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之道:何为道?道在何方?

 文 / 陈禾

在2013新浪“养育有道”年度对话论坛上,主持人新浪育儿频道执行主编郑先子老师突然提出:“养育有道:什么是道?”,要求参与对话嘉宾给个明确的定义。由于时间有限,齐大辉、陈晓晖、朱正欧和我只能简单扼要地说几句,不能进行深入论述、畅所欲言。在当晚晚餐时候,郑主编依然在念叨这个话题。

“我们谈及许多主题,不断交叉,从一点跳到另一点,并不能把一个观点、一件事情说得清清楚楚……”

郑先子老师的思考我能够理解。这两年新浪育儿推动“养育之道勿忘初心”的教养主题阐释,以及应家长的需要在新浪微博开设了“育婴课堂·专家问诊”栏目,邀请众多育儿专家义务进行“每日微博答疑”。由于微博是个全面开放的社交网,许多亲子教育专家、家庭教育专家与具有育儿经验的爸爸妈妈们都被吸引参与,针对年轻家长提问的育儿、教养问题各抒己见。这样很好,在社会转型期、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掀起这样一股探讨现代育儿之道的风气,不管结果如何,都是可喜的进步。

然而,专家阐释的育儿之道,难免各有偏重。有些言论或教养的方式方法,以个人的经验为依据,就难免会有所偏。在年轻父母来说,对育儿之道还处在摸索阶段,面对杂沓纷呈、纵横交错的言谈,即使能够听懂,在领会上也难免会有误解,这就造成一些家长莫之所从,而提问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

在对话会上,齐大辉教授说:“家有文化,家有家规,要想科学教子,让孩子守规矩,就得有章可循。”

陈晓晖老师则从专业出版人的角度,归纳出育儿书的三大类别,或者说是三个层次,最高层的是从脑科学研究的成果来分析探讨育儿之道;其次是就育儿理念的某个点切入,通过调研、实验,总结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最下层的是就个人的育儿经验,阐述自己的心得。这三个层次,目前国内专家似乎很少触及上中两层,唯独书写个人经验的著作遍地开花,这也是造成家长对育儿之道没有明确概念的原因。

“科学育儿”是这个对话会上嘉宾们的共识。但怎样界定科学育儿的范畴?怎样让科学育儿成为“育儿之道”?论坛时间不允许继续做探讨。于是给先子老师留下一连串的问号。

什么是“道”?

我当时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掌握本末终始,也就是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是科学,但仅此而已,只是接近“道”,还不是掌握了“道”。在育儿理念上,道不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用现代教育的术语来说,“道”就是“智慧”。能够把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实践,是为智慧。但智慧之为道,并不是狭义科学的“1+1=2”那么简单。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教材的《大学》,开章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清楚地指出:道的修炼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培养能力,然后就是在生活中加以实践;于是在应用中不断地向深广拓展,不断更新、积累经验、精益求精,永远朝向一个理论上十分明确却永远无法达至的目标前进。

这就是亲子教育核心理念的“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理论依据。

因此,养育之道必须包括:

1.    以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作为育儿理念的依据

2.    了解并接受孩子的先天气质

3.    以生理发育的自然规律发展孩子的体能

4.    以适时适量的5感和本体感的刺激活动活化大脑神经系统、优化孩子的大脑神经回路

5.    以合理可行的游戏与活动促进孩子的心智成长——持续性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

6.    在亲子良好关系与有效的互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正向成长

这六个要项并不是各自发展的,有着时间与空间的重叠,而且互相交错,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但作为养育之道,这6个要项仅仅是着力于孩子本身,更重要的部分还在孩子的成长环境。这个成长环境,包括社会人文环境、父母的育儿与教养能力。

社会人文环境是孩子成长教育的资源,父母的教养能力是孩子正面成长的动力。从家庭的影响力来说,社会人文环境有国家的制约,家庭难于直接影响,只能在顺天应人上取得和谐与平衡。而父母的育儿与教养能力却是有可为的。在这方面,我提出了“三心两意”作为父母必有的“五功”:

1.    耐心:耐心是克制急躁情绪,保持心气平和,彰显个人智慧的基本功;

2.    细心:细心才足以洞悉孩子的先天气质,了解孩子的心智发展和需求;

3.    用心:用心是创意能力的源泉,也是良好亲子互动与开启智慧的钥匙;

4.    在意: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适时捕捉启发孩子成长的良机;

5.    创意:孩子不能成为父母的复制,必须为他提供自我成长的广大空间。

因此,所谓养育之道,就是兼顾孩子的能力成长、良好成长环境的建设。

“道”在何方?

