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小食】擂茶话薤白
一番日历,今天是谷雨。
我们得赶紧把姜种上去,清明禾,谷雨姜。
这时种上小黄姜,将来容易有大收成。
叔公说,别小看这拇指大小的姜芽,稍微管理得好,收获时就有大半脸盆那么多。
叔公看我们挖的沟渠歪歪扭扭,笑笑说,这挖沟有技巧的,就像砌墙一样,不要只盯着你锄头下面,要把眼光看远些,瞄准你最开始挖的那个点,那么你永远不会偏离,挖的沟均匀笔直,种上的作物特漂亮。
原来刚开始那个点很重要。
人之初,性本善。
你偏离了,就扭曲了。
你如果从小到大,都看到那初发心的点,永远都是最正直的。
我们的点在哪里?
在传统文化,老祖宗那里。
那个原点,就是榜样,命脉,根芽啊!
为什么我们做得不够好呢?
因为离那个榜样越来越远了。
婉娟练书法时说,只要我没有对照着第一个字临摹,发现越写到后面,字越大越乱,行与行之间,宽窄不一,字歪歪邪邪。
只要立马对照着临摹,又恢复板正了。
大家看,耕田练字砌墙都需要刚开始的那一点榜样,何况是做人处事呢?
我们迷失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连榜样都不知在哪。
耕田种地也讲究师承,学贵渊源,道须师授。
经叔公一点拨,我们再挖的沟,笔直得像一条线。
看来不是做不好,而是没人教。
现在很多人之所以生病,生活乱七八糟,不是因为体质差,不是因为身体不好,而是因为没人教啊!
没人把这自然标准的养生榜样表演给大家看。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我们客家人有个经典美食,既保健又养生,叫做客家擂茶。
正好山上的薤白长得茂盛,一派绿意葱葱,说干就干,我们一起去采一把回来,就开始做起客家擂茶来。
薤白又叫小蒜,可是一味大药。
古人称之为心之菜。
《药性赋》讲薤白善理气而宽胸。
想要学药一个医理,除了知道外,更要切身体会到。
今天我们就要让学生们亲自体会这薤白在身体将发生什么变化,仔细去内证观察,薤白发生的功用吧!
以前老师说,学一个理,靠书中读来,或老师讲听来,你只学到一半,而靠切身体验到,才算真正学透这个理。
客家擂茶,有三方面。
一个是简单的干饭。
第二个是各类切碎的青菜。
第三是最重要的那锅擂茶汤。
擂茶汤由苦刺、绿茶、薄荷、紫苏、花生等芳香发散清凉顺气之品组成。
这擂茶可是春夏食疗的佳品。
擂茶的切菜要求很严格,切得越细碎,尝起来越好。
婉娟边切菜边冒汗说,这不容易啊,但很快她越切越得心应手,说,我找到方法了。
早上听师兄说,干活会累,是因为没找到方法。
切菜会腰酸背痛冒汗,是因为没找到窍门。
这时如果强行地干,就会让自己身体更累。
所以婉娟立马调整呼吸,平和心态,放松不急,结果越切越顺手,越切越漂亮。
古语讲,得力处省力。
你真正干活进入状态是很省力的,越干越精神。
那些越干越累的,一定是不得其法。
所以连切菜这一小小动作,也有道,如果没人道破,没人教,也很难做到切得均匀,身心舒坦。
这就像在做一幅画,写一幅字一样。
所以婉娟在砧板上不是在切菜,而是在练字,不是在练字,而是在练心。
蒙群说,做这些日常生活,如果当成历事练心,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有耐心,以前不耐烦之感渐渐减少,心里头的安详平静,渐渐增多。
真是人生无处不锻炼啊,就看你有没有这种高度的意识。
婉娟每一刀切除来的寸豆都是一样大。
蒙群每一刀切出来的木瓜都是一样宽。
就像好的书法作品,工整大方,字字好像就像一个模板出来的。
你说这是在切菜,还是在修心呢?
没有一颗圆满的心,怎么有这么漂亮的刀工呢?
