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每次神舟飞天都要带种子?背后是2000亿市场,太空育种很厉害
前言
从1999年我们国家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到目前神舟十二号飞船的成功,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的脚步历程越来越远,从无人到有人,从航天员出舱到两个航天器组合飞行,这是中国航天发展多领域的跨越,也是中国航天发展成熟的记录。
神一到神十二,记录了一次次航天飞船的新高度,在浩渺的太空中又一次秀出中国的身影。神舟一号,开天辟地,揭开中国航天飞船的序章,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的重要步伐;神舟三号,开始搭载“模拟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为后续的载人飞船做准备;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步入太空,而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中国漫游太空的第一人。
神五宇航员杨利伟
神舟六号,第一次实现多人飞天,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遨游;神舟七号,中国人首次走出太空舱,这标志着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实现太空舱外漫步的国家,也代表我国航天科技的重大突破;神舟九号第一次搭载女太空员,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有女将上马,遨游太空。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成功和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这说明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的交接技术。
神11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神舟系列创造了许多属于中国人的航天奇迹,每一艘飞船都承载着中华儿女的航天梦,当然飞船除了载人之外,在神舟12号上还放置了29.9g的南靖兰种子。那么航天飞船为什么要携带种子呢?
本期科普内容,就来聊一聊为什么太空上要带种子,这背后有什么需求又有什么市场?
有关天空育种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都会把种子带到太空去游玩一圈,其实这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太空育种。
神舟十二号携带的南靖兰种子
太空育种又叫做空间诱变育种。
把农作物种子或者试管的种苗送到外太空,利用太空奇特的、而地面又没有办法模拟的环境进行诱变作用,让种子产生出异变效果,然后再返回地面利用新材料重新培育出这些太空种子,就是太空育种。
一些科学家认为,太空育种主要是需要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等一些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出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
太空育种
由于亿万年来,地球植物的各种形态、生理环境和进化状态,始终受到地球重力的严重影响,一旦进入到了失重的状态,同时又受到其他的物理辐射的相关影响作用,将更有可能产生由于地面上难以获得的基因变异。
综合太空辐射、微重力以及高真空等等因素的太空环境对于植物种子的生理和遗传状态都具有强烈的影响,但是究竟主要有哪些因素产生了影响,以及是怎样影响的,到今天还没有一个定论。
但是经过太空漫游的植物种子,带回地面进行重新种植之后,不仅仅种植的株种明显变高变粗了,就连产量都比原来提高了好多倍。
太空作物长势喜人
截至到目前,很多太空育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以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控制住种子变异的方向,种子到底能发展成什么样,只能听天由命。
有关太空育种的历史
其实,太空育种早有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相关科学家利用太空飞船把各种农作物种子带入外太空了。
而在二十一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空间实验室开始进行太空育种实验。他们第一个选择的是很浪漫的玫瑰,希望把玫瑰带上天,能够获得玫瑰油含量变高的玫瑰变异种,同时也带了经济作物大豆,目的是希望让大豆增加产量。
而俄罗斯把做圣诞树用的松树带上了外太空,实验结果证明,从外太空带回来的圣诞树变得非常高大。
俄罗斯特大圣诞树
可以看得出,太空环境让农作物内部产生结构和染色体的变化,从而选择培育出综合性更加优质突出的农作物新品种。
而我国的太空育种是从1987年开始起步的,那时全国共有23个省市70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太空育种,利用了返回式卫星先后装载了70多种植物,进行了十多次育种实验,当然收获也是非常丰富的。
那么关于我国,太空育种又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
中国太空育种
我国太空育种卫星
在我国太空育种实验中,成国公培育出航育1号水稻,这种水稻比普通的水稻生长周期短,产量又增大了5%-10%。而后来培育出的水稻华航1号无论是产量还是生长周期都更胜一筹。华航一号水稻穗大、颗粒多而且结实率高。
除此之外,太空育种还培育了许多小麦新品种,这些小麦属于矮杆新品种,并且产量丰富又容易早熟,它的产量要比普通地球品种高出10%-15%;而在青椒种植方面,太空育种更是大有作为,培育出的新型青椒不仅个头大,就连维生素C都能增加20%。
太空青椒
在以前,我国的太空育种大多集中在水稻、小麦还有蔬菜这些农产品作物。但是逐渐的,如今我国太空育种已经慢慢延伸到了林业中的木材,园林植物,城市绿化景观,以及被当成能源来用的油料植物。而且有一些太空育种已经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了,这些种植试验田分别是福建、甘肃和广西。
后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国家林业局就利用太空育种的树木,为西部地区进行防沙治沙处理,极大改善了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效让沙土变成绿洲。
而在2006年,中国的长征2号火箭携带着8号种子卫星飞向外太空,在飞行固定轨道上飞行了15天之后,卫星降落到四川遂宁进行收回。
长征二号
8号种子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专门培育农作物,用来发展农业科技的卫星,那么我国为何要发射育种卫星呢?
