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闲草|青鸟听禅,白云演说法白云岩

“但得心闲到处闲,莫拘城市与西山。是非名利浑如梦,正眼观时一瞬间。”一首禅意十足的小诗,道出了释法演这位一代高僧的超然心境。

释法演(?-1104)俗姓邓,锦州巴西(今四川绵阳)人。年三十五落发受具,住成都习《百法》《唯识》等经书。曾游历各地十数载,最后经浮山法远禅师指点,得法于白云守端禅师,最后成为其法嗣,故称白云演。先后住持安徽舒州白云山和湖北蕲州五祖寺等处,乃临济宗五祖,南岳十四世,禅宗二十二世,徽宗崇宁三年卒,年八十余。

释法演(《安庆府志》称“法眼禅师”),与白云岩有着很深的渊源。“白云青鸟”,老桐城八景之一,这是尽人皆知的。但青鸟听禅的故事,以及造就这神异光环的法演禅师,却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桐城县志》有着这样的记载:“师登座,有青鸟大于鸠,光耀可鉴,声如笙簧,产闽粤间,江淮无所者,雌雄齐来,师为说法授记,雄去雌留,至今巢存西岩佛龛上。每春则一雄来,偶出谷,雄即引去,莫知所之,迄今六百年,雌犹存岩巅。岩上无寸土,师手值孤松,大可合围,亦六百余年矣。”这段史料说的是高僧法演曾设道场于白云岩西岩的历史。

法演禅师,精业于浮山,住持于舒州,但白云岩是他佛心永驻之地。其时,白云岩地虽闭塞,却是静寂清幽。这里云闲山静,松竹蓊蓊郁郁,青鸟声声自在。清气生岩壑,明泉鸣溪涧。法师久设道场于此,声名日盛,一旦开坛说法,总是僧众云集。宋提刑郭祥正居士,字功甫,号净空居士,志乐泉石,不羡纷华,崇宁初,到五祖,趋前拈香曰:“白云岩畔旧相逢,往日今朝事不同。夜静水寒鱼不食,一炉香散白莲峰。”法演,声望之重,可见一斑。

晋代道生法师入虎丘山聚石为徒,涅槃经讲得群石皆为之点头。而白云演住白云岩讲禅,竟听得山中青鸟,不惊不扰,不鸣不飞,倾耳法师慧语,如醉如痴,如思如悟。一代得道高僧,参透天地与人世,达到了理与智冥、境与神合的上乘之境。沙里世界,花中乾坤,佛理与万物融为一体,虚空法界,神思游刃有余。说禅讲经,声合自然之律,理通物灵之间,鸟为之动容,人为之膜拜。

白云岩,或指称抱龙洞。岩,在记录白云岩的资料中使用有些不统一,有时作岩石解,有时作岩洞解。《增韵》注为:“石窟曰嚴,深通曰洞。”法演说禅设座的抱龙洞,可容纳数百人,位于半山之腰,距溪甚遥,饮水是绕不开的话题。《县志》有载:“演禅师,道场在西岩,一日,说法无水,以锡卓石,一滴出石缝涓涓不绝,味甚甘冽,每日可供百人饮。”于是,白云岩就有了“一滴泉”,洞内石刻称“玉滴泉”。神奇是神奇了点,可这神奇就附着在释法演身上,个中玄机,无非就是法力高深,无非就是景仰,我们不必坐实。

带着神幻色彩的法演,其实,就是力参苦修的代名词。据说,这一滴泉,最初是流金的,有一个外来和尚一时起了贪念,想将孔儿掏大一点,结果就变成流油了,再掏,只剩下一线细泉了。正当这和尚手足无措窘迫至极时,法演开言了:“贪心一起,得不偿失;涓涓滴泉,洗心涤目。”借境说法,随手拈来,让人叹服。

他为禅而生,为志而奋,为佛法几乎要“入魔”。《五灯会元》载,法演在成都,习唯识、百法论,被“智与理冥,境与神会,不分能证所证”所惑;又因三藏奘法师的“冷暖自知”而“不知自知之理”,咨决所疑终不破;还为“四面八方来暗,如何答”,久疑不释。他选择了负笈出关,游学参访,参禅路上辗转万里,请益多师,后得浮山法远和尚取譬“卖柴汉子……十字街头,立地问人”的喻示和指点,受教于白云守端座下,投机偈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接下来是连环套般的诘问。《禅林僧宝》记录了很多问答,其中有:(守端)问“如何是白云一滴水?”(演)师曰:“打碓打磨。”曰:“饮者如何?”师曰:“教你无著面处。”问:“天下人舌头,尽被白云坐断。白云舌头,甚么人坐断?”……长年累月的精勤用功,一心参究,法演最终登上佛学高峰,成为一代大师,被尊“五祖”。

