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孩子期末考出一个好成绩,就别让他们做太多的题
【家教智慧 第690期】
【期末复习很重要,提升成绩少不了】
元旦过后,期末考试就提到了议事日程。学生们的期末复习到了最紧张的时刻了。
学习虽然是一个跬步千里的积累过程,如果没有平时的扎实学习,现在仅靠复习的临阵磨枪是不行的。但是,话又得返回来说,平时学习是一种碎片化、零散的学习,各单元、章节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因而所学知识知识不够系统。而各单元、章节之间的内容虽然相对独立,却并不孤立。各单元、章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甚至相互渗透的。这就像我们的成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平时的学习是一个“聚沙”、“集腋”的过程,而复习则是一个“成塔、成裘”的过程,就像做一件衣服,平时的学习是一个收集面料,裁剪的过程,而复习则是一个将衣服拼缝在一起的过程。
这个过程重不重要?非常重要,面料好是基础,裁剪尺寸到位是条件,而将衣服拼缝在一起才是关键。面料好,裁剪也好,但如果拼缝时不恰当,各部位融合不好,缝出的衣服就不会好看。这就是我们平时学习还行,但如果没有进行系统有效地复习,那么你聚的沙只能是一盘散沙,你集的腋只能是一堆乱腋,而不能成塔,成高塔,不能成裘,成好裘,也就是考试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所以,这个复习,第一要关注课本学习内容,先把沙聚好;第二要将知识系统化,融合化,让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让沙有序排列才能成塔。
【思维导图方法好,自己绘出才有效】
以小学数学分数为例。
分数学习分散在在三四五各个年级里。五年级孩子复习分数时,就不能仅局限于本册学习内容,而要兼顾以前所学内容。
首先是对“整体1”的理解,包括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把一个物体分成若干份”,第二个含义是把多个物体先看成一个整体,然再分成若干分”所以,“整体1”可以是一个物体,比如“1个蛋糕”,也可以是多个物体,比如“10个蛋糕”,所以,“整体1”不是数字“1”而是指的一个整体;
其次是比较分数大小和计算,以分数加减为例,一种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另一种是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减”,另一种是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就有了两步,先要通分,即变成同分母分数,这里面涉及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和求公倍数或最小公倍数。这就牵涉到知识的关联,因为公倍数并非是分数单元学习的内容,但公倍数(最好是求最小公倍数)不会求,这个题目就做不对或不会做;还有,结果出来后要化成最简分数,这个化简,就需要用到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约数概念掌握不好,分数计算结果正确也得不了全分。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不会求,分数加减规则再熟也没用;求法不熟练,做题的速度就会慢,效率就会低。所谓知识的融合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学生在复习时,应该把相关知识点关联起来考虑。特别是几何图形方面的题更是这样。因为四边形随便画条线就可能形成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图形,所以,一个图形中可能包含多种图形,他们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很多新的性质和结果,只有熟知他们之间常见的结合、组合和变化,才能“处变不惊”,从“万变中”找出其中不变的“基本性质”。
现在流行思维导图,有的老师复习时给学生画出一课、一单元甚至一册的思维导图。但这里我想说,思维导图是个好东西,但思维导图应该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思维自己“导”出来的,是在对所学知识宏观把握、微观理解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别人的思维导图再好,对他们只是“好看”来已,导图后面的“东西”,他们却仍是一知半解,对他们实际的指导意义并不大。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学生画自己的思维导图,对他们的思维导图进行恰当地点拨、引领,让他们自己完善。
【题目无需做太多,一套做熟就生巧】
然后是做题。以我从教三十多年的经验来说,学生复习一定要做题,就像学游泳一样,看课本,做提纲,画思维导图,不过是在岸上进行比划,要真正学会游泳,还当下水去实践。做题就是下水,如果只看课本不做题,考试成绩不会太差,但也不会太好!
但是,凡事皆有度,过犹则不及。做题不需要太多。现在的试题集很多,在我看来,选好一套来做就可了。因为成套的试题集,其套数都是对应着知识点来的,一套做好,做精就差不多了,做多了80%以上的题目都是大同小异,甚至完全“重复”,对强化孩子的知识、熟地练做题方法意义不大,反而会增加孩子的负担,让孩子心生厌倦。如果孩子心思不在题上了,不在复习上了,做的题纯粹就成了应付老师和家长了,哪里还会有什么效果呢?所以,当下的老师和家长,不要迷信“锯响就有沫”,“熟能生巧”之类的谚语,过多的做题,只会“熟能生笨”,锯在响,但沫却不会掉下来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完整地做一整套试卷。每次做完,对孩子做对的提出表扬,对错的也不用批评,而是关心他们为什么错?一定要帮孩子找出原因,比如异分母分数加减题目出错了,一定要找清是“规则”没记住,还是“基本性质”掌握不牢,还是“最小公倍数”不会求,还是整数加减出了错,最后的原因才是粗心。如果找不清原因,不让孩子补齐“缺漏”内容,题目做得再多,孩子成绩也不会有质的飞跃和提升!
所以,孩子出错以后,不是“吼”他们,不是要帮着他们纠错,让他们自己说说、讲讲自己的做题思路和做法,帮孩子找到“错之根”。而根据我多年的经验表明,在这个讲说的过程中,孩子自己也在回忆相关内容,通过回忆,也加深了对该内容的理解,很多时候,不用老师、家长再给他“纠正”“重讲”,孩子自己就会“无师自通”!
期末了,复习了,要想孩子考出一个好成绩,给孩子的复习指导一定要科学,不能一味地机械训练,不能让题海淹没了孩子。
老师和家长当谨记,做思维导图是知识的系统化,做题是检测知识的缺漏之处,这是复习的两个有效抓手,如果复习抓不住这两点,只让孩子进行做题、做题、再做题,让孩子记住正确答案,孩子就是一天天不睡觉,试卷做了一万套,成绩照样徘徊不前!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