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镇江基督医院老建筑,竟汇聚了美、中、朝近100年恩怨的历史!
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名叫安·尼·金(Annie King)的美籍女士,遵照丈夫戈德斯巴尔·金(Goldsby King)之遗意,将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赛马城(SELMA ALABAMA)私立医院变卖之款,托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拨给驻在中国的差会,在镇江设立“基督医院”。
接受此项任务的传教士们,不会想到多少年后,这座与镇江河滨公园隔岸相望的医院,竟汇聚了近100年美、中、朝三国恩怨,最后成为镇江集医、教、科、防等功能齐全的镇江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01
一位叫孟亨利(Henry Newman)的外科医生,被美国教会从潮州府辖地汕头埠派遣来到镇江,开始了建设“基督医院”的工作。根据戈德斯巴尔·金先生的遗愿:因为他父亲的虔诚的信仰,为纪念父亲,金先生特捐赠教会建设一座医院,故医院又称“金氏纪念医院”。
1921年,“基督医院”选定新西门桥边新马路为院址,用60000元购置地皮16余亩,开工建筑。
第二年,孟亨利正式动工兴建基督医院病房大楼,进行建筑设计、场地平整、建筑材料准备等一系列前期工程。建院之初,规划建有楼房两幢,一幢为门诊楼,3 层,设内、外、妇、儿各科。
因为建筑病房大楼需要较长时间,为急于救死扶伤、便利宣传起见,1923年,基督医院在新马路边又购置平房十间,经过修缮装饰,暂设一临时医院,于4月2日开诊。临时医院设有药房、化验室、手术室及病床15张。
这座医院是教会努力向美国寻求慈善捐助的结果。教会也没有忘记建医院的初衷:基督医院除看病外,还有两名传教士进行传福音,开展宣教活动。
02
1923年4月5日,基督医院首任院长孟亨利邀请地方官员及教会人员,为建筑中的病房大楼举行隆重的奠基礼。
当年4月8日《民国日报》报道:“镇江美国长老会在新西门桥下创办基督医院各节,已致本报,五日下午二时,该院院长西人孟亨利在该处举行奠基礼,并邀各界要人参观,到者颇多,驻镇英领事也参与其列。首由孟亨利报告,继由南长会牧师马逢伯祷告,随后由西人孔仁孝及丹徒县公署代表江植芝、警察局代表王济苍等相继演说……最后复由长老会所办之启瑞女校赵陶两女士率领全校女生唱赞美诗而散。”
吃水不忘挖井人,为纪念基督医院的资助者戈德斯巴尔·金先生,在病房大楼的奠基石上刻有“基督医院GoldsbyKing Memorial Hospital 1922”(“戈德斯巴尔·金纪念医院”)的字样。
到了1923的年底,主体三层、局部四层,面积2148平方米的病房大楼落成了。
同时,基督医院病床增至50张,另一幢为三层的门诊楼,里面有内、外、妇儿各科,医生由美国人、日本人和几名中国人组成。
教会又派了一名叫德养和(Gharlotte nAudrey Dunlap)的美籍护士来院掌管护理和财务。
1924年-1925年,基督医院又沿马路建造二层门诊楼一座,面积997平方米,美籍外科医生林厚培(James Baker Woods Jr)来院接替孟亨利为第二任院长。
林厚培,其父林嘉善在清江浦(淮安市)开办当地第一家西医门诊“仁慈医院”,伯父林亨理在南长老会镇江站工作,与赛兆祥、吴板桥等同事。
1924年基督医院病房楼落成后,全体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左起为第二任院长林厚培、首任院长孟亨利
镇江基督医院建立后,隶属于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驻上海差会领导。
上海差会负责发给医院内美籍职员薪金和人员调动,并给医院少量津贴。以后又添建宿舍楼一幢,化验楼一幢,镇江基督医院当时是沪宁线上有相当规模的医院。
不可否认,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及其创建的基督医院对镇江医疗事业所作的贡献是镇江人永远不能忘记的。
03
1927年是中国战乱频繁的一年,这一年,基督医院被军队占用。
由于乱世,美籍院长、护士长都离开镇江,去了上海,医院暂停业务,被军队改作临时伤病院。
