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个道理,你可能真读不懂《道德经》

自古人们认识上的弊病就是产生社会弊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消除社会上的一些弊病,首先就要消除人们认识上的弊病。

对于这个问题,老子有过总结,他说: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古人惜字如金,而且没有标点,所以这句话乍读来不是很好懂。

这句话如果按照现在的文字规则用标点断句应当是“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也就是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真正的高明。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这就是认识上的毛病了。

这两句话道出了自古以来人们的通病,其实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属于第二种“不知知”的人。

我们普遍缺乏对自我客观的认知,比如有的人读过几年书便傲气横生,真以为自己学问水平到家了。有的人明明自己不知道,却为了一些特殊目的,强装自己知道了,最后自己也误以为自己水平很高。

真正学问水平到了家的人,绝对不会摆出自己什么都懂的姿态,他们总是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还有很多,总觉得学问是学不完的。

比如与老子同时代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有句经典名言就是“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其实苏格拉底学问水平非常高,他不光对心灵、灵魂、真理等哲学问题有着非常深度的思考,他还有非常丰富的教育经验,甚至培养出了柏拉图这样伟大的哲学家。

而且同时他经常运用辩证法与别人辩论,动摇别人的理论根基,引导别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他的这种诘问方式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这对人思想觉悟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苏格拉底不愧为真正高明之人,也就是老子所谓“知不知上”。

之后老子说: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明明不知却自以为知这是大病,圣人懂了这个道理之后,就不会犯这个毛病了。

这是老子在告诫世人要多反思,去洞察自我认识方面的弊病。

老子讲的这个道理非常朴实无华,但若仔细品悟,能够悟出很多道理。

就比如我们读《道德经》,当代社会人们用久了白话文,别说先秦时期的古文了,就是一般文言文也渐渐读不懂了。

所以当代很少有人直接去读《道德经》原文,而是会选择一些名家注解去看。

一般来说我们看到的第一家注解会先入为主占据了我们对《道德经》理解的核心位置。

于是当我们再读别家的时候便总是不自觉会以这家注解为标尺去对比进而批判别家,结果我们便总觉得别人说得不对,而且误以为自己懂了。

但其实有谁能说自己的理解就一定是对的呢?真的说不清,再有名的大师也终也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

所以,要明白我们祖先的思想与西方人不同,它不讲逻辑,它只是直观感受的记录。

同样的《道德经》,不同人读来绝对有自己独有的内心共鸣,我们不能说谁的感受就一定是对的或是错的,因为这种感受的根源是一样的,都是“道”,不过是在不同的人身上分别出了不同的具体呈现罢了。

所以想要读懂《道德经》,就要抛开从别人那里先入为主来的“知”,以“无知”的状态自己去品读《道德经》原文,最多查查文言文词典。

如果你读到某句话时感到豁然开朗,很多人生中想不开的问题突然间感觉无所谓了,这时候你根本没必要管自己的理解是否真的对,因为你已经真的懂了。

这种懂比通过考据、训诂这种追求绝对学术严谨性的研究方式得来的所谓的正确解释,要有价值的多。

因为此刻它已经融入你的人生观念中,并以智慧的形式对你的人生产生实质性价值。

当然,学术性整理工作也有其独有的价值,不过这些都是学者的工作。

这里只是从我们普通人立场出发,提出的一些读书心得,这也正是我读老子此章的个人感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