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之名始称于泰室。
泰室之名由来已久。《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三十里,曰泰室之山 。” 郭璞注:“即中岳嵩高山也,今在阳城县西。” 《竹书纪年》载:“虞舜十五年,帝命夏后,有事于泰室。”此时的泰室山专指中岳嵩山。
何谓泰室?徐坚《初学记》云:谓之室者,以其下各有石室焉。此处的石室应当便是用于祭祀泰室山的祠堂。此祠堂早在秦时便已存焉,称泰室祠。
《汉书 郊祀志》:“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于是自崤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泰室。泰室,嵩高也。”又《汉书 武帝纪》:“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其令祠官加增泰室祠,禁无伐其草木。以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名曰崇高,独给祠,复亡所与。”
秦时泰室祠、武帝时泰室山庙已无从考证。而东汉时的泰室祠庙大体应该便是今中岳庙庙址处,这可以从现存的阙、以及中岳庙前与阙同时雕凿的一对石翁仲可得证明。余甚至大胆认为,秦、武帝时的庙址也应在这个位置。
从阙体的铭文中可知,泰室阙系阳城县长吕常汉元初五年建造。以青灰色石块砌就。目前保存大体完好,两阙相距675厘米,两阙结构完全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每阙又分子母阙,两者连为一体,阙体除有铭文外,其余均刻有画像。
阙顶檐
拜谒图
玄武画像
羊头画像
朱雀画像
虎食鬼魅。张衡《东京赋》:度朔作梗,守以郁垒。神荼副焉,对操索苇。薛综注:“东海中度朔山有二神,一曰神荼,二曰郁垒,领众鬼之恶害者,执以苇索而用食虎。”
楼阁图
车马出行
杂技倒立
泰室阙铭:中岳泰室阳城。铭文一侧疑为鲧之画像。其画像像一巨鳖,刻于阙的显著位置,诸多文献指其为夏禹父亲鲧的神像。
嘉庆十三年阮元来观阙下
铺首
双亭图
交龙图
虎画像
青龙画像。
常青树,捉鸱鸮。鸱鸮便是猫头鹰,早在《诗经》中便有:早在《诗经》中,“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的记载。汉代认为鸱鸮是“食母”的不孝之鸟。“食母不孝之鸟,故冬至捕枭磔之”。
逐兔图
羊头画像
此物《说文解字》释曰貘,似熊而黄黑色,出蜀中。这种动物,非汉代民间所见,可能和上林苑的象一样,是由蜀中或东南亚辗转运入,汉代把它作为瑞兽雕刻,非常罕见。
交龙穿壁。交龙的图像有可能是汉代“交龙为旗”的象征。交龙也是古代旗帜上常用的图案,《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释名·释兵》:“交龙为旂;旂,倚也。画作两龙相依倚也。通以赤色为之,无文采,诸侯所建也。”由此可见,这是诸侯级别的标识。长沙马王堆T帛画以及南阳汉画像中都有这种图像,丧葬中是常见之物。铭刻在汉阙上,可能和祭祀山川用旗有关。
汉代的升仙思想不仅在实物中,在诗歌中均体现的淋漓尽致。歌中的天门洞开,神灵已经允许了汉武帝的请求,让他得以上升天空,成为神仙。汉画与诗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画是视觉艺术,诗当是听觉艺术。画以图像为表现手法,是“空间的艺术”,诗以语言为载体,则是“时间的艺术”。泰室阙可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祠庙阙,是现存地面上最久远,最高等级的汉代礼制建筑遗存,而阙体上的图像内涵丰富、庞大,其无论是作为祭祀嵩山之祠庙一部分,还是图像的内涵,无一不是汉代升仙思想的体现。这种空间的艺术必须和汉乐府中无处不在的升仙诗歌紧密联系,体味遥远汉代另一种意涵相同的时间艺术。汉墓是私密的,墓主人祈求进入另一个“自我”的隐秘空间,灵魂不朽,升仙永恒。汉阙却是公开的,尤其是祠庙阙,其作为“人间”与“仙界”的分界线,位置显赫,祭祀者可以时常仰望心中的仙界,进而引导进入升仙之路,跨过阙门,通过神道,跨进祠庙,与天地对话,与山川神交,与万物交流,天人合一,统治者既“神格”化了自己,又满足了内心无比渴求的不死升仙。余曾三访泰室阙,每每在狭窄困顿的民国保护房里仰望时,内心无比幸福而感动,不仅因为其价值之大,更为其深刻的内涵所折服。泰室之名,该有交代:因泰从太,故不知何时,已无泰室,唯存太室。只因铭文使然,通篇仍唤泰室,又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世界遗产名录,以及人尽皆知的材料均曰“太室”,故从之。唐人有诗《游嵩山》曰: 可怜幽景堪长往,一任人间岁月迁。不知道仙界今夕何夕,太室阙依然如故。不知道明日何日,余下次再访太室时,青春少年是否依旧?不死永恒,升仙不老,看起来存在于平凡如我的心中,虽然知道不能自欺欺人,却又如何不对未来抱有无比美好的憧憬和期盼呢。
您的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