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贾敏去世无人吊唁?贾母一直在利用黛玉,根本不会让宝黛结婚

宝黛之恋引言自接触《红楼梦》就一直听有人说贾母支持“木石前盟”,想把黛玉许配给宝玉,但是无论是读书还是看电视,我从来就没有看出来贾母有这个意思。开始的时候,贾母是喜欢宝玉和黛玉,放在自己屋里养着,只是贾母喜欢热闹而已,对她们的未来并不怎么上心。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写三春住处时写了一句话,对贾母养小孩的动机说的很明白:原来近日贾母说孙女儿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在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

电视版的贾母演的很善良她养宝玉和黛玉就像是养小狗小猫一样,为了“解闷”!这个作者为何要这样写呢?自己的亲孙女都不放在身边的奶奶真是亲孩子么?还是关心自己更多一点呢?等到好看又活泼的薛宝琴来了之后,她又对宝琴喜欢的无可无不可,非要留在身边住。甚至还要让宝玉娶薛宝琴,问了薛姨妈宝琴的八字,薛姨妈说宝琴许了梅翰林之子,贾母才作罢。事后,她还毫不掩饰地吩咐惜春把宝琴的样子画进大观园图中,一点也没有察觉惜春的为难和不快。总觉得贾母行事怪怪的,对于林黛玉的婚事,贾母是没有什么暗许,连安排和打算都没有。这一点黛玉似乎也觉出来了,她早已成为贾母的弃子,令父母双亡、寄居贾府的她更感凄苦,我们甚至可以说黛玉在贾府的压力,有一半来自王夫人,另一半就来自贾母。

林黛玉初到贾府贾母为何接林黛玉到贾府?贾敏去世,为何贾家无人吊唁?《红楼梦》第三回开头就交代了,林黛玉去贾府是贾母主动提出的,她提出接林黛玉去贾府的时间点非常有趣。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时的林如海已经年将半百了,贾敏和林如海结婚起码有二十多年了,林黛玉现在也有六岁多了。但是林黛玉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去过姥姥家,连从贾府来过的仆妇也未见过,这次是第一次见贾府的三等仆妇,穿戴也比林家强上好几倍。贾敏出嫁这么多年,娘家门上的人连个送信送礼的都没有,而且细思极恐的是,上个月贾敏去世下葬,黛玉也而没有见贾敏娘家一个有头脸的亲戚来吊唁!所有亲戚都是在到贾家才认识的。怎么地直愣怔地贾母要接黛玉去住呢?

贾母没有想到这个庶女婿会发达难道是贾母真的要接黛玉过去做童养媳?林如海口上说的,是贾敏在一个月以前去世,贾母念及黛玉无人依傍教育,所以才派人来接的。可是大家还要注意一下哈,第二回开头的时候,对林如海有这样的介绍: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林如海也是一个月前升的盐政!那么多年不待见林如海的岳母,突然对女婿好起来,不得不叫人生些疑心的,这是过来烧热灶的。贾母这个人很精神的,后期对家里“如今大富”的薛宝琴也是殷勤的不得了,此时对黛玉的情况和以后对薛宝琴的做法是多么的相似。

贾府的佣人也是穿金戴银的林黛玉见到贾家三等仆妇就觉得不凡,说明林家的经济情况和贾家差异是很大的,我们前文曾经推演过,之所以贾敏会在贾家鼎盛之时嫁给林如海,其实贾敏是贾家的庶女而已。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嫡母不是亲娘,对贾敏也没有什么太多感情,而庶女又怎么能单独回来姨娘呢?故而贾敏婚后没有再到贾家省亲就是合情合理的了。林如海即便是探花出身,授官不过是正七品编修,贾家外放的奴才也比他官大,又怎么能看得上这样一个女婿?直到林如海发达了,升了盐政,贾家才开始上赶着热乎起来,虽然想想有些齿冷,可人世冷暖不就是这样么?贾母接了林黛玉来,也不过如此,放在自己套间暖阁里面,碧纱橱内,显的亲热,跟宝黛的婚姻一点关系也没有。

二宴大观园时,黛玉已经不能坐在贾母身边了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到什么时候终止了?第五回上说,自黛玉到荣国府以来,贾母对她是“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到且靠后”。这是个古怪啊。亲戚之间也是有远近亲疏的,按人之常情,你疼孙子过于疼孙女,古代重男轻女还有情可原。可是轮到孙女和外孙女上,哪怕你再疼外孙女,老人也要控制住,和亲孙女一般待遇就可以了,人家爹娘还在呢,叫儿子儿媳妇看出来,就要埋怨偏心,制造出矛盾来的。可是贾母丝毫不顾忌这些个,第七回上把三个亲孙女撵到王夫人房后的三间小抱厦里去了,屋里只留下宝玉和黛玉解闷。这个时候林如海活得好好的,正在盐政上抓的一手油呢,贾母对黛玉也是非常殷勤,黛玉与其父有书信往来,也必然谈及贾母对自己有多好多好,这就是贾母要的。