知道什么是“道”,接着就必须找到“道”在哪里?怎么往前走?

孩子的身体发育与健康是每个父母最为关心的,也都会遵照医生的指导去“科学育儿”,因此我这里只想从科学教养的角度,谈一谈“道在何方”?

首先思考一下:每个正常出生的宝宝,智力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出生以后的短短三年里,由于成长环境不同,父母的育儿能力以及亲子互动的方式方法有别,宝宝之间的智力差异就逐渐明显。这是为什么?

●  在面对陌生事物或一项外来刺激的时候,孩子会不会产生好奇心,进一步建立关注点。

●  孩子会不会受到好奇心的驱使而引发探索求知的兴趣,想知道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  有了关注点,孩子会不会立即动手去接触?在观察中探索,动手进行体验,在体验中满足认知的欲望。

●  孩子能不能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停追问为什么?搞不懂时就需要动脑筋去解决。

●  任何探索的体验,都是在积累经验,孩子能不能从这些早期经验中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怎样做才能确保孩子积累的都是有益于后续成长的“早期经验”?关键在下列三条教养之道上,父母能够发挥有效的作为:

1. 0-3岁阶段的大脑神经网络优化: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本体觉的刺激活动,促进神经回路的建设与统合,这是心智成长的基本功,功夫做得恰到好处,宝宝的智能便会“天天看涨”。

2. 从“吸纳环境”到“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宝宝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叫“吸收性心智”,这个能力,让宝宝看到什么便加以模仿,尽情吸纳。但随着自主意识的萌发,宝宝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看法,于是尝试按照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渐渐地学会掌握自己的学习方向。

3. 从“直觉思维”到“知觉思维”的发展:宝宝在纯粹吸纳坏境的学习阶段,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切随性而为,什么行为都是直觉的表现。随着认知力的提高,思维能力渐渐提升,面对任何事物的时候,便有了简单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这个过程,便发展出知觉思维能力。

这三个方面的发展可以不分先后,同时进行,但却不是个别发展,而是互相作用、互相参透、互相促进的。例如:左右脑统合发展,加速了自主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认知能力、促进了知觉思维的活跃。反过来,自主意识的发生,加强了探索求知的欲望,在锲而不舍的探索活动中,知觉思维越来越活跃,左右脑统合也在加速。

帮助宝宝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觉思维是一个大难题。我说的难,其实不是“难于教育”,刚好相反,由于对孩子的爱与保护,父母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一切思想言行,于是无微不至地照顾,这个“无微不至”没有限度地发展,结果变成了处处干预,钳制了孩子自由成长的机遇,妨害了孩子的自主意识的萌发。孩子的心智成长是否继续前进,关键就在父母一念之间。

道须有度

公路的有效使用,必须有合理完善的交通规则,并且确保人人遵守,否则就会堵塞不通。同样的道理,养育之道必须有个合理可行的度,一旦失衡,便会产生1+1<1的可怕后果。例如,没原则的爱,造成感情上的溺爱、行为上的放纵,孩子负面成长,种种教养问题蜂拥而来,教育理念再好,也将徒劳无功。

那么,养育之道如何确保孩子获得1+1>2的效果呢?

