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宋哲:【黑铁记忆】(散文)

关注三秦文学,欣赏原创美文!

黑铁记忆

作者:宋哲

黑色是冷酷的、冰凉的、沉重的、压抑的,同时又是庄严的、威武的、刚直的、不屈的。“一身蓝像苏联,一身白像英美,一身黑像中国!”这儿歌中念的,看起来整齐划一,冰冷无情的一身黑,不就是六七十年代缺衣少食而又整天聒噪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中国人的写照吗?

那时我就是被这一身黑包裹着的穷小子。非但是我,一家老少全穿着黑粗布的上衣裤子,连鞋袜帽子都是黑的。千层底的蹬倒山布鞋,上了腰的大裆裤,脚腕用布带扎起,老棒棒棉袄上系根腰带,领口那儿别杆烟锅,扛把老镢出门去,步子坚实有力。后面跟着的是顶块黑帕帕,阴丹士林黑大襟袄儿,黑粗布宽腿裤,圆口布鞋,她掮柄锄头,走路一阵风。这就是我爷爷和我母亲,他们踏着钟声去生产队上工,那架势就能挖掉一座山,填平一条沟,“敢叫日月换新天”,我们也就能吃上稠的喝上稀的,一家就有好日子过。可是,事情往往出人意料的糟糕,田地里并没有人人希望的东西产出,劳动回来拍下的是一院尘土,鞋窠里磕出的是几粒稗子,连鸡们吃到嘴里都吐掉了。厨房里那一口大铁锅越搅越稀,喝得我们肚儿滚瓜圆。煮成的猪食连不太挑剔的“二师兄“都不愿意吃,可见食物的恶劣。

夜幕降临,铅样沉重,铁样冰冷。精赤了身子钻进被窝,辗转反侧,肚里叽里咕噜乱响,竟连个屁也放不出。爷爷那厢一夜响动几次,是尿撒进夜壶里的嘡嘡声,扰得我们也隔二见三地起夜。暗夜包围中,传出一丝游魂般的声音:“能寻口吃的吗?”是爷爷对奶奶的哀求。我们挤在一块儿,耳朵竖的比兔子还长,锅碗瓢盆一阵响动,复又归于沉寂。爷爷断然没有寻到吃的东西,不然那咀嚼的声音一定会刺穿夜幕进到我们的耳里。难捱的慢慢长夜像块铁板压在身上,喘息、哀叹似乎成了静夜里唯一表露着生命存在的音符。

艰辛的劳作没有换来果腹的食物,大人们的上工似乎成为一种仪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镢磨秃了,衣服磨破了,生活的信念却一直没有破灭。老镢在院子里的糙石上又嚯嚯嚯地磨光,糟了的衣裤缀上了补丁,鞋尖那儿锥上了皮子,出门的那一刻,爷爷又像一位披甲执锐的勇士,愈战愈勇。母亲舀出最后一勺猪食,一边吩咐我们吆鸡圈猪,一边拿镰挎筐,紧着脚步就赶上了上工的队伍,满勤不是她还能是奶着娃儿的媳妇或者小脚的二婶?不偷奸使滑,把田地种熟是父辈们的本分。那年轻的小伙将下巴挂在锄把上,“望断南飞雁”,或者一脸迷茫有气无力地锄着地,队长的眼睛不是长在后脑勺上的,一脚踹过去,黑风罩脸的骂破口而出:“日你先人!眼睛闩上了,猫儿盖屎糊弄人,打不下粮吃屎呀!”那发愣的后生呲牙咧嘴,抚着屁股,皮笑肉不笑:“本就没吃下饭,哪能拉下屎?要吃也是饿狗头一个!”男女老少荷锄大笑,灰色的日子里露出一抹亮色,连鸟雀也停在锄头柄上,吱喳乱叫看热闹。