而且不是这一次这样切,每天他们都是这样切。
用柴火灶做出来的擂茶,香味独特,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把擂茶做好了。
蒙群一下子吃了三碗,笑着说,如此清透芳香的食物,还是第一次,怎么人吃了没有半点饱胀之感呢?
原来这些擂茶都是青菜,特别是萝卜干、薤白,这两样是必不可少的,通腑顺气第一啊!
很快大家就有感受了,平时一天比较少放屁的,居然一个下午放十几个。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全是薤白跟萝卜干它们的作用。
这连个搭档,一个辛温开通,一个咸凉降浊,很快就让肠腑蠕动加快。
整个下午大家都觉得神清气爽,为什么呢?
浊气下排,自然清气上升啊!
大家马上明白,为什么萝卜干能下气消食,薤白善理气而宽胸。
这胸跟腹一上一下,肚腹容易排空,心胸就会很轻松,气就会很顺。
难怪张仲景《伤寒论》上治疗胸痹的方子里头,绝对不可少的就是薤白啊!
吃了这些家常小菜后,心胸中有难以言喻的喜悦。
为什么呢?
《黄帝内经》讲,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当你膻中那些郁结之气,通过薤白,令脏邪还腑,脏浊出腑,就非常清爽,膻中一清爽,快乐就生出来了。
所以为什么那些常吸烟,郁闷容易胸痹,而腹肠又不怎么通气的病人,我们叫他用薤白炒萝卜干,吃一段时间,污浊的脸色,都会变得清洁。
但要注意,不要这边搞清洁,那边又大鱼大肉,乌烟瘴气。
答各位同学问
6、穷孩子与富孩子
问,老师您好,小儿不到十个月,手心热,脚心热,肚子有点硬,口气热,舌苔白但不是很厚,是不是有点积食?
答,一般中医看来,手背发热多外感,手心发热多内伤积滞。
如果孩子肚子硬,口气热臭,小便容易发黄,那寿命里面有积了。
孩子的病很简单,未论用药,先讲食疗。
为什么古人讲,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因为小孩肝肠有余,脾常不足,他对食物的欲望远远大过他身体的需要,所以常常吃伤。
大家别小看吃伤,只是食积生病,暗中还损命呢。
孙思邈讲,饱食一顿,损三日之寿命。
所以父母真想对孩子好,千万别让孩子吃撑吃饱。
因为无知的爱等于伤害。
我们镇上有穷富两家人,他们互为邻居。
穷人家的小孩,从小到大没有上过医院。
富人家的孩子三天两头就往医院跑。
穷人家的孩子吃的都是五谷迷糊,粗粮玉米汤,经常在田地里打滚,身体结实,粗壮得像玉米棒。
而富人家的孩子,什么都讲营养,精挑细选,进口奶粉,从来不让孩子在地上打滚怕脏,结果孩子养得病怏怏。
孩子老是口吐臭气,大便干结,厌食挑食。
富人就到邻居家穷人那里说,我小孩能否请你养一阵子啊?
穷人点头说,我没有什么办法,我家里就只有萝卜干,咸菜地瓜粥。
这富人的孩子吃一段时间后,病少了,不用老往医院跑了,胃口开了,那些什么高档营养品奶粉统统都丢掉。
这富人的孩子还经常跟穷人的孩子在田地里打滚,神色发亮。
大家看,怎么养好孩子啊?
要道法自然啊!
大自然没有给我们提供什么高档营养,分门别类,都是粗粗糙糙的,全都有。
所以大家说,小孩子究竟是天生病弱,还是我们把他养病了。
无知便是在残害我们祖国的幼苗。
如果孩子偶尔生病,那没什么,如果老是生病,就应该反思我们喂养孩子之道了。
究竟应该走粗粗糙糙的农家路子,还是要走精挑细选的富贵路子?
我们相信身体是自然的,青菜萝卜糙米饭,咸菜地瓜玉米粥,这些东西能洗肠开胃,容易消化吸收,才是真正饮食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