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识小|饼儿圆 月儿如

1939年北平城内一户人家中秋节祭月的供桌 仲富兰收藏

前几天,与几位年轻的朋友谈起中秋节习俗,说是对中秋节进行文化创意,我说创意固然很好,但也要传承老规矩,譬如月饼的外形总是圆饼,“团圆饼”嘛,倘若有人将它做成其他奇奇怪怪的形状,我就不赞成。早些年见到一家做食品的台商,出售中秋节的冰月饼,把月饼做成方型的冰皮月饼,五颜六色的糕饼里塞上冰淇淋及果仁什么的,对此我没有疑问,但制作成方形的、菱形的、三角形性的、心儿状的……,我就有点纳闷了:这还叫月饼吗?

中秋节的本意是团圆,天上一轮满月,人间阖家团聚,“圆”是一个核心寓意,平日里吃的糕点,如西方人说的“cake”,你爱咋做咋做,随宜了。但中国人的中秋节,是一年中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而盛大的节日。月饼要“圆”,这个核心概念必须坚持。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早先我写过一篇《“秋暮夕月”与中秋节起源》,这里不想说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我觉得,千百年来,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是循着“祈求丰收”→“长生不老”→“人间团圆”这些内涵而不断演变的。

上古没有中秋节,自然环境气候对农事活动影响巨大,靠天吃饭,“春祈”“秋报”,唯此为大。八月十五是秋收时节,形成“秋报”的遗俗。

唐代是中秋节俗的萌芽期。盛唐的繁荣,科举开考,无数背井离乡的士子,在丹桂飘香的时节由“举头望明月”的月神祭祀,由纪而祭,由祭而庆,最接近秋分点的一个满月日,就成了这一秋月祭赏之节最佳的选择。当然,倘若没有官府的推动,光是士子们的热闹,也是不能普及的。《旧唐书》卷八记载:“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以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唐明皇过生日,公卿百僚进贺,祝圣上万寿无疆,长生不老,于是出现了一个“千秋节”,举国放假庆祝。

史书记载“千秋节”有一个细节:就是由百官进献“千秋镜”,作为祝诞仪式的一个程序,谓之“献镜祭月”,有关中秋的神话故事,大抵是嫦娥是偷吃了长生不老药飞升月宫,月宫中有玉兔和蟾蜍捣长生不老药,月宫中的桂树砍掉枝叶还会复生,也代表长生不老,很可以拿来祝唐玄宗长生不老的说辞。唐代又是一个具有博大气象包容的朝代,精神浪漫、气象恢弘,中秋赏月玩月从神坛上走下来,从宫中逐渐走向民间。这个信息也反映了先民月亮崇拜、祈求五谷丰登之外,更加进了健康长寿、长生不老的元素。

宋代是中秋节的定型期。吴自牧《梦梁录》详细了宋人过中秋节的盛况,中秋节得到大规模的传播,成为以文人官僚的诗筵笔会和市民宴饮玩乐并行的大众化的节日。特别是南宋时代,外敌侵扰,山河破碎,中秋的节义有了更不一般的内涵,中秋的圆月弥足珍贵,“祭月”与“团圆”,才使中秋节的习俗内涵变得完整而更富意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祭月情感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团圆期盼合二为一,奠定了中秋节日文化的基本内涵。中秋节,是“祭月节”,也是“团圆节”。

明清时代对中秋节的盛大推动直至沿袭到当代社会,团圆始终是这个节日的核心价值。天上月儿圆,人间盼团圆,特别是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时代文化的进步,节日的神秘色彩明显消解,关注世俗生活的团圆元素明显增加。唐代官员“千秋节”上的“献镜祭月”,传到民间,民众以极大的智慧则“象征造物”,老百姓买不起那么多铜镜,就用面做成圆饼状,模拟铜镜铸造的花纹,有的则干脆采取绘制的方法,将月宫图案画在纸上,再用它符盖在圆饼上,这个风俗一直到近代社会还是常见,如苏式月饼上的覆纸。

