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婆”简史,快乐的引经据典为你讲述那些接生婆的事
稳婆是负责为产妇接生之女性,《汉书》中趁着汉宣帝皇后许平君生产时下毒的“乳医”淳于衍,颜师古解释“乳医”为:“视产乳之疾者。”但直到唐代时期,仍未出现专门的名称与之对应,只是成为“收生之人”。北宋的书籍中,幵始零星出现“坐婆”和“稳婆”的说法,例如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提到三位名为“坐婆”的人。而齐仲甫《产宝杂录》中,则明确提到了“稳婆”。
之后,直到在元末明初的文人陶宗仪在其《缀耕录》中,他写道:“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正式第一次出现“三姑六婆 ”一词,而接生之女性方以“稳婆”为名也是这个时期流行开来的。
不过明清之际,口语化称呼非常多样,例如老婆娘、老娘婆、老娘、产媪、产婆、蓐母、助产、收生婆、接生婆、妹妈、收生姥姥等名词在口语中交互使用,例如《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载:不多时,叫到了一个收生的妇人。大尹问说:“你是个鹿妇么?”那妇人不懂得甚么叫是蓐妇。左右说:“老爷问你是收生婆不是?”那妇人说:“是。”
至于稳婆的收入,并不一定只是金钱,除了金钱之外,还有实物的报酬,以及包括在产家可以吃到比平日更好的食物,即喜酒喜宴。《金瓶梅》第七十九回载蔡老娘为月娘接生后月娘给了三两银子,蔡老娘嫌少,便讨要道:“还赏我一套衣服儿罢。”后来到洗三的日子,“月娘与了一套調子衣裳打发去了”。而第六十七回中,应伯爵向西门庆谈及家里添子,西门庆表示祝贺,应伯爵则说生子在富家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对于捉襟见肘的穷户就是屋漏偏逢连天雨:“房下见我抱怨,没计奈何,把他一根银挖儿与了老娘,发落去了”。可以说,有钱的多给,没钱的少给,但是不能不给。
《右台仙馆笔记》记载一位“白洋媪婆”是浙江绍兴地区技术最好的产婆。有贫家因产妇难产情况危急,拿出家里唯一值点钱的烟台想要以一千钱的价格卖掉,就是为了请这位“白洋媪婆”。这个故事也反映出技术好的产婆往往不易请,所需酬金很高。其实古今许多事情都相通,今天人们生孩子还往往打算去医疗条件好的医院,剖腹产时还喜欢给大夫塞红包,所以生育这点事你花多,人家自然赚的多。你要是在飞机上生孩子,还不花钱呢。
稳婆的接生技艺往往来自于三类:一是亲身体验生产而无师自通者。我曾多次看鸡下蛋,猪产崽,感觉有点会了;第二种是家有祖传家业,顺理成章的继承稳婆者,老舍的《正红旗下》中的接生婆白姥姥就是婆媳相传;第三种是以师徒关系传承。
虽然她们没受过正经的医学教育,但凭借多年经验总结,往往具备非同一般的能力。如《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记载“春鸾跟了老娘婆进去,凭他揣摩了一顿,又替他诊了两手的脉出来,大尹叫春鸾回到后面去。老娘婆道:'极旺的胎气,这差不多是半装的肚子了。替他诊了脉,是个男胎。’”
《金瓶梅》中描写收生婆蔡老娘在李瓶儿生产后,“收拾孩子,咬去脐带,埋毕胞衣,熬了些定心汤,打发李瓶儿吃了,安顿停当”。
《金瓶梅》中的王婆还自称“又会收小的,又会抱腰”,收小的即收生小儿的稳婆;而抱腰,则指充当助手,抱产妇之腰。《普济方》中也记载,有一名孕妇,年十八岁,临产时找稳媪三人,“其二拽妇之臂。其一媪头抵妇之腹中。以两手板其腰。极力为之”。后者头抵产妇腹部,两手板其腰的行为,就是所说的“抱腰”了。(我怎么那么喜欢金瓶梅呢,真是本好书)
总体来说,稳婆对接生的认识和业务能力,基本上还是可靠的。
在明清时期,无论宫廷还是民间,稳婆都是女性生产时首要考虑的辅助人选。明代宫廷常征召民间的收生妇入宫服侍,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记载,预先选拔好人选,将姓名登记造册,遇事就宣召入宫。一旦内廷有喜,就“先期预集老于事者直宿,日夕候之,事定乃罢”。另外由于这些稳婆熟悉女性的身体结构,也负责掌握入宫女子的相貌美丑、是否处女、身体状况、以及宫廷“乳母”的挑选。
