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视察部队,发现战士被子潮湿,怒批这是八路军糊弄八路军

01

 许世友的赞叹

王建安上将1908年出生于湖北黄安,自幼家境贫寒,曾靠讨饭为生,14岁时去给地主放牛打短工,期间倍受欺凌。17岁时,王建安火烧地主房子后离开家乡投军。

一年后他返回家乡,联合了60个贫农,并与当地县组织取得联系,随后参加了黄麻起义,从此正式开始了自己革命生涯。

1934年,王建安被任命为红四军政委,而红四军的军长正是许世友,这两人合作默契屡立战功。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北上时,王建安曾率领独立师和12师为部队承担后卫任务。到达陕北后,王建安和许世友等将领进入抗大学习。

王建安和许世友之间的那段著名的故事,就发生于他们在抗大学习期间。当时许世友不满一些同志对四方面干部的歧视,便联系了一些四方面军老战友,打算偷偷逃回大巴山打游击,王建安被来也在其中,但他在最后关头意识到了此事的严重性,向上级做了汇报。

王建安将军这么做显然是为了大家好,而且他确实避免了许世友等同志犯下大错——如果他们真的离开延安,就不会有后来的上将许世友和上将洪学智了。

但是,许世友的脾气我们都是知道的,他对王建安的“告密”行为非常愤怒,即使他后来也承认了自己拖枪离开不对,但他还是没有原谅王建安。

这两人直到济南战役时,才在中央的有意撮合下再次合作,当时许世友被任命为山东兵团司令员,王建安为副司令员。“山东双雄”尽释前嫌,亲密合作,仅用了8天时间就解放了济南城。

战前,许世友曾主动请王建安喝酒,并对他说:“自延安分手,这是我俩第一次喝酒,过去的都过去了……”真可谓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许世友后来还说:“我和建安的个性都很强,战争年代我们互相争执、拍桌子、对骂,但是过后绝互相不拆台。我们带的部队都生龙活虎,能打胜仗……

02

 没能看成井冈山

王建安将军向来以刚正不阿,清廉简朴著称,人送外号“王青天”。

将军共有4子,都被安排在外地工作,身边的人包括其夫人都希望他把儿子调回来。一日将军夫人试探道:“咱们年纪都不小了,要不把一个孩子调回来,至少有个照应。”王建安听后说:“只要我还活着,他们一个都别想回来。

王建安外出视察,最爱轻车简行,最恨前呼后拥。1977年他去厦门,当地军师级领导前来迎接,并打算陪同他视察,王建安问:“你们来干什么?”对方答:“给首长带路”。

王建安说:“难道我能丢了?”对方答:“我们想跟首长学习学习。”王建安当场翻脸:“你们要去,我就不去了!

当年,上海延安饭店有明确规定,凡师以上的干部在该饭店11层小食堂吃饭,可以获得饭店补助,但他们的随行人员需到1层大食堂去吃,且没有补助。一些师级干部经常违反规定,把自己的家属、秘书、司机都带到11层小食堂吃,饭店也只能默许。

某日,王建安将军夜宿此饭店,发现那么多干部不守规矩,当场大喝一声“滚”,把11楼的家属、小孩、秘书等统统赶到1层,很多人的脸色都非常难堪,但一句话也不敢说。

王建安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医生曾建议他不要吃猪油,应该吃植物油,他的秘书免票弄来了10斤花生油,王建安得知后批评他说:“如果每个干部都这么做,风气能不坏吗?”坚持让秘书按原价补钱,秘书只能照办。

79年11月,王建安工作途经井冈山,他很想上去看看,但得知上山的话要从南昌调车,就立即取消了计划。他对工作人员说:“工作是公事,看井冈山是私事,既然是私事,就不能浪费公家这几百公里的汽油。

一年后王建安将军便在北京逝世了,而他看井冈山的愿望终究未能得到满足。

03

 不能自己糊弄自己

王建安将军对待事物实事求是,不摆架子,不搞形式主义,所以他能获得官兵们的一致喜爱和尊敬。

他下连队从不通知当地,喜欢在饭前直奔营区,和战士们在一起吃饭,看看他们的伙食到底怎么样。

1978年,王建安视察某师,该师领导邀请他晚上和战士们一起看电影,王建安欣然答应。到了地方后,王建安却发现这些人为自己设了一个“首长专座”,他很不高兴,指着桌子上的杯子说道:“你们准备这些干什么?”

对方回答说:“方便首长喝水。”

王建安又问:“我两个小时不喝水会渴死吗?你看哪个战士带水壶了?

对方赔笑道:“首长年纪大了嘛。”

王建安说:“要坐你们坐,反正我是不会坐的”。说罢拿了一个小凳子,坐到了战士们中间,该师官兵见状掌声如雷。

还有一次,王建安去参观“硬骨头六连”,去后发现6连的猪圈里全是生猪,便问连队一个月能杀几头猪,饲养员说有时候一头也不杀,要不人家来了参观,没有猪不好看。

去战士们的宿舍参观时,王建安看见大家的被子虽然方方正正,十分规整,但摸上去却潮乎乎的,便问为什么不晒被子。战士们回答晒了被子被子就鼓起来了,叠方块不好叠。

王建安将军听后非常伤心,他当晚就上书中央,说我们不能搞这种八路军糊弄八路军的把戏,平时这么弄或许能糊弄过去,真打起仗来,这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作者

  上弦月,深度历史爱好者,多年来专注于近现代史的研究与发掘。愿与你一起,穿透历史的迷雾,洞察世间百态,寻味人生真谛。

微信号|百年人物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