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娃(散文)马腾驰

烧娃(散文)

·马腾驰

烧娃?

哎哟哟!怎么能烧娃?娃怎么敢去烧呀?

呵呵,没错,是烧娃!而且烧娃时,来的人越多越好!

烧娃的风俗,在故乡礼泉县由来已久,不知是从哪朝哪代哪辈人兴起来的仪式,一代代传承了下来,直到今天,还在故乡那方土地上有滋有味地、热烈地上演着。

嗬嗬,先别紧张,也别说了怕人与恐怖之类的话。实际上,烧娃是一种喜庆热闹,充满着浓浓乡情的民俗活动。

烧娃不是真地就烧娃,而是主家得了孙子,乡邻在主家门口烧起大火,庆祝新生儿诞生,主家殷勤热情地予以招待的风俗活动。烧娃的乡邻为主家添喜而来,说的都是些庆贺祝福的话,被烧娃的人家一一得了孙子的,心里快活,笑得合不拢嘴,喜滋滋乐颠颠地招呼着来人。烧娃这一活动,在礼泉是一场持续时间长,影响大,大家都欢天喜地的事情。

说是烧娃,其实来烧娃贺喜的人,烧腾戏耍的是娃的爷爷和奶奶,他们喜添孙子,烧娃的乡邻来了,在门口烧起大火,叫他们拿出好吃好喝来招待大家。哈哈,你高兴我高兴他也高兴,大家都高兴,你说这烧娃,是不是一件欢天喜地的事情?

过去困难时,家里添了孩子,主家只能备了少许简单的糖果、花生与瓜子,还有一碗散酒。烧娃的人在大门口烧起火,主人把提前准备好的这些小零食与散酒端出来,让大家吃一吃,喝一口,算是给来贺喜的人一个招待与答谢。那时,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个过程只是个形式,只是个意思罢了。

如今,条件好了,上面那些小零食与一碗散酒,是不能打发了来烧娃的人。小零食不光要多准备,还要多买了好酒与肉菜,招待来烧娃的乡邻。

二哥得了孙子屁蛋,从屁蛋出生那天起,烧娃的人,一群接着一群,门口烧起的大火就没熄灭过。

来烧娃的人,抱着门口干树枝垛上的硬柴就往火堆上扔,抱了一抱,再去抱第二抱,边抱还边打着趣:“就看招待得好不好?招待得不好,我就不信把你家这硬柴垛烧不完?”

二哥急忙从屋里出来,笑嘻嘻地给来烧娃的人递上烟:“快给屋里走,快给屋里走,进屋坐席!”来人跟着二哥进屋,边走边笑着接话:“哪就看你待称得好不好?待称好了,就不烧了!待称不好,把你那树枝硬柴垛往完地烧!”烧娃的人进了屋,跟已先来的一屋子人打着招呼,相互开着玩笑。席早已准备好,端上酒杯吃起菜,烧娃的人,少不了要说一番祝贺添了新一辈人,还有很多吉庆欢喜的话。二哥陪着喝酒,不断地招呼着来人:“快吃,快吃呀,别放筷子呀!把酒端起来,喝酒呀!……”

老家人的风俗是孩子二十天过满月。我回老家大张寨参加屁蛋的满月宴时,二哥给我说:“这二十天,酒就喝得没停,一拔拔来人,天天把我喝得昏昏沉沉地!”并笑着指给我看:“那么大的一个树枝硬柴垛,烧了一大豁子,把旁边的柿子树叶子都烤干了!”我和二哥去里屋看屁蛋,那小家伙长得蛮势,在襁褓里睡得正香甜呢。我摸了摸他的脸蛋,开玩笑说:“你这碎熊,把你爷整得这些天酒就喝得没停,把大半个硬柴垛让人烧了!好,好,不管咋样,你爷你奶高兴!”一旁的二嫂说:“这娃乖得很,吃饱了就去睡,不哭不闹,好经管很!”

嘿嘿,烧娃,是一个喜气热闹的事,也是一个怊气恼人的事。人活得好,香修大的人,来烧娃贺喜的人就多,凑红的人就多,证明主人人活得好。人活得不好,品性差,就没有人去撵那个热闹,主人就失了大面子,以后在人面前更是抬不起头来。

烧娃,这一风俗由来已久,它是有讲究,是有久远地渊源故事的。自从人类发现并使用了火,人们与生俱来,对火就有了一种膜拜与尊崇。过去,人丁的多少,会决定一个部落,一个家族,直至后来一个邦国是否强大与兴盛的大事。在早期农耕社会里,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那自然是万分欣喜的大事件,要热闹,要折腾,要盛大地予以庆贺。于是,人们以有炽热温度红得缤纷灿烂的大火予以祝贺庆典。火,它会烧掉祛除了邪气,升腾热烈起正大阳刚之气。同时,燃烧着的火,也暗中蕴含着一个延续了香火,祈盼新生命健康茁壮成长,日后日子红红火火的意思。