人们聚拢一堆,一块出工,一块收队,奇怪的是地里打不下人们期待的粮食,这就让人无比的痛苦和焦虑。嘴像是无底洞永远填不满,腰带已扎得不能再紧,糠菜半年粮已很稀松平常,就连一向乐观能干的母亲也紧锁眉头。大人骂,孩子哭,伴随着撇鞋子投笤帚,这院里就恰似马戏团的杂耍,悲喜剧的舞台。那时我弟兄三守在锅台边,母亲拉着风箱,笼屉里热汽腾腾,粮食香窜进鼻子,我们的哈喇子乱淌。混合着麦子、玉米、高粱面的杠子馍刚一出笼,我们就伸手去抓,蒸汽迷漫谁也看不清谁。“啪”地一响,不知是老二还是老三尖着嗓子叫起来,我赶忙将手缩回去。母亲的骂和擀杖同时砸向案板:“把你们的老鸹爪爪拿开!再不听给你敲折!”骂声就像石头掉进枯井,没回声没水花。老三已然抱了一个硕大的馍从我和老二的腿缝里钻出来,跟着一只鞋就擦着老三的头皮飞出去,我和老二上去就抢,那么一场好戏就此上演。

“三儿,先可了你爷你奶吃!”母亲手里攥着擀杖,站在屋檐下光着一只脚,不容置疑地命令。

我们的手僵住了。母亲夸下台阶,擀杖就像指挥官的刀指向老三瘦弱的身体。老三惊恐地睁大眼,一缕涎水挂在嘴角。我和老二在激烈地批判他贼吃鸡的龌蹉相时,他突然一个转身,抱着馍冲出街门。母亲气坏了,趿上刚才撇出来落到一边的鞋,追出街门口,手里的擀杖就兜头扔了过去。我们跑出去看,觉得三儿太不应该,被娘狠揍一顿活该倒霉!偏偏爷爷掮着镢头回来了,三儿躲进他的身后,一口就咬在那胖大的馍上。我禁不住咽了口口水,狂奔上前去抢夺。三儿在爷爷身边左躲右闪,爷爷捡起擀杖,对怒气冲冲的母亲说:“你这是干啥,娃儿饿了就吃嘛!”

“你上了一天工,水米没打牙哩。这几个土匪倒好,没大没小,跟饿死鬼一样你争我抢的。不治一下以后要吃人!”

“来,三儿,把馍拿来,爷给你咬吗。”我和老二怎么掰都掰不开三儿搂在胸膛的手,他一脸的倔强,抱定舍身的精神,任你怎么撕扯就是不松手。爷爷这么豁然地一说,他竟然将馍乖乖地递给爷爷。

回到院里,爷爷蹲在屋檐下,让我们排成一排,就像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他掰一块馍喂进三儿嘴里,擦一下他挂在唇上的鼻涕,抹在鞋上。又掰一块喂进老二嘴里,老儿笑眯了眼。我就有些不高兴,几次张嘴去接,竟都落空。“这一口是你的!张嘴,张大!”那一块温热的馍吞进嘴里,就呛出了泪花。“都能吃上,谁也落不下。大人种地打粮食就是为娃娃吃嘛!”爷爷的乐观开朗让我们感到吃热蒸馍的日子还长久着哩,尽管那里面掺着杂面,并不好下咽,但毕竟被饿肚强百倍,你就没有理由不欢喜。

春来冬去,恓惶的日子聚在青黄不接的春夏之交。整修了一个冬天的水利和农田,就像冬眠的动物一样,人们已耗尽了不多的油水,如何度过春荒成为一家人的愁帽。我们几个已有人清早起来口吐酸水了。爷爷肩搭口袋到亲戚家去借粮。那是他的老东家,也是奶奶的娘家,姓王。王家家大业大人口多,过去在陇州城里开过烧锅,爷爷在烧锅店里当过学徒,后来挣下了几亩地和一头牛,这点基业奶奶常常引以为豪,说没有她娘家的帮衬我们家早就成了流民、讨饭鬼。所以,对娘家的周济是很有信心的。到了傍晚爷爷夹着口袋灰溜溜地回来了,一进门就说:“端口热汤,我暖暖身子。”我们面面相觑,大户人家难倒不肯舍一升半斗吃的?奶奶羞愧万分,想不到她这班兄弟这么鸡肚狗肠,那可是”耕读传家”、”吉庆有余”的大户啊!“你们谁也不要抱怨了,”爷爷喝了碗煎汤说,“风头不对了,要出事!”果然,运动来了!