1928年,林厚培院长与当局交涉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令,禁止军队占住教会医院,军方归还了医院。
林厚培院长返回镇江后,调查医院损失在25000元以上。
经一段时间的整修,镇江基督医院1928年底恢复了业务,并慢慢扩大,病床有了106张,医务人员中已有医师、护士、助理护士、检验员、药剂员等不同类人员。医院雇佣了中国人员26人,其中男21人,女5人,还开办了护士学校。
护校对护士正规培训,由医院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务人员负责授课,每年冬季统考。培养的护士很能干,能开展静脉输液等在当时是非常复杂、非常先进的技术。
1937年,抗战爆发。日本飞机轰炸镇江,医院被迫暂停了所有业务,再次撤离了镇江,仅留3、4名工友看门。
基督医院在抗战初期,几度停停开开,林厚培院长也在1941年回美国休养,院务由德养和护士代理。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医院经济匮乏,维持至1942年5月,又辞退所有职工,德养和护士怀着极大的愤恨和遗憾离开镇江回国,仅留看门人,一切业务均告停顿。
04
1942年—1945年,日军特务部主办的伪镇江医院强占了基督医院,并更名为“同仁会镇江医院”。
日本人斋滕林一和黑泽文雄先后担任了院长,条件好的病房楼3楼专收治日本人。其余对中国人开放。虽有100张床位,但大多收不满,业务十分清淡。
抗战胜利后,镇江基督教会的教牧人员及基督医院部分人员组成接收委员会,于10月收回被日本人强占的医院,恢复基督医院的院名。一些老职工也陆续回院,于年底组织开放门诊。
1946年2月,德养和护士再度来镇江掌管院务,重新修繕房屋,开放住院部。
当时,医院接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部分药品和物资援助,接受X光机一台,开始做X线检查,医院业务也渐渐扩大。
教会还派一名叫华保义(Ruth Worth)的美籍医生来担任化验主任,并开办化验技术专修科,招收3-6名中国学生。
1947年9月,美籍外科医生募爱力(AlexaderMoffett)来院担任院长,也做外科手术,于1年后返美。
1949年4月23日,镇江解放,美国教会不再向医院提供经费,医院经济发生困难。
1950年8月,美国教会将医院交中华基督教江淮大会接办,并成立董事会,聘中国人张志清(镇江内儿科名医)为院长。此时,医院共有床位120张,工作人员80人。
05
1951年,在上海召开的“苏南区接受外资津贴的教会医院”的会议上,镇江基督医院院长张志清及工会人员代表医院职工提议,镇江基督医院由苏南军区接收,改为陆军医院。
同年6月9日,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第三后方医院奉命接管镇江基督医院。6月22日,德养和、华保义离开了镇江。
1952年5月改名为苏南第三康复医院。
次年2月,江苏成立省康复医院管理局,将全省收治志愿军伤病员的医院整编为10所康复医院,其中镇江的第三康复医院更名为江苏省第六康复医院,任务是收治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119名志愿军伤病员。
省政府拨款95亿元旧币征地,在原基督医院内动工兴建了总面积5730多平方米的3幢病房大楼,医院从两个病区,100张床位增加到8个病区,450张床位,其间又收治了110名志愿军伤病员。
随着志愿军伤病员相继康复出院,1960年5月,江苏省撤销康复医院管理局,第六康复医院划归给镇江专区,医院随之更名为镇江专区医院,担负全区11个县市医疗会诊、抢救和培训等任务。
1970年6月,镇江地区革命生产领导小组撤销专区医院革委会,将医院下放给镇江市,并与市中医浣、传染病院等7家单位合并,组建了镇江市人民医院。
随着医院业务量急剧增加、用房紧张状况,上世纪八十年代将北面的职工食堂和镇江拉丝厂旧址征用,改建为门诊楼、挂号室、输液室,一直使用了30年。
至此,老建筑这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漫漫岁月不改初心,看如今现代化的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再回顾当年的基督医院、康复医院这段历史,用沧桑岁月之变来感怀,一点也不为过。
资料来源:镇江第一人民医院院志、镇江金山网、宣教士微信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