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巷黑白影像

亚美巷在华盛街的中段,我习惯用“巷口顶着蚌埠饭店的屁股”来标明它的位置,外地朋友来找都感觉简单而明确。

往西一点就是蚌埠戏院的后墙,墙沿下一溜水泥台子是肉铺,上面有个遮雨的棚子。

巷口的东边紧挨着家国营蔬菜店,一个大开间,暗暗黑黑的;右边几米远就是“十二楼”。华盛街没有一栋老房子能够是十二楼那样的格局,楼中间大门入,左右两个木楼梯,木栏杆在楼上绕一圈,中间空地可见一片天。

房间很古怪,仿佛一个个表格。

“十二楼”的命名有些诡异,街面上并没有十一楼或十三楼来衔接。

我一度曾猜想它过去有可能就是个风月场所,“十二”便有十二金钗类型的排场或名声。民国时期大张旗鼓的整治过华盛街的姊妹街华昌街的风化,那里曾经毒品泛滥,黄赌毒历来是一块皮肤上的脓疮。

后来在淮北见到来访东篱的泉哥,他做过媒体人,也住蚌埠华盛街,比我年长。

他很肯定的说不是。

亚美巷扒掉以后我开始注意蚌埠的老地名,把它作为溯源历史的依据。亚美巷为何叫亚美巷?我费解了一段时间,因为整个巷子解放前是几家大户拥有的,他们的厂子、商铺或许与此有关联;但查遍了资料,没有发现老蚌埠有“亚美”名称的商社、工厂等机构,遂成悬案。

巷子文革期间一度改名,被编排成华盛街的“劳动五巷”,挂上了革命徽章。文革结束后不久又改回。

我后来就很纳闷,华昌街、华盛街,“华”通“花”,更具旧社会暧昧情色调子的“花盛”、“花昌”街没被改掉,为何反砍掉极其雅致的“亚美”?

亚美巷里就是个小世界。

一米多的窄道进去,住有空压机厂的工人,商业局、百货大楼的职工,机关学校的老师等,六七个院子。

这条老巷子、老房子的建造与拥有者,或许是解放前的富人、名人。

巷子往里,三岔口东拐,走到底就是个带花园的小院,圆门进去,里面只有一户,一排带雕刻的木结构平房。

院口的圆门很雅致,花园里有一丛竹子。经常能见着从那里出入的一个老太太,穿着旧式的绸衣,想是很名贵的老牌子,拄着根龙拐。

大约得了帕金森病,一头皓发,脑袋颤颤的抖。

小巷人既敬畏又鄙视她的复杂着,孩子们跟在前后“老白毛”、“老白毛”的喊,大人也不劝止。

后来我想,她大约是小巷建造与拥有者家族的女人之一。

我对巷子历史人物的猜度有点天马行空。

十七号院子隔壁有一户单立,黑漆门紧闭,里面有个天井般大小的院子。

有老两口住在里面,男的高大,穿着很讲究的对襟褂子,我们在空地上玩耍稍有吵闹他便凶咧咧的站出来,瞪着眼睛看,吓得我们一哄而散;他的太太很少出门,面目白皙到惨白,梳着老式的发髻。

二马路、华盛街是新旧社会翻转后的混合。比如我父亲,四十年代末还是蚌埠警局的督察长,后来又是劳改又是批斗的成为了的“历史反革命”,年轻的意气风发翻转为谦和而卑微。

这对神秘老夫妻也让我浮想联翩,我甚至猜那老女人或许是抗战遗留下的日本女子,有一串故事。

还是泉哥帮我解了困,说老男人姓张,在华盛街与青年街的路口小商店做店员,他太太道地的蚌埠人。

小巷也确有名人。

巷子再往北到头左拐,一路西去,到顶右侧就是吴大夫家,一栋两层各三间屋的小楼,吴氏兄弟俩家住。

吴大夫是弟,住楼上。

他是小巷最受尊敬人之一,在蚌埠小儿科很有名气,架着副眼镜,很富态的中年人。他家里就是文革期间也显富裕,孩子穿得要比我们都好。

吴家老大在涂山和我成为师专同学,我中文她物理。

我在小巷遇见了又敬又怕的一个人,淮河二小四年级开始教我语文的高老师。

他也住小巷里,“老白毛”小院的前面,一院俩户,他家的房屋顶高,门是红朱门,显宽敞。

高老师有着非同寻常的外表,身上衣服笔挺得决无半点折纹,一尘不染;头发和皮鞋亮得让人看着照眼。围巾是必备的,在他身上不为保暖就是个装饰,往边上甩过去真是很潇洒。

我们经历的那个时代经济匮乏,不得不打着补丁穿衣,靠着大力崇尚艰苦朴素来掩盖困窘。说来可笑,小娃们就是穿上新衣服,也会在常破的膝盖和肘关节处缝上劳动布补丁,以求可以穿久些。