贾母一开始给他们定的就是兄妹关系林黛玉和宝玉的耳鬓厮磨中,暗生了情愫,宝钗到贾府来是为了准备选侍,此时对于宝玉这种小屁孩一点兴趣也没有,即便如此黛玉依然生出了嫉妒之心,对宝钗常做腐鼠之吓。第十二回末,这年冬底,林如海又寄信来,是因为身染重病,并且林如海是派人来接的。但是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安排。按说女婿病了,接闺女回去,这是父女常情,但是贾母硬是要贾琏跟着林黛玉一起回去,而且,还要定叫贾琏把林黛玉再接回来,这不是奇怪么?还有更奇怪的呢,林如海是第二年九月初三巳时死的,贾琏就一直在林如海处,最后还将林如海的棺椁运回苏州老家,在祖坟安葬,到了年底才回贾府。这也太不正常了,按说贾母不放心黛玉一人去扬州,派贾琏同去,这还合理。在扬州一直住到林如海死,又把林黛玉带回来,这叫怎么回事?贾琏还能教养黛玉怎么地?他在哪待着干嘛?

贾母策划,贾琏执行,这也是贾母为何会偏袒贾琏的原因之前我们说过,明清之际是有命嗣制度的,林如海自己没有子嗣,他死后要葬在祖坟中,必然是族长为其选定嗣子,继承家业了,但是如此林黛玉作为在家女除了自己的嫁妆之外,是得不到林如海的遗产的。贾母也看到了这一点,派贾琏以送黛玉为名,跟林如海密议隐藏巨额财产的问题,所以得不到林如海的财产,贾琏是不能回来的。林如海死后,贾琏还派昭儿来取冬天穿的大毛衣服,说明两地相隔不远,贾琏一直在林如海处盯着不会来,就是有特殊任务,不完成是不能回来的。第十六回,贾琏和黛玉一回来,贾家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大观园,后七十二回又有贾琏说“这会儿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怕就是林家的钱已经到手了。

刚来就葬花,真不吉利在此之前,林黛玉从来没有凄切之情的,就是刚死了妈妈那会子也没有凄切之情,光有傲气,之后就不同了。大观园建成之后,黛玉就从贾母处搬出,住到了潇湘馆。住进潇湘馆第一件事,就是写黛玉葬花,以黛玉之伶俐,她已经发觉贾母的变化了,她不但失去父母的护恃,在贾府也没有一个人是她的依靠。第二十二回,宝钗的生日时贾母同黛玉说过话,第二十三回黛玉住进大观园之后,一直到八十回,文章中在没有写过贾母和黛玉的一句对话!因为现在宝玉和姑娘们还是在贾母处吃饭,贾母和黛玉未必一句话不说,但是文章却没有写,这是因为黛玉对贾家失去利用价值了,贾母对黛玉再无话可说了,关爱之心渐淡,也不必再费笔墨了。第五十一回上,在王熙凤的建议下,大观园里设了小厨房,姑娘们更是不用再和贾母一同吃饭,林黛玉离贾母就更加疏远了。

穷的吐血一直有人说贾母对黛玉不错,黛玉在贾家不缺钱。可是第四十五回黛玉和宝钗互剖金兰语的时候,黛玉连燕窝也不敢向老太太要,又说自己“一无所有”,羡慕宝钗有房子、有地、有买卖,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的。若是贾家对她好,她又在这里向宝钗哭穷,这不成了败坏贾母的名声么?也莫要说贾母对黛玉好,就是下面的人对她不好这样的痴话,主子的话奴才们都不听了,这贾家还能维持下去么?奴才们是看主子脸色行事的,她们是猜着贾母的心思了,对黛玉不热乎了,她们的脚才跟着踩上来的,否则贾母对谁好关她们什么事?又不短她们的月钱。黛玉一提贾家就说“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的”这个话听着就有情绪啊,要是黛玉不是那种两面三刀的人,定然是贾家薄待黛玉了,而且黛玉也是影绰绰地知道了父亲的遗产被贾家吞没的事,她才更加有恨意的。整个贾家,甚至整个世界,她唯一可寄之以情的就是宝玉,没有别的了,但是宝玉对于自己的婚姻是一点也做不了主的,黛玉的悲剧是注定的了。

