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轶事数则之三(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五)

有一次,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道:“舜帝有一次要制造一件漆器,结果出来谏阻的人有十多个。这样的小事情有什么值得劝谏的?(舜造漆器,谏者十余人。此何足谏?)”褚遂良答道:“穷奢极欲,是出现危亡的根源;一旦漆器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便会进一步要有金玉之器。忠臣爱君,一定会防微杜渐,从出现苗头时就劝阻,如果祸乱已经形成,再去行谏就已经没有用处了。(奢侈者,危亡之本;漆器不已,将以金玉为之。忠臣爱君,必防其渐,若祸乱已成,无所复谏矣。)”唐太宗说:“是这样的。朕一有过失,你也应当在初现苗头时劝谏。朕观察前代拒谏的帝王,经常以‘已经那样做了’,或说‘已经答应了’为借口,而不加采纳,这样一来,想要不出现危亡,能做得到吗?(然。朕有过,卿亦当谏其渐。朕见前世帝王拒谏者,多云‘业已为之’,或云‘业已许之’,终不为改。如此,欲无危亡,得乎!)”

当时,国中当都督、刺史的皇子们大多年纪很小,褚遂良上书谏道:“汉孝宣帝曾说:‘与我共同治理天下的,就是那些称职的郡守啊!’如今皇子们年纪尚幼,还不知道如何治理,不如暂且将他们留在长安,教他们治国的方略,等到长大以后再派到各地。(汉宣帝云:‘与我共治天下者,其惟良二千石乎!’今皇子幼稚,未知从政,不若且留京师,教以经术,俟其长而遣之。)”良太宗认为很有道理。

(0)

相关推荐

  • 李承乾谋反被废后,李泰最有希望接替,长孙无忌为何却支持李治?

    唐初名臣,凌烟阁功臣榜上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因支持唐高宗李治为皇太子,在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成为首席辅政大臣,富贵权势延续了贞观时期的独一无二. 但他后来却成为李治的眼中钉,被李治联手武则天挤出权力中心 ...

  • 太宗轶事两则(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十四)

    齐州有个叫段志冲的人上书议事,提议要让太宗皇帝将朝政大权交给皇太子.太子听说后满脸忧容,说话时也直流泪水.长孙无忌等官员建议处死段志冲.太宗皇帝说:"五岳超越霄汉,四海延亘大地,他们虽然也藏 ...

  • 党仁弘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二)

    当年,唐高祖李渊进入关东时,隋朝武勇郎将冯翊人党仁弘率部下二千多人在蒲阪投靠李渊,并且跟随他拿下了京城长安.不久,党仕弘官拜陕州总管.唐朝大军征讨王世充时,党仁弘负责转运粮草,也确保了后勤稳定.后来, ...

  • 褚遂良谏太宗置郡高昌(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九)

    起初,唐军在平定高昌以后,朝廷决定将其变为直辖土地,于是每年都要征发一千多名士卒驻守当地.褚遂良上奏谏道:"自古圣王治理天下,都是先华夏而后四夷.陛下派军队攻取了高昌国,周边数郡一片萧条,多 ...

  • 程文振答太宗(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五)

    唐太宗听说洺州刺史程名振善于用兵打仗,便召见了,赞扬他才思敏捷并问以方略,太宗说:"你有将相之才,朕准备要重用你.(卿有将相之器,朕方将任使.)"程名振失礼未拜谢,太宗假装恼怒以观 ...

  • 齐王李祐之乱(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六)

    齐州都督齐王李祐,为人性情轻狂急躁.他的舅舅.尚乘局直长阴弘智怂恿他道:"大王您的兄弟众多,陛下一旦驾崩,您得靠壮士来保护自己.(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李 ...

  •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四)

    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唐太宗派人前去问候,持续不断地派人赐给他药饵.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随时掌握魏徵的病情,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唐太宗又带着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自己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幼 ...

  • 西突厥内乱(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

    乙毗咄陆向西攻打康居国,途经米国,顺便将其吞并.在消灭米国之时俘获了不少俘虏,但乙毗咄陆却不分赏给他的部下,于是他的部将泥熟啜擅自抢了一些战利品,乙毗咄陆大怒,下令将泥熟啜斩首示众,结果他的部下人人心 ...

  • 廉慎者寡,贪求者众(资治通鉴卷一九五之十五)

    侯君集攻破高昌国的时候,私下掠夺了大量的珍奇宝物:他手下的将士们知道后,也都竞相偷盗.侯君集上梁不正,对手下的人也就不能约束,结果被有关官署弹劾.唐太宗接到弹劾后下诏将侯君集及相关人等拿入狱中.中书侍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三)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巡幸骊山温泉,并顺便在骊山上打打猎.太宗在登骊山的时候,看见四周的围墙有断垣之处,于是他回过头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看见没整治的地方如果不对相关人进行处治,那将会败坏军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