清人吴曼云《江乡节物词》曰:“粉膏圆影月分光,每际中秋得饱尝。只恐团凼空说饼,征人多半未还乡”,及至民国的学者施景琛(1873-1955)《中秋词》云:“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月饼从团圆又被赋予了长辈对后辈的慈爱之情。这里让月饼寄托了更多关于人间团圆的相思情、离别泪……

“饼儿圆”“月儿如”,月饼作为团圆意蕴的象征,仿佛是打在中国人身上难以磨灭的烙印。又恰是我国民俗文化中极富有特色和人情魅力的精粹所在,既然“团圆”已经沉淀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中,人为的隔绝总是要被清除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圆肯定是要实现的。

2021年9月9日于沪上“凝风轩”

(0)

相关推荐

  • 你知道月饼的由来吗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起于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派手下大将李靖率领部队出征,李靖善于用兵,屡建奇功,于当年8月15这天凯旋回都.为了庆祝胜利,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 ...

  • 中秋节拜月、吃饼习俗始于唐玄宗,你知道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按照中国古代历法,八月是在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渐渐叫成"中秋",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 ...

  • 【原创】月圆饼香

    "发月饼啦!""领月饼去啰!"-- 同事笑容可掬地提着精美的月饼.一旁的我,忽感一缕饼香萦入鼻尖,并蔓延开来. 多少次,秋月如盘光绕指柔,一家人围坐,掰着裂嘴含 ...

  • 风土识小|话说小塘菜

    葱葱绿绿的江南菜地 与几位东北的朋友一起吃饭,他们为了表达盛情,总爱说来几个"硬菜",我一听就乐了,"硬菜"者何?是否还有"软菜"?&quo ...

  • 风土识小|“扳倒井”酒话

    山东"扳倒井"的传说 不久前,我的一位学生,也是很一位很干练的后生,说要请我喝酒,我开玩笑地对他说,早年服役,在队伍上听得一段顺口溜:"一般不喝酒,不喝一般酒,喝酒不一般 ...

  • 风土识小|“文武之道”四川路

    1950年代的上海四川北路商业街 四川路,特别是虹口区辖的四川北路,是上海非常著名的马路之一.解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四川北路是上海市民的购物宝地,"走走看看南京路,买卖还在四川路" ...

  • 风土识小|廊下版画识“青檐”

    生气勃勃的廊下青檐版画艺术中心 廊下青檐民宿 对我来说,去金山区廊下镇参观学习青檐版画艺术中心,心仪久矣.这次总算如愿了. 人们常说上海滩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诚非虚言.即使在上海金山与浙江平湖临界的廊 ...

  • 风土识小|吕巷访古

    金山吕巷镇的蟠桃名闻遐迩 前些时日,我去金山区吕巷镇访问,回来我就写下了"吕巷访古"的题目,不是我"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上海周边的古镇,如同珍珠一般,需要以历史 ...

  • 风土识小|百年两幅画 今昔两重天

    百年前沈泊尘艺术创作旧影 适逢盛世修志,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在纂修<精武志>,我有幸能够参与其中并做一些工作,倍感光荣与荣幸.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的奋斗史,如同一场昂扬激越的交响史 ...

  • 风土识小|姑苏繁华运河情

    苏州城外古运河上扬起风帆的舟船正在前行.据<亚东印画辑>1926年8月出版 有人说过"白发苏州",意谓苏州城历史悠久,如同"白发老翁",我以为此话只 ...

  • 风土识小|“清明祭扫各纷然”

    清代绘画<清明戴柳>图 今年清明节前,承蒙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陕西省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等主办单位盛情邀请,出席了"第八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 ...

  • 风土识小|一部浓缩的中华民俗史

    新版<事物掌故丛书>书影 庚子年末,上海辞书出版社依据较权威的古籍版本,校对查证原文,花费许多功夫,编辑出版了杨荫深先生<事物掌故丛谈>的"校订本".我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