等人年纪大了就明白了贾母问亲薛家,暴露出她的心思第四十九回上,贾家几处亲戚带着姑娘们来到贾家,贾母一下子就相中了薛宝琴,喜欢的不要不要的,难道真的是因为薛宝琴长得最美?宝玉房中长得最好看的晴雯,她自己好看自然看别人要求也很高,她对于这几个人漂亮程度的排行是邢岫烟、薛宝琴、李纹、李绮。宝玉对于薛宝琴和李纹、李绮的评价也是不相上下。可是贾母独独对宝琴好,还逼着王夫人认了干女儿,还要自己养活。第五十回上,贾母就暴露了自己的目的,跟薛姨妈聊天的时候,狠夸薛宝琴雪下折梅比画上的还好看,接着就问起了薛宝琴的八字和家庭情况。她是要与宝玉求配!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要与宝玉求配。薛姨妈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明说,自己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他父亲就辞世了。如今他母亲又是痰症。”凤姐也不等说完,便嗐声跺脚的说:“偏不巧!我正要作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贾母笑道:“你要给谁说媒?”凤姐说道:“老祖宗别管,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是一对。如今已许了人家,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贾母也知凤姐之意,听见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大家又闲话了一会方散。一宿无话。贾母自是没有看中薛宝钗,是因为薛宝钗家的生意如今不行了,贾家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囊空虚”,一定要好好利用孙子辈的婚事和有钱的人家联上姻。后文补叙薛宝琴的家境是大富,为皇家搜罗天下奇珍,各省都有买卖铺户,是符合贾母的期望的。但同时也表明了贾母压根儿就没有考虑黛玉和宝玉的婚事。在得知薛宝琴已经许配了梅翰林的儿子之后,贾母依然是不死心,没有多久,梅翰林就出现在了贾政的朋友圈中,宝玉收到了来自梅翰林的礼物。之后宝玉的婚事,贾母会继续物色有钱人家,是绝对不会考虑黛玉的。

一语成谶黛玉猜中灯谜,暗示了她的命运接下来全家人又开始猜灯谜,第一个就是李纨出的,叫“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中的一句话。史湘云猜的是“在止于至善”,这是个好意思,但是不对,宝钗已经猜出来了,可是她不说,她只是对史湘云说:你也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黛玉一想,便猜到了,就直接说出来了,是“虽善无征”。这是什么意思啊?史湘云也猜出观音是对应着“善”,但是这个灯谜巧妙在利用了“征”这个字的歧义。“虽善无征”出于《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意思是先王礼制虽好,却无从证实。征在这里是证实的意思。而“征”还有另外的意思,是纳征之征,就是结婚时的聘礼,观音菩萨不能结婚,没有人向她纳征,她也不能传宗接代,所以也就是没有世家传咯。宝钗猜出来了,可是嫌弃这个谜底不吉利,她是不说的。黛玉平时那么多丘壑,此时也不知去哪里了,脱口而出“虽善无征”,这不就意味着:人挺好,就是嫁不出去么?这也是一语成谶之法,在暗示黛玉最后是“无征而终”。史湘云又编了一个谜语:“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大家有猜和尚的,有猜道士的,都不对,可是宝玉一下就猜到了:这是耍猴的。其实这也是宝玉命运的暗示,他原本是是顽石一块,被僧道二人携入人世,这是“溪壑分离”,托生贾家,这是“红尘游戏”,最后贾家树倒猢狲散,他最终出家,便是“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贾家的富贵就是靠女人来维持的结束语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何止帝王可以无情。王侯将相之门第,为了保持家族兴盛,每每择高门富户攀扯儿女婚姻,依裙带勾连一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贾家的前辈女性也是走过了四大家族之间联姻道路,哪里会考虑什么儿女感情问题。贾母作为一个过来人,自然也不会因为黛玉跟宝玉有什么情感就要成全他们,她最看重的还是贾家要长久地富贵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宝玉攀一门好亲事,再给黛玉攀一门好亲事,这样贾家就有多了两家亲家,这是符合贾家未来发展的。若是让宝玉和黛玉结了婚,两个这么好的资源就都浪费掉了,贾母是绝对不会这样幼稚的。之所以会有人觉得贾母曾经支持过黛玉,是因为他们喜欢黛玉,内心又善良,看不得残忍的事,不忍心将黛玉置于这样绝望的境界,眼睁睁看着黛玉泪尽而亡,就生出一种有点希望说法,就像是梁祝死后,又叫他们化蝶而生,接续前缘是一样的道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