平时见了面和和气气,问长问短的隔壁两邻、叔伯大爷脸上的颜色变了,突然由和蔼可亲变得深不可测,退避三舍,像躲瘟疫一样远离我们。很快有人上门拉呱来了,翻箱倒柜的都呱嗒一些经年的陈芝麻烂谷子,母亲奶奶就陪着呱嗒。真是落花无意流水有情,昨天还抡着镢头挖地的叔伯,一夜之间成了最觉悟的积极分子!原来那陈芝麻烂谷子就是一个静待成熟的脓包,经过长时间的孕育,现在要生产了,谁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从奶奶娘家传来的消息说,酝酿着给补订成分哩!那无疑是一个让人崩溃的怪胎。那些口称我奶奶四婶子我母亲三嫂子的乡邻,盘了腿坐在我家炕上,东拉西扯,笑里藏奸。这个对奶奶说,你家掌柜的解放前在城里开过烧锅,又置田又买牛的,攒下老基本呢,那像我们只会在地里死受,穷的溜球精光。那个纳着鞋底与母亲唠,他三叔干公家事哩,铺的盖的穿的新崭崭,怕一年捎回不少体己哩!这么轮番着拉了几天家常,大队和工作组的人突然宣布我家为“漏划地主“!这时我奶奶和母亲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一帮人早就串通好了,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过后母亲直抽自己嘴巴,还怨我们在外面逞强斗能,都是祸从口出啊。其实我们的怨天尤人都是没用的,那罗网早就给你织好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早晚都得进来。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骆宾王写的讨武曌檄中有一句“掩袖工馋”,方才明白深文周纳,肆意构陷,既要有高明的手段,又要具备超人的智慧,我的忠厚的、善良的乡亲为此要费多大的心机啊!这也怨不得他们,在那样的风暴中,不被刮飞已属不易,站稳脚步跟上队伍才是明智的选择。又一想,几辈子的村老野夫,生生世世的泥腿杆子,从没有人开过烧锅,吃过皇粮,当家做主更是无从谈起,现在好了,机会来了,摩拳擦掌,冲锋陷阵,不甘人后,拾掇你公平公道,天地良心,你还有冤吗?

此后我们就与广大人民群众划清了界线,站到地富反坏右的队伍中,在人们的眼中我们成了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大家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好像我们是天外来客或是别一个物种。我们心下惶惶,敛了笑拢了嘴,自觉自愿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的财物家当,一部分归到生产     队里,一部分穿在村民的身上、摆在他们的家中。我母亲为了保护一面有木底座的梳妆镜,在与二婶的争夺中,掉在地上摔了个稀碎,母亲恼怒道:“穷疯了吧,连镜子都要!”二婶则嚎啕大哭,仿佛掏心剜肉一般。她想不明白,别人能抱走花瓶,拿走漆盘,甚至将母亲的一块白羊肚子帕帕顺进袖筒里,她就为啥不能抱走一面镜子?她家可只有一块碗底大的破镜片,正衣冠、梳洗时你抢我夺的,很不方便,现在捞着了,却又碎了,能不叫她伤心吗!

早请示晚汇报是地富反坏右的标配,连劳动也是与大家分开。“深挖洞,广积粮”是那时“反修”的重大任务,挖地洞这样脏苦累的活全派给了坏分子。爷爷和那仅有的几个坏分子天不亮就到崖下边去挖地洞,回来时一身泥土,疲惫不堪,晚上还得急匆匆到大队去汇报思想。油灯下他写的汇报开头都是引用一段语录,然后是做了什么干 了什么,对思想影响和改造起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程度。在斗争最激烈的时候,爷爷还被捆了几绳,民兵在后面一抬胳膊,爷爷的嘴就咧一下;再抬一下,再咧一下 ,腰弯下去;再弯下去,最后弯成一只虾。我分明听到了爷爷骨关节的嘎吧响,眼眶里  涌满泪水。五队的一个坏分子,因掏了一个树桩烧火用,被人告密,批斗时用铁丝将树桩绑了挂在他的脖子上,铁丝勒进肉里,腰比爷爷弯的更厉害。这样的场景以致看 客都低了头不忍直视,会场上鸦雀无声。据父亲说,同样的砝码也在他身上上演过几次,同事中有人受不了这样的欺凌、侮辱,有的咬舌了,有的上吊了。据革命者说对阶级敌人实施打骂捆绑,肉体折磨能触及灵魂,重体力劳动能让尾巴驯服,甚至连根拔除,脱胎换骨,实现再生。

