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畅谈金庸,笑对未来
近段时间,常有名人文化界人士相继因病而去世的消息,这些接踵而来的悲痛,不由得人们去思考人生该如何看待,是名誉吗?金钱吗?地位吗? 爱情吗? 还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令人意外的是如今的世人并不看重这些虚浮的东西了,而却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名人不再令人为之骄傲,而寿命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许多自媒体大咖因此而大做文章,引来一波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等论点,也为此而给很多卖保健品商家带来一些商机。
在这么多因病去世的名人之中,独独金庸先生的去世却是个例外。金庸大侠虽然离开了我们,也去了极乐世界,但他的离去是安详的,没有悲痛的,正所谓寿终正寝,子女妻儿围绕身边,其子查传倜对媒体记者说:“下午走了,很安详。”94岁的高龄,应无所遗憾。儿子随即在微博留言:有容乃大侠客情,无欲则刚论政坛,看破放下五蕴空,含笑驾鹤倚天飞。
我的确是崇拜金庸先生的,那一部《射雕英雄传》曾经令我几天几夜茶饭不香,少女时的纯情与文中的人物产生了一种同频和共感。对黄蓉,郭靖,对梅超风,桃花岛主黄药师,周伯通等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着极其丰富的联想和眷念,仿佛之间我飞入了桃花岛上,与他们一起把酒言欢,共度良宵,畅谈未来。
而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反映真实,质朴,有血有肉,有立体感,如乔峰,如张无忌,如陈家洛,如令狐冲、韦小宝等,他们的人设都是在现实中依稀可见,所以在中学时代并没有影响我的身心健康,倒是琼瑶的好多爱情剧实在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迷惑,对爱情盲目地抱有一种童话故事般的幻想。而金庸先生于我却完全没有这种毒害作用,所以我非常敬重他。
这个世界对金庸是公平的,也是比较恩宠他的。暂且不管他父亲查枢卿在1950年于中国内陆定为反革命罪而被处决。而于他日后的辉煌前程来说,却丝毫未受任何影响。
要说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智商和情商真是密不可分的。金庸是个天才,是个禀赋极高之人,1939年读初中三年级的他就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种类型的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反响可不小。
金庸曾经一度在中国内陆想从政,他一心要做外交官,这,或许是他童年的梦想吧。当年留在香港《大公报》当编辑的他一开始并没有安心做编辑,而是选择前往内陆北京,追求他的外交官梦想,结果却未能如愿,理想被现实彻底击碎了,他只能再次回到香港,继续他的编辑工作。
金庸在政治界的失败非但没有打垮他,而且令他更加的有所作为,是老天爷给他手中握了一副好牌吗?即便有,那这牌也是他自己精心筹算而打得这么漂亮。当年,他也遭遇过困苦,那是他从北京回香港之时,一度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在去报社的路上,是向路人求助而取得路费。所以,他也曾经经历了苦难。但这苦难并没有成为他人生路上追求成功的绊脚石。
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后来推出《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系列报刊,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1991年1月23日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当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明报集团1991年度的盈利接近一亿元,1991年明报集团香港上市后,当时他在1991年的《资本杂志》的《九十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名列中排第64位,他亦被誉为文人致富的典型例子。
但是他理智地退出报业管理层,义无反顾。去追求他人生下一个梦想,他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的决定。
离开香港,抛开荣华富贵,从此去周游列国、教书、静修、游山玩水、研经等,一边游历一边从事武侠小说的创作。
其实,自1950年代起,他以笔名“金庸”已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屡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作品,对华人影视文化贡献巨大。这亦奠定其成为华人知名作家的基础,素来就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的称赞。后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并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陈世骧曾说:“金庸武侠小说与元剧之异军突起相比。既表天才,亦关世运。所不同者今世独见一人而已。这话很深刻,可以这么理解,金庸的武侠小说受追捧也是一个时代造就的,金庸先生是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他是造梦之人,造了一个武侠的梦,一个时代的梦。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金庸当之无愧也。
他的作品中融合了武术、气功、悬疑、言情、历史、古代文学、天文地理等广博知识。他的才华几乎可与曹雪芹相媲美。
金庸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学问,他在81岁高龄之时还远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并获硕士学位。
从金庸的一生来看,人生的格局80%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其余的就是上天给你的机遇、运气以及秉性天赋,不是每个人都能踏入成功的殿堂,但是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和自由,怎么追求?怎么成功?金庸先生是一个非常好的人设。值得我们去品味。
作者简介:青璇小憩 定居上海,农工民主党人士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催眠师,中國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社員、长安学友会子曰分社社长、中國青年作家學會會員。公众号《小青杂谈》、《为卿点亮一盏诗灯》主编,愛好文學,优秀作品被收录在《诗刊》、《子曰诗刊》、《新民晚報》、《中华诗词》、《上海大眾衛生報》、《靑年作家》、《詩詞世界》、《长河》、《独秀峰》《微信诗词精选》等媒體刊物。获《中华文艺》诗词大赛三等奖,获《触电新闻》中秋诗词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