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问答两则
一.广州人爱吃成都火锅吗
任何一种传统食品都是基于地域气候和人们的饮食习惯而逐渐形成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曾经有很长很长时间,一个地方的饮食都只局限在一个地方。到了现代社会,交通和交流的增加,商业的发展,使饮食随着人员流动性的增加而弥漫开来。如今在任何一个大城市甚至不是很大的城市,也都几乎可以吃遍八方了。从这个角度上说,四川火锅在广州自然是有存在的可能与事实的。不过广州人是不是普遍爱吃四川火锅这就另当别论了。这种汤水热气腾腾,口感火热而辛辣的饮食,对本就已经一年到头都处于高温炙烤下的广州人来说,尝尝鲜可能还是有的,兴旺起来,则缺少大多数人的口味支撑与气候状态的允许。
食物和人的关系貌似就是简单的被吃与吃的关系,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场景里,也往往的确如此;但是,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的时候,一种饮食一种饮食方式能不能在一个地方被铺开,则远非主观愿望那么单纯了。广州人的饮食结构里,蛋粉蒸饺舰仔粥米饭大约一直都会唱主角下去的。气候物产和传统的力量,已经融化到了本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去。任何以新鲜面貌出现的食品,能不能最终在一个崭新的地方扎下根来,都是存在着偶然必然的磨合过程的。有的可以磨合到位,成为一种具有了本地特色的异域食品;有的则注定是不可能磨合好的,像是植物的种子一样,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在这块土地上无法落脚。
二.广州人饮早茶,有什么回头率比较高的小吃?
吃早茶这种旨在消磨时间的就餐格式,是一种在抵御户外的炎热的同时还能享受人间美味的好方法。价格虽然比快餐贵,但是还没有到贵得离谱的程度;因为吃得慢,所以往往吃下一些看似不多的食物,就已逐渐饱了。
早茶与北方所习惯的一下要很多菜和饭,很快就吃撑了,吃成了大肚子的格式迥然不同。一般都是一样一样地点,点一样吃一样,吃完再点。因为大家是来消磨时间的,不是来吃饭的,或者说吃饭是第二位的,所以上的快慢都无所谓,战线拉多长似乎都可以。不过,现在的很多早茶馆也规定了时间限制,一般情况下每桌客人都不能超过三或四个小时。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真正用来吃东西的时间其实不长,多数时间在说话,在聊天,在看手机,在刷屏。早茶成了很多人的办公方式,经商场所,聚会目的地。
来喝早茶的,有朋友,有男女,有家庭,也不乏一个人来喝的。看看报纸手机,喝喝茶,吃一点什么,将一上午时间打发掉,已经成了本地人的习惯。广州的热使任何户外活动都被限定了在一定时间长度之内,而室内生活中这喝早茶就算是一种公共状态了。
现在的早茶馆还应用了现代化的类似平板电脑的点餐机,非常直观,也非常有利于商家让顾客不断点餐,单品价格和最后的价格合计等等信息也都很明确。有意思的是,其价格标志并非直接就是钱数,而是用菜点后面一个字来代表。比如这一家早茶馆里的“靓”代表21块,“大”代表20块,“小”代表19块;至于这些汉字前面的食品,自然是广东传统早茶的一应品类:虾饺、粉果、包子、酥点、荷叶排骨饭,还有粥类、肉类、龟苓膏、豆腐花、叉烧包、烧麦、肠粉、糯米鸡、榴莲酥、皮蛋瘦肉粥,等等等等。
对于没有怎么接触过早茶的北方人来说,喝早茶的仪式性的门道其实远比吃什么更显得有趣。好奇的观察、观望超过了对于食物的渴望。心有旁骛,这一点倒是很符合早茶的本意。小桌上的水管和开水壶,自斟自饮的喝茶格式很像是在家里。不过,早茶强制消费最低五块或者几块钱的茶钱,称为茶位费,是为基础消费。送上来一小包茶,自斟自饮可也。而做茶水的热水壶就在桌子上,甚至连接凉水的水管也在每一张桌子边上。这对于北方人来说是全新的格式,一旦熟悉以后就跃跃欲试,想着下一次自己再来试试,带着朋友来吃一下,或者说是玩一下,新鲜新鲜。很多时候,我们不消费,只是因为没有那样的习惯,因为不会而已。
虽然是饭馆,但是喝早茶的时候是没有人喝酒的,更没有酒令的喧嚣和劝酒的吆喝,自始至终都非常难得的保持着餐桌上的几乎可以称为温文尔雅的氛围。而这样的氛围,在大江南北的饭店里都是不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