因为不能和人民群众呆在一个战壕里,坏分子们在给自己挖地洞时,爷爷病倒了。正应了一个活学活用的、村小学教员的革命理论,资产阶级及其坏分子成了自己的掘墓人!他得意忘形的批判竟成了全村学习的榜样和标兵。爷爷得的是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可苦了我们一家人。母亲的倔强和泼辣能干,已撑持不住了。奶奶是小脚,老眼昏花,能把握住自己已相当不错。我们三兄弟还在上学,父亲据说在某个地方的劳改队里喂牲口。这样,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母亲的肩上。她明显地苍老许多,两鬓染上银丝,眉头老是绾着,似乎有天大的怨气从那拧着的漩涡钻到胸腔里去,憋着发泄不出来。不论白天黑夜,她一回到家里,扔了锄头,就解开她那黑布大襟袄,那一片衣襟长长地耷拉下来,扑闪着,好像要将那一腔憋闷、冤屈、烦躁、火气全部搧息。多少次我看到她要对我们发脾气,嘴脸是乌青的、胸脯起伏着。我们顺着手缩着肩等着,终了,她舀一瓢凉水仰脖灌下去,吩咐我们:“抱柴去,娘给你们做饭!”

那时爷爷由于拖着无法行动的身体而脾气变得格外火爆,加上奶奶捣着拐棍不停的絮叨,两个生活无望的人掐着架,鸡飞狗跳的,家里就像演着戏。有好事的贴着墙根窥探看笑话,给那淡得无味的舌头硬是添几粒盐,扯起闲来显得无比的快活和有趣。她们扭捏作态,你拍我一掌,我搡你一拳,前仰后合,笑声嘎嘎。这么生动的笑料,能将枯燥乏味的日子调出颜色,她们没有理由不高兴。发现我们后则又无趣、慌张地走开。母亲全然不在乎这些,反倒对全家人更经心了。她们没有所希望看到的,不免灰心丧气。比如婆媳不睦,离婚改嫁,孩子辍学,日子烂包。乡下女人的歹毒和短见,在灾祸面前发挥的尤其淋漓尽致。你不能比她强,你要是胜她一筹,她会眼角眉梢不舒服,借机指桑骂槐。若宗族势力抬头,这种破坏作用更大,能让一些没有根基的人背井离乡。

在学校里我们也成了异类。和伙伴们吵架,他们深得造反派和积极分子的嫡传,专打你的七寸,捅你的软肋。比如,用他们认为带有侮辱性的诨号叫骂,一定能给对方造成强大的杀伤力。哪一个与我们斗败了,就一迭声地呼喊:“烧锅!烧锅!烧锅!”因为这个诨号全家蒙羞,我们就鼓不起勇气针锋相对,常是落荒而逃。这颇似武林中杀人于无形的伎俩,让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有一段时间,我们在斗争的声浪中几乎化为蝼蚁和粉齑,白眼、辱骂、斥责,教训,甚至被那些根红苗正的后人拳脚相向,帽子被打飞,衣裤被撕裂。老三情急生智,从书包里掏出一枚硕大的纪念章戴上才逃过一劫。那些厉害的娘亲老子,为了揭示正义的立场,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是一顿好骂,颇似评书里的讨敌骂阵。每每这时候,母亲气的直哭,我们等着她的数落和打骂,她却默默地抚摸着我们摔痛的地方,补缀着撕破的衣服。爷爷在那厢呼天抢地:“欺负我的孙子,杀了我吧!”然后是奶奶絮叨捣地面的声音,有对娘家的不满,也有对社会的抱怨,还有对世态炎凉的不忿。怨愤刚一出口,就被爷爷厉声喝止了:“你悄着吧,还嫌我受的罪不够!”母亲就过去安慰:“爹、娘,你们就别操心娃娃了,他们也不能把我的娃儿咋样,随他们折腾去!“

