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美观点:一带一路与文旅项目的关系
一带一路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它所包含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很多方方面面。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国内的任何产业只要能够找到与“一带一路”的联系,都可以找到足够的借力,事半功倍地去拓展自己的市场。
“一带一路”与旅游业
从最朴素的理论来看,“一带一路”精神实际上旅游产业的关联是没有那么紧密的,但是如果稍微外延一些……,其实可以很容易就可以联想,“一带一路”到底指的是“哪一带”、“哪一路”?
拿“古丝绸之路经济带”来说,无论是丝绸之路曾经留下的古老回忆,还是浩瀚无边的大漠风光,这些难道不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旅游资源吗?难道不值得好好开发吗?而“海上丝绸之路”虽然不像古丝绸之路那样具有历史意义,但是随着经济贸易交流合作的展开,难道人口的流动不能够造成旅游业的发展?难道不能够成为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吗?
产业与政策接轨,怕的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但是如果真的能够正确地解读、领会国家的倡导,并且可以具有创新型、突破性地找到最恰当的结合点,政策必将成为推动产业扶摇直上的有力东风。
文旅项目能算是旅游产业吗?
文旅项目到底应当如何归类,其实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文旅产业的问题。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太多的文旅项目被做成了“文旅地产项目”,本应当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旅游”的概念大都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如果只是地产项目,那么显然无法和“一带一路”联系上,难道让地产商们幻想着把房子盖好卖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友人……,那可真是幻想了。
想要让文旅项目真的可以划入旅游产业的范畴之内,并不是说要把地产项目在“文化+旅游”的概念上包装的更到位更得体,而是要让“文化+旅游”真的能够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如果一个文旅项目真的可以抛开地产概念而只凭借“文化+旅游”就赚到钱,那么这个文旅项目算是及格了,再进一步,如果哪个文旅项目真的可以通过“文化+旅游”就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的流动人口,那么恐怕不把这样的项目算作旅游产业范畴之内也不太合适了吧。
一个文旅项目到底划入地产范畴还是旅游范畴,要判断的是它的收入来源来自于哪方面。虽然旅游是为了带动人口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又会促进地价的升值——这两个概念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在项目的五年期间之内总有一个主次之分。如果一个文旅项目可以在五年之内保证依靠“文化+旅游”就可以让自身持续不断地发展,那么这个项目肯定可以算入旅游产业当中的。
文旅项目如何与“一带一路”关联到一起?
从现实角度切入,目前的文旅项目有很多是区域属性比较强的,比如一些农业观光、户外休闲类的园区,这些园区是属于文旅项目的,而且一些经营得体的园区也确实可以赚到钱,但是这些园区并不具备与“一带一路”接轨的能力。
说级别不够可能是有一些夸张的了,但是区域属性比较强的文旅项目不具备吸引外来旅游人口是不争的事实。从经济方面来看,这些园区只不过是让地区内的人口把花在别的方面的钱在周末、假日花到了园区之中,而地区外的人口在各自的区域内都又这样的园区,很难调动起外来旅游人口的积极性。说直白一些,这样的文旅项目虽然会赚钱,但是他们消耗的是地区的存量而并非是给地区带来增量。因为项目的定位本就如此,所以如果强行与“一带一路”关联到一起,即使没有人反对,也无法保证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
“一带一路”是一个被打上了“中国”标签的概念,因此,如果想要文旅项目和“一带一路”联系上,就必须让项目本身包含更多可以与“中国”关联的概念。在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这种关联并不是名称上或者名义上的,一个本来没有特色的景区,即使被冠上了“中国XX第一”的名字,如果本身的内容达不到游客的要求,一样还是不会有人光顾的。外国人懂得中文的毕竟是少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人想要前来消费,他们必然会做足准备,了解到景区的一切才会做出选择,不会只听到一个名字就贸然前来的——这点换成你想必也是一样。
文旅项目,应该是内容先行
上面聊了那么多,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文旅项目的内容,贴近政策是一种选择、贴近市场是一种选择、上面提到的地区性文旅项目也是一种选择,选择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但是选择的权力却是由项目的内容决定的。
能否获得旅游者的青睐、能否获得国外旅游者青睐,这一切并不是取决于项目拥有者自身的主观想象,能决定一个文旅项目(除了地产部分)未来的,其实正是项目的内容。其实这要求了文旅产业内的企业要更“聪明一些”,在策划项目的时候就应当清楚地知道项目内容的卖点到底在哪里,到底要针对那一部分游客的来进行打造!
想要和“一带一路”对接,那么这个文旅项目当中就应当包含能够促成这一对接的内容,像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古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包含的省份,如果能够借助历史、文化,对旅游目的进行足够的包装、建设,那么,因为内容得体,吸引到的游客将不止是外国游客,相信国内的旅游爱好者也是会去欣赏与游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