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泉II“杉里”地名小考【客都原创】
“杉里”地名小考
林日泉
梅县畲江镇杉里村,地处梅江上游,距梅城40多公里,离畲江圩镇4.8公里,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现有户籍人口1500多人,住着林、杨两姓。
公元1300多年以前,杉里是个多姓杂居的地方,有尹、黄、巫、陶等姓。民间时期杉里称“榄潭”,“站里”是杉里的古称,其来历是与杉里设有驿站及有码头有关。
先说“驿站”所谓“驿站”即古时传递官方文字的人中途休息的地方。驿站里面住着有管理人员,一是负责接待,二是负责饲养马匹。该养马匹是供传递官方文书的人换下骑累了的马,换上驿站内养着的马骑上继续上路,这样一站换一站,往返复回之用的。
美丽的畲江
杉里驿站始于何时已不得而知,只是从明代修成的杉里林氏族谱里面已有驿站一说。至于规模孰大孰小?同样无明确记载。不过,直到1968年杉里第一次筑河堤时留下来的仍有三间二舍。据析三间极有可能是管理人员和传递官方文书人员的起居用间,二舍是为养马所用。可惜这些仅存建筑,于当年有碍河堤走向为由被拆除贻尽。
为什么又说跟杉里的码头有关呢?这话得从杉里的地理位置说起。
杉里地处梅江河上游的西岸,梅江河像英文字母的C字,由上游南面流来,绕杉里村东面而过,奔北西面水车而下。由于古时陆路交通不发达,许多从汕头、潮州到梅县、兴宁、五华等地的往返物资都靠水路船运。古航道又不像现在江面宽阔、水流平缓,而是河道狭窄,滩多水险。船只往返一次往往需要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如遇沽水期搁浅或洪水暴发,就更说不准需要多长日子了。因此,途中势必要停歇,多瞄准在人迹罕见,河岸离村子远的停船实施抢劫。而停泊杉里村岸边的船只一来上岸不出50左右就有一个驿站,傍边还有几间小店买东西方便,二来从没敢有劫匪在此光顾。是整条梅江河段最安全的宿地和最理想的村给站之一。
因而,约在600多年前,离杉里驿站50米开外河唇就由官方出资建有一个18级高,千米宽,用麻石方块砌筑成的码头(此码头现在还基本完好)。
这样一来在杉里码头停靠的船只越来越多,船工上得岸来搞了村给,有空多到驿站聊天。进“站里”成了当时传递官方文书人员和船工对该地方的通用称呼,久而久之,口口相传,“站里”就“转正”成村名了。
据笔者了解,解放以后为了不再治用民国以来的“榄潭”村名,而改用“站里”。可是,当时在各种文字表述中把“站里”阴差阳错地写成了“杉里”。其实完全是客家话“站”、“杉”同音所造成的错误。
作者(左)与熊运声老师合影
作者:林日泉
作者简介:林日泉,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人,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县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