母亲照旧出工下地,由于缺少劳力,我们的日子更加艰难了。后来父亲从牛棚出来,恢复了工作,被分配到偏远的供销社当店员,所以能经常倒腾些高粱、玉米、豆子、糜子之类的杂粮,我们的生活才好过些。这就惹得村里人很不满,更加不待见。揪斗、分“浮财”的运动再没出现,就让一些热盼着我们再次倒霉的积极分子很是无奈。二婶就常常隔着窗户给母亲说:“你可要盯紧点,别让我大兄弟再犯错了!”又说:“你现在大人娃娃都能吃上卷子,哪像我们,黑面粑粑咯得人牙疼!”母亲不接她的话茬,打发我们中的一个抱个刚出锅的“金裹银”馍给送去,我们都不愿去,母亲说:“又不是旁人,拿个馍让你婶子尝尝,看我蒸的好吃不?”二婶撇着嘴,不知是讥刺还是挖苦:“我们吃糠咽菜惯了,哪有这牙口!”说着接了馍就往嘴里填,还一劲儿吧嗒:“依了他大伯,你把人活下了!”我们都很生气,不再理她。我们的脸有了些颜色,村人就横竖看不惯,有些热衷于斗争、运动或在其中投机取巧的,时不时阴阴地放出几只冷箭来,别看他有工资有吃喝的,还戴着帽子哩,不定哪天有好果子吃哩!

我爷爷和我奶奶由于久病,又加上精神压力,一年之内相继过世。这时掌权者出现在革命和道德的制高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不许披麻戴孝;不许痛哭流涕哀悼逝者;不许搞“封、资、修”“四旧”那一套的烧纸摔盆,如此的不许竟将悲痛禁锢了。而抬埋又不得不请队上帮忙,那一班请来的、熟的再不能熟的面孔,这时又扭扭捏捏地不肯进院子,似乎怕沾了我们的晦气。父亲强忍悲痛,给他们作揖打躬,递上烟卷,划着火柴,迎请他们吃丧饭。那一群人就有了笑脸,迈大步来到桌子前,大口的吃面,大口的喝汤,不怎么白的热馍里夹上菜,塞给绕着桌边转的孩子;那边贪玩不肯吃面的娃儿又被他老子一顿暴揍,硬是鼻涕眼泪地将那口面吞下去。人心就是这样地计较于一时的得失,也难为了我的乡亲!

失望和绝望达到极致的时候往往预示着转机。不久我们平反了,日子回归常人,大家似乎醒悟过来,不过一个普通的耕耘者,与斗争和运动的接触好像是个真实而又荒唐  的童话,梦醒了他们又聚拢一堆说笑起来,好像过往不曾发生,一切显得那么融恰、  和谐、愉快。母亲和大家一样春风化雨,作务自家的责任田,那种能干和倔强的精气神儿又上来了,但岁月的浸蚀、风暴的狂击,已让她弯曲了脊梁,染白了头发,她若有所思却永不言弃。显然,哪些苦痛不堪,世故冷暖,还笼罩在心,灵魂深处的墨云不是说散就能散得开的。不是有名言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吗?诚然,有些事情可以忘记,有些事情则必须铭记;忘记的是承载不动,铭记的却可鉴古知今。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 者 简 介

宋哲,职员。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人,曾在全国报刊、网络平台发表杂谈、散文、小说若干。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  问:边士刚

顾  问: 鹏   鸣    段恭让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观云听涛

主   编 : 鱼儿姐姐

副 主 编 : 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 守   望     吴亚妮     唐桂英

        李华磊     王发茂     谢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水云天     毕廷娟     刘马陵

心   语     凤尾竹     景文瑞

张巧莉

本期编辑

徐萱波

(0)

相关推荐

  • 随笔||别忘敬老

    别忘敬老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每当想起老舍这句话,心里就很羡慕身边还有母爱的人. 老人需要尊重和体贴,孩子需要关心和培养,这是人之常情. 二 ...

