以前全是985高校;B类高校6所,其中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前为985大学,另外的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以前为211大学。

A类:北京8所,天津2所,辽宁1所,吉林1所,黑龙江1所,上海4所,江苏2所,浙江1所,安徽1所,福建1所,山东2所,湖北2所,湖南2所,广东2所,四川2所,重庆1所,陕西2所,甘肃1所。

B类:辽宁1所,河南1所,湖南1所,云南1所,陕西1所,新疆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40所

当然,42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所以严格上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有140所,以下是具体名单和建设学科。

C9联盟(九校联盟)

九校联盟(C9),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2009年10月启动,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高校,立意创世界一流大学。

九校联盟形式类似于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澳大利亚八校集团等,并和这些高校有合作,在出国留学方面,C9高校有一定优势。

34所

“34所”即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因此简称“34所”。

北京地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天津地区: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山东地区:山东大学

南京地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浙江地区:浙江大学

上海地区: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福建地区:厦门大学

广州地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湖南地区: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湖北地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黑龙江地区: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地区:吉林大学

辽宁地区: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安徽地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陕西地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重庆地区:重庆大学

四川地区: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甘肃地区:兰州大学

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的目的是给予这些大学在招生的时候有更多的优势,能够让学校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有更大的自主权。学校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学校确定后上报教育部备案就可以了。

△图源自清华大学官网

985工程院校

985工程,是指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而实施的工程,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名称源自199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

目前“985”高校有39所,其中34所是上述中的“34所”自划线高校,这就意味着“985工程”高校中有5所并非自主划线的高校,而是按照国家线来划定其复试分数线。

这5所高校是: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小985工程院校

小985一般指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这些高校的层次在“985”高校和一般的“211”高校之间。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从属于“211工程”建设的学校但不属于“985”工程建设的学校中选择。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基本上是没有经历过合并重组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精度极高,拥有一至两个全国顶尖的学科,在行业内认可度极高,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积淀。只有国家中央部委直属的“211工程”高校才有资格获得“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国防类

哈尔滨工程大学: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南京理工大学:现代攻防与先进装备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航空飞行器设计制造与飞行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信息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先进雷达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北京邮电大学:社交网络分析与网络信息传播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数学媒体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材料类

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与冶金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武汉理工大学:绿色建材与新材料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交通类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长安大学:公路建设与交通运营保障科学与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化工类

华东理工大学: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与石油化工关键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北京化工大学:绿色化工与材料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资源类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洁净利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系统过程与矿产资源平台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河海大学:全球水循环与国家水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汽车类

合肥工业大学:节能环保汽车及其制造装备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轻工类

江南大学:食品精深加工与安全控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财经类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些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法、管学科融通创新与我国社会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科群与中国金融创新发展优势平台

农林类

北京林业大学:应对全球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可持续经营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高效利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生长发育调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南京农业大学: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

西南大学:现代农业科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人文类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政法类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建设与人才培养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医药类

中国药科大学:新药发现理论与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图源自中国传媒大学官微

211工程院校

“211”的含义是“21世纪的100所重点大学”,将全国各地挑选出的约100个高等学校设立为重点高校,这些学校在资金中获得优先对待。

“211”诞生得比“985”要早一些,1994年开始启动预审,1996年确定第一批名单,2011年,“211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

序号

名称

所在地

1

清华大学

北京

2

北京大学

北京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4

复旦大学

上海

5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6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7

南京大学

江苏

8

同济大学

上海

9

浙江大学

浙江

10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11

南开大学

天津

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3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4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5

武汉大学

湖北

1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7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18

天津大学

天津

19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20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21

东南大学

江苏

22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23

中山大学

广东

24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25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27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28

厦门大学

福建

29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30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31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32

中南大学

湖南

33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34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35

四川大学

四川

36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3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38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39

吉林大学

吉林

4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41

湖南大学

湖南

42

重庆大学

重庆

43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44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45

山东大学

山东

46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4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48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

49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50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51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52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53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54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55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56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57

暨南大学

广东

58

苏州大学

江苏

59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60

东北大学

辽宁

61

兰州大学

甘肃

62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

63

东华大学

上海

64

河海大学

江苏

65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66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

67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68

江南大学

江苏

69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70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71

上海大学

上海

72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7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

7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75

西北大学

陕西

76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77

长安大学

陕西

7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79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80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81

广西大学

广西

8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

83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84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85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86

福州大学

福建

87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8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89

西南大学

重庆

90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91

云南大学

云南

92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93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94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9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

96

安徽大学

安徽

97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

98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

99

辽宁大学

辽宁

100

南昌大学

江西

101

延边大学

吉林

102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103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

104

海南大学

海南

105

贵州大学

贵州

106

郑州大学

河南

107

新疆大学

新疆

108

宁夏大学

宁夏

109

石河子大学

新疆

110

青海大学

青海

111

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

112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

113

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

114

陕西

115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

116

西藏大学

西藏

小211工程院校

小211即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使中西部一批本科高校的实力得到较大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所地方高校的发展建设。该“工程”从2012年开始,由发改委、教育部组织实施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省部共建大学和省属重点大学。

综合类院校

西北大学、湘潭大学、云南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新疆大学、西藏大学、黑龙江大学、延边大学、山西大学、南昌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中北大学、西华大学、河南大学、吉首大学、湖北大学、长江大学

理工类院校

重庆邮电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贵州理工学院

师范类院校

河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喀什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

财经类院校

哈尔滨商业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

农林类院校

河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医科类院校

河北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贵阳医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

民族类院校

广西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

建设兵团

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

2011计划

“2011计划”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

该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该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

2020年9月15日,教育部官网发文,其中指出:已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纳入“双一流”建设。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即“一省一校”,是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份,专项支持这些14个省区域内的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高、有省内陆区优势的高水平大学。

从该工程按照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建设本地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这些大学重点加强特色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是继省部共建大学政策之后国家推动中西部省属高校发展设立的两大工程项目之一,即“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一部分。

这14所大学分别是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