高老师的打扮我们如今知道是民国风,六十年代后期距离解放也就二十年,旧时代穿著的影子还在,学校里、巷子里穿老式对襟褂依旧可见。在教室外,高老师携着公文包很洋气的低头来去。一进班,便神气十足,面容很专注,也很灿烂,把早已烂熟于心的东西娓娓道来。他应该是受过传统教育的教书先生,有学问有趣味,即便是《半夜鸡叫》这样粗浅得味同爵蜡的课文,也能够在他妙趣横生的解说下,让娃们听得有滋有味。

课上偶尔也背出几首古诗词。也就在那时候,我们才知道了除了毛主席和鲁迅有伟大的文学以外,那些古代人物却也个个精彩。今天肚子里装的诗词,大多是那时积蓄的。

教我们时高老师约莫是四五十岁的年龄,精神旺盛,一双灼热的眼睛,始终期盼的望着你。

在他的班级,少有批评,偶尔发火,武力是杜绝的,只有他灼热的眼睛时时刻刻点染着娃们,让一帮小捣蛋服服帖帖。

我就是在他的诱惑下喜欢上语文,喜欢上写东西的。

他太太也是小学老师,姓姜,白皙文静,待人很温和。

有次我到高老师家去,找他小儿子玩。门从里面闭死,敲开就见高老师和几个我不认识的人在打麻将,屋里满是很呛鼻的烟味。

那年月打麻将耍钱与看禁书都是要命的事情,我吓得心里砰砰跳的离开。

打那以后,高老师就在我心里矮一截;而他无论是在路上见,或是课堂上,却对我更和蔼、更亲切了。

作者相关文章

故乡:每个人书写个人史的缘起

结语:华盛街的每块条石,都是老蚌埠的一本书

寻找蚌埠二马路——《蚌埠记事》选登

关注马尔的视觉

(0)

相关推荐

  • 摄影:老街

    巷子里的风,永远不急不缓地吹着,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巷子里的老房子保存着历史的痕迹,却坐落在被遗忘的路口.老人坐在门口聊天,那些属于他们的故事,是尘封的美酒,随着一年一年老去的年华,越来越香醇 ...

  • 蚌埠二马路:长长巷子小小院

    (学校要求写家风学习的心得体会,我就写了这个文字,回忆几十年的事情,很多天不能平静也留了许多热泪.怀念过去的日子,感慨人生,与有缘人分享.)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老家在蚌埠二马路小巷子里,那是有5 ...

  • 走不出的亚美巷

    常常会从睡梦中醒来,耳里出现幻听,华盛街菜市场小商小贩嘈杂的叫卖声,会翻过十二楼飘进亚美巷十七号小院. 心急火燎的欠起身,疑惑是不是睡过了头,上学又要迟到了. 已经离开蚌埠四十一年,亚美巷也拆去了二十 ...

  • 塘子巷的由来

    20世纪初法国人修筑滇越铁路,在塘子巷与铁道交叉处立有一节钢轨,头部削成坡面直指苍穹,尾部深埋地下,周围用"红毛泥"(水泥)浇灌台座.立柱上刻一横线,铭记"At 1896 ...

  • 《雨巷》:诗的奥妙之处在于多种意象,意象的相互映衬成就了诗

    <雨巷>全诗七节,每节六行,计的节奏舒缓,首尾呼应,灵动的刻画了一个彷徨的诗人和一个愁怨的姑娘.现实与梦幻交织在诗中,读完全诗,仿佛自己变成了雨中的诗人,身边飘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哀怨又 ...

  • 巷陌人间 中篇/县东巷

    本文来自原创散文集<平生爱好是天然>,作者蓝迤.版权所有! 巷陌 XianDong Lane 人 间 便是人间好时节 若无闲事挂心头 夏有凉风冬有雪 春有百花秋有月 如果说"剪子 ...

  • 井店三街“槐池巷”一带的住户门联

    涉县一副对联"柳影入池鱼上树,槐阴当道马蹬枝"背后的故事 原创 爱旅游的寒江 文旅太行2021-5 收录于话题 #山雨合集 114个 一副门联背后的故事 在涉县全域旅游,传统村落中 ...

  • 建言三坊七巷古玩收藏市场一条街

    . 重点以古玩为主,兼营瓷器,尤其重点的卖买旧书市场,提高福州文化层次和档次 .福州三坊七巷改造,应集文物保护和商贸旅游.文化.古玩.娱乐为一体高标准的文物建筑保护区. 张祖仁说三坊七巷,东以南大街为 ...

  • 必需发大力气大力改造三坊七巷这条全国历史名街

    ,因此建议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应向北京前门街.杭州河坊街.周庄乌镇学习,学习它们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 张祖仁 近日多次在早晚时间逛三坊七巷,发现热闹了许多,有民俗的木画漆器.寿山石等福州传统的文化品牌. ...

  • 玉林井西安巷传说:靠狐爷成首富吸大烟败家产,却因祸得福(一)

    原创不易,请您关注公众号[文旅太行]并分享,举手之劳,支持原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 相逢曲中月巷

    追逐而困顿的心沉淀了 倾听是久违的佳酿 谁的琴声如此曼妙悠扬 一声声诉说古老的痕伤 安顿着我这样独行的旅客 驻足在街头胡乱猜想 越来越显得寡言少语 是因为世事太过变幻肆虐 多少人错过就已湮没他乡 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