  • 【西南作家诗歌】邓小鹏/走进秋天(组诗)

    西南作家诗歌 走进秋天(组诗) 邓小鹏(湖南永州) 秋    种 "七葱八蒜"在农谚里 被秋风世代流传 葱蒜.芫荽.小白菜.茼蒿-- 种子们排着队 在刚收获过的土地前 等待落土 母 ...

  • 【颍州文学.散文】武帅||父亲的账单

    父亲的账单 文/武帅 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看到三个鼓鼓的装满废纸的化肥袋,里面的纸涨出了袋口.我问那是什么,母亲说:"那是别人欠你爸的医药费",我惊了一下,然后说:"不要 ...

  • 左祥俭——难忘乡愁诗三首

    村口那条路 文/左祥俭 过去村口有一条小路: 像羊肠一样, 弯弯曲曲, 田埂堰边, 绕来绕去. 留下儿时的足迹, 成为永远的回忆. 现在村口仍有一条路: 像国道一样, 绿树成荫, 路灯林立, 直通村里 ...

  • 【三秦文学】远方的记忆:【活在当下】(诗歌)

    点击"三秦文学"加关注 活在当下 作者:远方的记忆 只因为 你是万年不死的龟 我才把你供养 可谁知,多少轮回 我生生死死 你却依然如故 只因为 你是千年修行的狐 我才与你共舞 可谁 ...

  • 【三秦文学】远方的记忆:【夏忙不再忙 (外二首)】(诗歌)

    夏忙不再忙 (外二首) 作者:远方的记忆 老人 孩子 一片片金黄的麦子 一只布谷鸟 "算黄算割"的叫声 在孤独地回响 挂在老墙上的镰刀 已经锈黄 再也找不见 记忆中的麦垛和 又光又 ...

  • 《三秦文学》王德明散文:【一路花香】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一路花香 文/王德明 大疫期间,墨尔本多次封城.封锁的要求是锻炼不能超过五公里,超市购物不超过两人.散步,到海边去是我最佳的选择.D ...

  • 【三秦文学】宋哲:【吃肉记趣】( 散文 )

    吃肉记趣 文/宋哲 一 早年间,生活虽然贫穷,但每到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割上些肉,没有肉吃的年节简直就不是年节,至少说明你不会过日子,但却没谁笑话谁."杨白劳穷得叮当响,还给喜儿扯二尺红头 ...

  • 【三秦文学】宋哲:【冬吃萝卜】(散文)

    关 注 关注精彩内容 要先点击这里哦 冬 吃 萝 卜 作者:宋哲 初冬时分,正是萝卜大量上市的季节,菜场上售卖的白.红萝卜,个顶个水灵灵的,白的光滑赛玉,红的艳丽透明.挑了几个八分的白萝卜,绿衣白裙儿 ...

  • 【三秦文学】宋哲:【不可多得为房子】(散文)

    关 注 关注精彩内容 要先点击这里哦 可多得为房子 不可多得为房子 文/宋哲 房子,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所在.先贤们说,有恒产才有恒心:又说,安居才能乐业.从古至今,无人不信奉这一至理名言,所以,人的一生 ...

  • 【三秦文学】萍萍:【槐香记忆】(散文)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执行主编:楚     寒 总      编:鱼儿姐姐 槐香记忆 文/萍萍 老屋的门前有一溜大槐树,当天气回暖枝头开始冒出第一片嫩芽, ...

  • 【三秦文学】汪旭东:【为了流逝的记忆】(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本期编辑:张 小 鱼 执行主编:鱼儿姐姐 为了流逝的记忆 文/汪旭东 坐在昏黄的台灯下,信手翻开了往日的老照片,虽然已经褪色泛黄,但每个人的笑容却很甜,可惜里面的一些人,已 ...

  • 【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征文陕西048】杜斌强:【记忆里的年味】(散文)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记忆里的年味 文/杜斌强 记忆当中,每年一过腊八节,不管是小城的街道,还是乡下的村头巷尾,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浓了. 对于辛苦劳累了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