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最具霸气的咏月诗,一首两位帝王合作完成,一首落魄书生写就

老沙侃文化

发布时间: 18-09-2417:32中小学教师

自古以来,月亮就是美好的象征,望月怀远,对月抒怀,见月思人,已经成为骚人墨客的传统。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描写月光下美丽女子的《月出》一诗,写得迷离徜恍,极具诗情画意,读之令人如痴如醉。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而当中秋赏月成为节日习俗之后,月亮更是与文学、与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千年来,文学家们给我们留下了难以数计的咏月诗词,其中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名句俯拾皆是。最为人称道的比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其首二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多少人玩味不已,让多少人魂牵梦绕;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成为了普天之下人们的共同心声;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一种疑问的委婉语气道出了绵绵的秋思,令人感到深沉蕴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是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古代文人关于“月”的名篇不谓不多矣,然而,这些诗作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抒写文人的儿女情长,缠绵旖旎有余,雄浑豪气不足。而古代一位帝王的咏月诗作却别开生面,大气磅礴,完全是另一番境界,令人耳目一新。这位帝王就是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帝王写诗非自赵匡胤开始,刘邦、李世民等都有传世之作。诗写得最好的也不会是赵匡胤,至少刘邦的《大风歌》要出名得多。但说到“咏月”诗,可能就非说赵匡胤不可了。但很遗憾,赵匡胤的这首“咏月”诗却只有“半首”。

据说赵匡胤一生只写过一首半诗,其中一首是“咏日”诗。据《庚溪诗话》记载,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前,有一天晚上和一帮弟兄在灵山寺聚会,众人觥筹交错,兴致很高,不知不觉已经天亮。当朝日升起时,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地,让人顿时心生万丈豪情。面对此情,赵匡胤随口吟出了一首“咏日诗”。

咏初日

赵匡胤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

赵匡胤是行伍出身,只是粗通文墨,因此写出的这首诗不是很工整,平仄韵律也不甚讲究,但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出,这首诗立意不凡,具有气吞山河、一统天下的帝王之志。这首诗诗意质朴而又粗犷,境界开阔而又壮观。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述志之作。

北宋初期,南方的南唐诸君、群臣等都擅长诗词,他们也常常以此为自豪,而瞧不起北方宋朝的君臣,认为宋人不过是只会耍枪弄棒的粗鲁武夫而已。在与宋朝的接触中,往往想以口舌之辩难倒对方,以求得外交上的胜利。当宋军围困金陵时,南唐派才士徐铉与宋军谈判,目的是想以口舌解围。徐铉学识渊博,谈锋甚健。他见到赵匡胤时,极力夸耀南唐国主李煜的才艺,并说其《秋月》诗天下闻名。赵匡胤听后大笑道:“这是寒士的诗,我是不念这样的诗的。”徐铉不服,请赵匡胤也作一首诗给他看看。这时,文武百官惊惧相视,赵匡胤却从容吟道:“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徐铉听完大惊,“殿上称寿”。

才到中天万国明

这首诗和《咏初日》诗一样,也是赵匡胤的言志述怀之作,显示了他意欲开创基业的抱负与气象。宋人陈岩肖评价这两句诗说:“大哉言乎,拨乱反正之心见于此诗矣。”(《庚溪诗话》)只可惜,这首诗只完成了这两句,虽说赵匡胤只完成了半首诗。但是,在当时却成为了碾压历代文人诗作的咏月名篇。据说后世无人敢续作,直到明朝,朱元璋才把这首诗续作完成。

咏月诗

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朗朗浩浩照长夜,掩尽微微无数星。

滔滔宏愿因之起,挺躯来济苍生灵。

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而两位帝王合作完成的这首《咏月诗》,更具豪气与霸气,从此无人能够超越。

除了两位帝王合作的这首诗外,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雨村之笔写出的《对月寓怀》也颇具霸气:

人间万姓仰头看

对月寓怀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首诗的前两句并无特色,后两句却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他一旦有出头之日,就要使“人间万姓仰头看”,由此可以看出这个落魄的穷书生野心之大,虽然他名利心够大,其志向却是一般人所不及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