这不得不提到我国的农业情况,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数量也不容小觑。2020年以来,我国的大豆严重依赖进口,整共进口了一亿吨。
如果想要实现1亿吨的大豆创收,最少需要7亿亩农田,但是水稻一年也就种植4.5亿亩,可见我国土地资源,以及粮食结构,还是没办法满足人口日常粮食需求。
水稻
所以我国发射了专门的农业科技卫星8号种子卫星。这颗卫星总长度5144毫米,最大直径是2200毫米,可以把棉花、粮食农作物、水彩和瓜果花卉等各种农作物带到外太空进行诱变培育。当然除了植物,还带了3种动物,以及16种微生物,也希望摸索出相关规律,进行育种诱变成功。
关于8号种子卫星,还装载了探测空间环境辐射等多种装置。能够研究出不同的空间环境对于培育太空种子的影响,获得了数据还能够用于探索地面模拟太空环境,研究出到底什么样的太空环境对地面影响最大。
实践8号卫星
经过相关科技人员的辛苦研究,我国太空育种已经初步有了成功过。其中涉及到粮食、蔬菜、各种树木以及中药材,还有动物和微生物等等。这些种子从8号种子卫星上进行诱变之后又带回地球进行培育,已经有了相当大一部分成为了更加优良的农作物,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作物的产量。而自从中国开始太空育种计划以来,我国创造的经济市场已经超过2000亿,前景十分可期。
不过这时可能有小伙伴会疑惑了,进行过太空育种的食物,毕竟不是从土地里生产出来的,看起来不是很纯天然会不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危害,或者口感很不好呢?这个让我们来一一解答。
太空育种的安全性和口感
关于太空诱变食物的安全性,早就有人提前替我们试毒了。
太空农作物好吃吗?
美国曾经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装载的番茄进行化学实验分析,得出结果是:没有毒性,可以食用。而联合国的国际粮农组织、国际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已经联合认证,太空种子很安全,培育出来的农产品不会给人体造成危害。
而地面上普通的番茄、黄瓜、苹果到外太空游玩一圈,就又“长身体”又增加产量的,这到底什么原理,真的不会有危害么?
当然不会,如果从原理上来解释说,它不过是把基因进行重新排序,而不是添加新的化学物质或者“外星人”基因。植物的本质没有产生任何变化。
不会添加其它基因
举个例子,比如土豆原来的基因排列是“1,2,3,4”,把它送到外太空进行漫游诱变之后,基因也只是变成了“1,3,4,2”。只是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才导致农作物加产或者农作物本身变大。如果原本“1,2,3,4”的基因里混进来以前没见过的其他数字,那就有可能是安全性充满未知了。
既然安全性没有问题,太空食物个头变这么大,会不会出现口感变差等问题啊?
但是根据实际培育情况,很多太空物种口感反而变得更好了,比如前文提到的太空青椒,要比普通的地球青椒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20%;而太空黄瓜,除了个头比普通地球黄瓜大,口感也更鲜嫩多汁,虽然皮也有点厚。
太空黄瓜
除此之外,太空小番茄也要比普通小番茄的含糖量高,如果大面积扩产可以当水果来吃;而太空萝卜除了口感喜人,还学会了一个太空特有技能,让害虫不敢近身,可见这真是萝卜界的金钟罩啊;
最后太空西瓜就很有特色了,含糖量超高,吃起来沙甜可口。那么以后的夏天就是: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太空西瓜了。
太空西瓜
结语
人类的生存从陆地逐渐发展到海洋,最后又跃入大气层向外太空探索,并且能够适应和利用外太空,这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说,是一次伟大的跨进。
然而,虽然太空环境蕴含着各种资源和能量,但是普通人对于未知事物还是抱有保守态度。由此可见,我国的太空育种产业化推广工作还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关于太空育种产业化发展,中国航天科技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要创新优良品种推广机制,国家与地方制定相关政策进行扶持;二是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筹划,产后农产品加工使农民致富,带动农场经济发展。
太空育种产业
除此之外,在全国按照地区和品种建立航天育种示范基地也能够让人们充分认识航天育种。示范基地还可以组织农户进行大规模生产,为农民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真正带动我国粮食产量增长,填补我国两千亿粮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