“福不可受尽,势不可使尽,语不可说尽,规矩不可行尽。”是他留下的四句箴言,平淡中充满了大智慧。释法演,说法白云岩,却没有多少可考的题刻和物证,这与他超然的本性不无关系吧。前贤已往,但他的佛学、他的情怀、他的生存智慧,是留在白云岩不倒的精神丰碑。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

  • 李猛丨释法琳《破邪》《辩正》二论之编撰与早期流传

    释法琳<破邪><辩正>二论 之编撰与早期流传 李 猛 内容摘要:唐初傅奕.刘进喜等道士宣扬废佛言论,大肆攻击佛教,"护法菩萨"法琳愤而撰写<破邪> ...

  • 《碧水千寻青鸟静 清风一榻白云飞》

    《碧水千寻青鸟静 清风一榻白云飞》

  • 云岩闲草|闲云野鹤,了悟剪白云补衲

    一次,我与同事庆华君访白云岩,释果良带我们看一方石碑,内容是半文半图的组合对联.说这是当地早已过世的一老石匠刻的.老石匠说,这是他年少学艺时,老人们口述手划流传下来的,并说这内容是当年的白云岩寺住持了 ...

  • 云岩闲草|大泊,曾经热闹的地方

    大泊,曾经热闹的地方  作者|陈明华 大泊,在我们这里读着近似"大白"的音.一般指称田野间溪涧旁所存留的面积不太大水也不太深的水域,比潭要大些,远不能和"梁山水泊&quo ...

  • 云岩闲草|一座且亭,任你且坐且思

    在白云岩抱龙洞正前方山坳,有一座不大的亭子,显得有些粗朴,灰白的亭身,顶层立有一方黑色石碑,刻文曰:且亭.亭边有绿竹数丛,竹叶摇风如窃窃侃谈:有苍松数株,可悬白云巢居幽鸟:有芭蕉几束,卷心任习习山风轻 ...

  • 云岩闲草|年味:冬米留香

    冬  米  留  香 作者:陈明华 老家有一句很有意思的俗语:"这娃长得像冬米泡似的."很显然,这是在夸赞娃子长得胖乎又白净,像炒发了的冬米,可以说是两美相映了.与"人比 ...

  • 云岩闲草|两往莲屏,觅得西池一篇文

    先和大家读一篇短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山名曰莲屏,因乎山也,莲屏名庵:因乎仙也,是以仙得庵而益韶,山得庵而益显.历代以来,即为诸菩萨之所次依,诸檀越之所卜吉凶,君子往来之所憩 ...

  • 云岩闲草|陈钟查鼓,尽是急公好义声

    金乔觉上白云间,一寺洞开万仞山. 借问悬崖青鸟使,陈钟查鼓几时还? 这是原白云区区长查明文先生的一首诗作.浩劫初定,查老不免又怀念起当年白云岩寺内那洪钟巨鼓了.当当晨钟,咚咚暮鼓,春夏秋冬里,日日由庙 ...

  • 云岩闲草|简约质朴,云岩二塔别有风

    塔,寺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凡有寺院处几乎都有佛塔高耸,塔基镇地,塔刹凌空,彰显着肃穆,昭示着神圣.佛塔样式繁多,用途多是奉佛,或是收藏佛骨.佛像.佛经等.白云岩古寺,算起来也有千年历史,也曾有高僧卓 ...

  • 云岩闲草|烽烟弥漫,高和尚避难

    高和尚,芜湖人,生年不详,卒于一九六四年,曾一度被称为"末代和尚".年轻时随父亲在芜湖开有一家染坊,有一技在身,有业可做,本也安静.可是,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生活也被日军侵华的炮火击 ...

  • 云岩闲草|古寺遭劫,侉和尚夺庙

    白云岩有寺以来,数百年风雨,数百载日月,薪火相传,筚路蓝缕.虽说是香火不绝,但也有佛灯晦暗之时.大约是清朝末年,外患屡屡,内乱频仍,国祚不昌,山河破碎,法度全无,生灵涂炭. 一日,从北方来了一粗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