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半岛南北汇
南汇是上海半岛最东端的一块冲击平原。黄浦江入海向南,将所携带的泥沙卸在滩涂的北岸,成为历史上以著名的地理现象为命名方式的南汇(最新的城市分区居然由浦东新区将南汇合并掉了,让有确切的地理根系和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渊源的南汇之名从此开始销声匿迹)。而从南边杭州湾滚滚而来的泥黄色的河水,也在半岛的南岸不断沉降。两条大河昼夜不息地将泥沙在南北两岸卸下,几百几千年,造就了整个半岛,造就了现在所称的浦东平原。河水在这入海口的地方汇合,形成一处宏伟的双河入海的地理景观;尽管入海的河水因为回流的作用而搅动了泥沙,让海水呈现着一片泥汤一样的浑浊。
这里的地名有的直接就叫做泥城,那里距离具有世界建筑景观级别的东海大桥已经很近。东海大桥从半岛向南,通向大海里的嵊泗列岛,绵延30多公里。车行桥上,泥海汹涌,桥基稳固。为了海上的船行方便偶有隆起,远望如面条一样绵软随形的样貌让人心惊。汽车以八十公里的速度行驶其上,时间久了就会忘记其实还在桥上的事实。直到大海中出现了海岛和灯塔,出现了比岩礁高出很多很多的集装箱。
大名鼎鼎的洋山港沿着东海大桥两侧展开,将所有冒出海面的岛礁悉数占领;硕果仅存的一两座可以遥望的地方,也都无一例外地修了收费口,让意志不是很坚定的游人望而却步。实际上绝大多数游人是无暇驻足的,因为前面有更大的目标:东海大桥尽头的沈家湾轮渡码头,从那里坐船一百分钟,就可以到达“海上有仙山”的嵊泗列岛。
嵊泗列岛是大陆沿海海域中最东边的有人居住岛,大大小小几个岛,都悬于海中,四面是水,人在其上,比之高山之巅更可以充分体会一种远离世事的超脱;仿佛回到了人在婴幼儿时期那种被无微不至地包容着的元初状态。从那里回望大陆,回望生活过的、喜怒哀乐过的一切,陡然生出一种苍茫乃至荒谬的判断。
很多人渡海而来,是为了吃喝,是为了好空气,但也多多少少是为了这样回望着的时候的超越之感,甚至是为了不置身此地便很难产生的这种自我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嵊泗列岛乃至东海大桥都是可以让人产生哲思的地方。整个上海半岛深入大海之中的这种地理形胜本身,便是一种诗一样的存在。人类栖息在一个伟大的地理格局中,本身就是诗。
当然,在宏伟的地理形势里,总是有那么几个地理节点,是最容易有这样的诗思的所在,比如南汇嘴。南汇嘴在半岛的最东端临海的八十公里大堤核心位置上,伫立在这里面对大海,所见虽然无非茫茫,但正是这站在陆地最东端所望到的茫茫大海,让人意识到自己正厕身整个宏大的地理形势中。站在这里,一种置身地理从而也置身历史的真切感觉油然而至;即便不必发什么感慨,也是很可以怀想一番的。
作为地理中的人、历史中的人,自然而然的人类个体对这两者所能领悟与感受到的机会实在并不多有。靠着年龄和经验,靠着阅读和总结之外,这种置身到地理与历史现场的时刻,便是遥思与遐想的最佳机会。不是说站在那个位置上的那一刻就一定会如何如何,而是曾经站到那个位置上的事实,会在其间及其后成为回味的基点。
在这里凭空建设起来的临港新城,大约也有这样立足地理形胜之中的考虑吧。不过,人工挖出来的绝对圆的滴水湖,湖岸采用了城市公园一味的硬化处理,没有预留跑步与骑车的运动路径,从一开始就没有环湖运动的设计考虑,更没有让湖边的泥土地上杂花生树的交付自然之手去完善的返璞归真之思。
顺着环湖一路环湖二路环湖三路等等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走,空空荡荡的街市上没有行人也少车辆,呈现着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中国却是司空见怪的鬼城模式。据说,这是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当然,庞大的建筑投资肯定是为GDP的增长搞出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好在这地处偏远的海角所在,因为海风始终吹拂而保持了极高的空气质量,在不远的未来可能会甚至一定会迎来真正的发展机遇。因为,在我们的土地上,好空气已经成来了最大的号召力。
在南汇北汇东海大桥洋山港临港新城各个地理节点上的驻足,让人收获满满;片段的视觉和点滴的印象充分连缀起来,在自己头脑里所构成的这一带大地海洋的形势,不仅从此深植于心间,而且好像还使人生更趋于完整与圆满。
在宏伟的地理形貌中,人之为人的愉悦,无远弗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