稳婆还承担新生儿身世见证工作,比如,明清时期,爵位、官职多有世袭,而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也导致记录婴儿的出生时间、母亲是谁成为必要。稳婆,作为生产过程的参与者,也成为这些问题的见证人。明廷规定宗室子女出生三日后,应在记录宗室王族身份的玉牒上,除了写明出生年月、母妃为谁外,还要写明收生妇的姓名。
此外,稳婆还会被官府召来检验女尸及女当事人。《皇明诸司公案》中记载广州假尼董师秀,被人揭发本是男子,诈为尼姑。负责此案的官员彭节斋便命两稳婆为其验明正身。后经一老稳婆检验发现,董师秀乃是“二形之人”(兼具男女性器,生理异常者)。
这些工作使得稳婆职权有所扩大、地位有所提高。
不过稳婆还参与女人堕胎。在清康熙年间,僧人释晦山在其《现果随录》中记载,在昆山,有稳婆范氏,专门为人堕胎。清代小说《八洞天》中描写收生婆阴娘娘说“那妇人,惯替人家落私胎,做假肚,原是个极邪路的货儿。”由于堕胎是杀生行为,再加上有些稳婆贪恋财物;还干杀婴、换子、替侧室在生育时谋杀正妻(西汉淳于衍即有此类行为);深入家宅,或与女主人扯淡,为奸夫淫妇穿针引线;或得知别人隐私后勒索财物;或借机盗窃;这也造成后世文人笔下多把稳婆的形象描写的很恶心。
不过稳婆未必一定是女性,只是民间一般寻求的对象以女性居多。其实,在明代笔记《奇闻类记》中,作者施显卿曾摘抄《西樵野记》中的一则故事,讲述弘治年间,上塘一老翁为“老蓐医”,被“请收生”,为一名“临蓐艰苦”的妇人收生。在老翁的协助下,妇人产下一婴儿。家人大喜,酬谢老翁“双鸡锦缎”。可见在明代,也有男性从事“收生”这一行当,而且男性接生,也往往是由于难产才被请去。至于现在男妇科大夫就相当普遍了。
清末实行新政以后,清政府设置卫生行政机关,其下设有医学科掌管设立医院,调查及考验 医士和稳婆。光绪33年(1907),民政部颁布了《大清违警律草案》,其中对稳婆作了相关规定:“凡业经悬牌行术之医生或稳婆,无故不应招请者,处十元以下五元以上之罚金”。就是事主叫你,你无故不去要罚款。另外,由于接生时,稳婆不免深入家宅,因而可能获知某些私人秘密。为保护产家隐私,还规定规定,稳婆“无故漏泄者,处五等有期徒刑、拘留或一百元以下之罚金”。
民国二年(1913),还颁布《京师警察厅暂行取缔产婆规则》共十二条,对稳婆的活动作出了更详细的规定。比如:稳婆需要持照经营;接生只负责顺产,如果遇到难产必须寻求医生;需要将所收生家庭姓名地址,婴儿生日上报给政府,有利于政府掌握人口出生率。这样的规定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不过由于近代西方生育科学逐渐被人所接受,而稳婆与之相比,因其接生手法的简陋与粗率,往往造成产妇与婴儿较高的死亡率,“稳婆无知”、“稳婆害人”、“稳婆该杀”等词语在社会上频繁被提起。在1928年一篇名为《改良产婆之我见》的文章即说:产妇流出很多的血,在这个当儿,就是细菌的绝好的机会到了……旧式的产婆哪里有这种知识呢。不说别的,专就那一双黑黢黢的手,深长的爪甲,里面藏了许多的污塘而论。也就够受了。当他们接生的时候,:那双宝贝的手,连清水里都不洗一下。
另在民国二十四年一篇名为《论吾国稳婆接生亟应改良之我见》的文章也论述了“产褥热”与稳婆“污秽不洁之手”的关系:“我国妇女临产,由常遭不测之虞,其死于产褥热一症者,每岁不知有几十百千,言之殊堪痛心,推其原由,实由一般毫无知识之稳婆,妄用污移不洁之手,深入产道,不究消毒,致创伤传染所致。”
虽然社会上一直有取缔稳婆的呼声,但由于中国人口数太大,卫生医疗科学始终没有普及。到了1937年,全国经核准给与助产士证书者,只约三千人,而1951年11月在上海还出台了《产婆改造和管理办法》,可见当时民间还是有很多稳婆的。不过随着妇婴卫生工作的进步,助产士逐渐成为妇婴卫生工作的主导力量,稳婆也就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