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近?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的新作《杀死骑士团长》(上下部),于2月24日上市。作为时隔4年的长篇小说,此次的作品,初版发行量达到每部50万册,与村上自己发行量最多的《1Q84》不相上下。目前已决定,要发行第二版。
在日本现代文学中,村上的作品,被翻译成外语的,是最多的,这表明,他在海外,也拥有众多粉丝。村上的作品,跨越了不同文化,深受全世界喜爱,其魅力到底在哪儿?
▐《杀死骑士团长》
《杀死骑士团长》,描述了主人公“我”,一名肖像画家。在与妻子分手后,一个人,住在日本画家雨田具彦的旧宅中。某日,“我”在房间的阁楼里,发现了一幅题为《杀死骑士团长》的日本画。作品取材于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描写了年轻人刺杀“骑士团长”的场面。这幅画的作者是雨田,“我”偷偷地把画藏了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关系,比如委托“我”画肖像画的神秘投资家“免色”、以及向“我”学绘画的少女Marie等,一步步探索,《杀死骑士团长》中隐藏的秘密。
村上新作《杀死骑士团长》
村上的作品就有这股扣人心弦的力量,让你打开后,就爱不释手。
▐ 村上春树,能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每年,临近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尔日期时,书店里,就会出现村上春树专柜,这已经成为了惯例。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和评选过程的保密期,为50年,人们甚至不知道,是否会被提名。村上能否获奖呢?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川村凑表示:“我认为,他处在非常接近的位置。在5年以内,获奖也不足为奇。不过,通过分析,过去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可以发现,语言、国籍和民族等,具有一定的规律,考虑到‘轮到’日本作家的时间,至少今年和明年,不可能获奖。”
图片说明:村上春树,几乎全部的作品,都被翻译为,各国语言的版本。除了英语版的《奇鸟行状录》、《寻羊冒险记》和《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之外,还摆着英语版有声图书(东京丸善丸之内书店)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过去,有哪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来自日本。川端康成,在1968年获奖,大江健三郎,在1994年获奖。正如川村的判断,以25年的周期,‘轮到日本’的可能性很高。但如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去看,比如在亚洲文学界,你会发现,中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作家获奖,也很正常。如果是从东亚地区,选出1个人,那么这个人,未必是村上了。
另一个负面因素是,村上的很多作品,经常被视为通俗小说。诺贝尔文学奖,原则上不授奖给通俗作品的作家。例如,美国约翰·欧文(John Irving)和英国杰弗里·阿彻(Jeffrey Archer)等畅销书作家,的确和诺贝尔文学奖的风格,不太搭。川村认为,“去年的获奖者,鲍勃·迪伦,也是因为诗的文学性,而非因为通俗娱乐作品,才得到高度评价。目前的村上作品,属于只要有新作品,就会被读者购买的大量消费型,如果这一点改变,村上的文学性评价,或许会改变。”
图片说明:村上春树作品专柜(东京丸善丸之内书店)
此外,川村还尝试评价了,村上的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他认为,村上文学的影响,不同于之前两位诺奖得主。“回顾过去的获奖者,川端康成,让世界了解了‘日本也有文学’,而大江健三郎,让世界知道‘日本也有现代文学’。如果村上获奖,或将获得‘日本也有世界文学’的评价。”可以说,《奇鸟行状录》和《海边的卡夫卡》等,被译为各国语言的村上作品,具有全世界各个民族和社会共通的普遍性。
▐ 村上作品的神奇魅力,何在?
村上作品的神奇魅力,就在于它能调动读者的共鸣。他准确描写了,现代人平时的喜悦、悲伤和痛苦等切身感觉。让读者感到,简直是在描写自己。另一个村上作品的特征,是「没有结局的故事」很多。在没有找到要找的人、也没找到谜题答案的情况下,戛然而止的故事,也不在少数。川村分析称,“可以说这正是现代主义,接近现实生活的感觉。过去的小说,不管是大团圆结局,还是其他结局,总会有一个交代,但村上作品,即使看起来已经解决了问题,但谜团仍然存在。”
作品里的人,为了解决问题,做出了努力,但结果并未如人愿,这种犹如放弃的感情,不就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写照吗?
村上作品为何也能在海外读者中产生共鸣?欧美自不必说,中国、韩国和俄罗斯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生活、饮食和服装等正在日趋相似化。这样一来,人们的悲伤和痛苦,就有了共通之处。在这些国家,已经形成了,能够接收村上作品风格的基础。如果从恶搞的角度看,‘全球主义(globalism)’应该是村上作品被广泛阅读的原因之一。
哎,村上与诺奖,这么近,却又那么远,着实可惜。不过,在小编看来,作品能让人爱不释手的村上,哪会在乎这些名和利呢?能抓住读者的心,就足以证明,这个作家有水平了吧!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