我借助老祖先舜帝治国的16字箴言来说明这个度的需要: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引自《尚书·大禹谟》)

人性易变,所谓“性相近,习相远”,所以必须依靠“道”来规划和制约,但这样说有些笼统,很难维持一个合理可行又有效的,人人都能接受的标准,那么唯一的标准就是“中”,不偏不倚,以守中为正道。这个中,在亲子教育上,可以从下列5大原则来体现:

1.    在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的同时,必须和孩子约定几条基本的规则,亲子共同遵守,绝不逾越。

2.    在放手让孩子拥有自由成长的时间与空间时,必须有个底线,不能有危害健康、安全、心智成长与人伦秩序的行为。

3.    在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时,不能忽略孩子的成长规律,有拔苗助长的愚蠢行为。

4.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漫长岁月里,不能喧宾夺主,让孩子处处陷于被动的困境。

5.    在处理孩子行为偏差发展的问题上,必须关注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有路可走。

在职场培训上有个四字诀,叫“守正出奇”。借来用在亲子教育,那就是:维持孩子的正面情绪、正向成长,但也不能机械化地奉行专家开出的教养守则。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后天成长环境有别,因此,教育专家凭个人经验提供的教养心得,只能用来启发自己的思考,或有参考价值,但不能忽视孩子的特点,搬来就用。

教养之道,勿忘初心。初心是什么?是在孩子出生时向上天许下的承诺:“我作为父母,必将尽我所能,给予孩子最佳的成长条件,帮助他顺利成长,成人成才。”顺利成长,成人成才这个艰巨任务怎么达成?每个父母都有不同的机遇,可以有不同的作为。但无论如何,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这个“最好”,就必须在“度”的掌握上做文章。

(0)

相关推荐

  • 学习型家庭的书架,一定少不了这15本书

    如果说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底盘",是最应首选.最有能力去设计.建设和运营的"系统",那么阅读一定是最直接.最便捷.最容易去达成这个"系统" ...

  • 明明是孩子叛逆厌学,为什么要求父母成长?壹心大哥聊家庭教育

    导读:这是百篇[亲子教练日记]的第十八篇,我会秉承[少说道理,多讲故事]的原则,从日常教养的具体场景入手,聊聊青春期的孩子教养中,身为父母的教养盲点,今天聊的主题是<明明是孩子叛逆厌学,为什么要 ...

  • 何为扫除道?

              pingpu

  • 浅谈何为道何为术

    道这个字在中国文化上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上无数名人高人都会对这个字有着自己的阐述,只是表面不一样,本质应该都是一个样的.我觉得一个思想真的好不好,一个字好不好.不在表面,最重要的你在这个事这个字, ...

  • 物壮则老乃自然规律,何为不道?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毒虫不蜇,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 ...

  • 何为至道(附道经及隐芝论“至道”)?

    (图片来源:飞行的书卷) 作者:长生证道 道经论"至道": 道者至虛至寂,真性真常,冠五氣而播三才,布一真而生萬象,離合無際,天地有宗,超出神明,靡該意象,無名無氏,有動有常,離四 ...

  • 你知道何为钱道吗?

    你知道何为钱道吗? 讨论钱道似乎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市民来说,不足为之道也,好像只能在一些做大生意的人嘴中听到才不至于那么别扭.从未赚到大钱的人嘴里说出,似乎是非常俗气的一件事.但谈钱真的俗气吗? 其实不 ...

  • 【第373期】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23章》何为“恕”道?

    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23章>何为"恕"道? 15·23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青山学20余道美味家常菜,每天学几道做几道,胃口好身体就好

      大酱炒鸡蛋 材料:鸡蛋2个葱1根:豆瓣酱1.5大勺水1.5大勺植物油5大勺: 做法 1.备齐原料,大葱剥皮洗净备用: 2.鸡蛋打散,豆瓣酱加1.5大勺清水稀释一下搅匀,便于翻炒: 3.大葱切成大斜 ...

  • 分之道与分之道网校的骗局是真的吗?

    分之道与分之道网校的骗局是真的吗?我想和各位探讨一下+:yohaozi 这是很多家长朋友很关心的话题,也是关乎孩子成长教育的问题,上到国家民生百年教育大计,下到每个家庭子女成长成才的点点滴滴! 那么为 ...

  • 红烛| 贫道,贫道从了你就是

    红烛| 贫道,贫道从了你就是

  • 自古“华山” 一条道 ,如今道道通华山

    方位地理学 公众号 就算五一假期不长 回来还要补班 但也不可辜负 赴一场远方的婚礼 登一座向往已久的高山 从人文到自然 无不令人惊叹 惊叹于世界的美好 爬华山 我们选择了最艰难的方式 即 从山脚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