熊熊大火,迎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这该是多么吉祥喜乐的事情,这该是多么欢欣美妙的盛事。烧娃,对新生儿来说,是一种神圣而崇高的礼遇!对添娃的人家,是过事,是过一桩热烈而庄重的喜事。烧娃这一仪式与活动,具有深远的社会文化背景,追根寻源了,真能写出一本厚厚的大书出来。烧娃,是一个化石般有了历史的古老的礼仪,毫不抬高地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名归实至的事儿。

昨日,我侄子武昭在手机上发了一个视频,老家大张寨的村街上,乡里乡亲们笑语盈盈地围在一大堆火跟前,看上去十分兴高采烈地样子。武昭只在视频上边写了两个字:烧娃。呵呵,不知谁家又添了孙子?又烧腾了起来了,看着这视频,我也仿佛置身于他们中间,感受到了那份热闹喜庆,乡情满满地气氛,我不由得大声地喊出一句:“烧娃,烧娃,烧娃好啊!”

2017年12月18日于驰风轩

      作者简介: 马腾驰,陕西礼泉县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以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窝窝》《土布包袱》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

(0)

相关推荐

  • 乡情故事|我为家乡写春联

    对于写毛笔字我是外行,甚至可以说连握笔的方式都不一定正确.但每年春节来临之际,我都喜欢装一把文人非要亲手写几副对联贴在门上.并不是舍不得花上几十元钱买些成品回来,而是觉得那样做就缺少了年味.另外有些春 ...

  • 陈国栋;《清明专辑》10首

    陈国栋;《清明专辑》10首

  • 【望安山文学】王银柱||大姑奶——王蜂(散文)

    大姑奶--王蜂 作者:王银柱     主编:非   鱼 我的大姑奶叫王蜂,1922年出嫁到念子庄的一户徐姓人家,自此也将安头我们王家的勤俭.和善.明理等优良家风.品格带到了婆家,融入老人婆家的传统. ...

  • 【原创文学】怀亲第四部---长兄

    文/野蒺藜 我想,寻找一个人,他是我的兄长,也是家里的长兄,他走得很匆忙,没有给我留下一句叮嘱.他从小对我倍加呵护,他对我悉心调教,让我懂得了理智学会了坚持,懂得了顽强学会了忍让--然而,他却没有学会 ...

  • 父亲的风景 ‖『苗家恋』系列风情散文

    前言 苗乡美,恋苗家.从苗乡村寨走出来的人们怎么能不恋家乡?那里有清澈的小溪,宛如蓝色的腰带,缠绕着层层梯田:那里有挺拔的山峰,宛如在草原上奔腾的骏马,给人无穷的力量:那里有耕耘在田间地头的阿哥阿妹, ...

  • 陈新峡/酒人酒事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河南文学祝大家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 酒人酒事 酒人酒事 陈新峡 写这篇文章时,我仿佛能嗅到正月里空气中弥漫的酒香. 酒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酒.色.气. ...

  • 背娃(散文)//马腾驰

    背                   娃(散文) ·马腾驰 不管是背弟弟,还是背妹妹,背的都是娃,大娃经管照看小娃,在一孩化以前,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只要不是家里的老小,谁没有 ...

  • 给贾平凹先生送请柬(散文)//马腾驰

    给贾平凹先生送请柬(散文) ·马腾驰 2018年4月22日,是马博.吴荣杰两个孩子婚礼庆典的日子. 西安城里,一位重要的尊贵的嘉宾,我们夫妻俩要持了孩子的结婚请柬登门去邀请.去西安城里邀请的这位尊贵的 ...

  • 阿姑泉访梅(散文)//马腾驰

    吴东辉先生国画<访梅图> 阿    姑    泉    访    梅(散文) ·马腾驰 现时的冬日有点霸道,拿着接力棒只顾往前跑,不肯交给一直等待着接棒的春天,而急不可耐的夏天,又早早地伸 ...

  • 背粮(散文)//马腾驰

    背                 粮(散文) ·马腾驰 民国时期,关中平原上的老家大张寨,多年粮食短缺,每年到了冬上,各家各户的青壮年劳力,不得不外出搞粮. 当时,外出搞粮,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南山秦 ...

  • 坐席(散文)//马腾驰

    坐                    席(散文) ·马腾驰 在故乡礼泉,过红白喜事,人们把待客的饭菜叫作席面,客人去吃席面,称之为坐席. 过红白喜事,主家除了要忙其它的事项,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准备席 ...

  • 交公粮(散文)//马腾驰

    交          公          粮(散文) ·马腾驰 交公粮,已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故事. 昨日,无意间看到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炎热的夏天,农民们戴着草帽在粮站排队交公 ...

  • 给狼吃烟的老汉(散文)//马腾驰

    给  狼  吃  烟  的  老  汉 ·马腾驰 故乡,有许多关于狼的故事. 解放前,村里一老人去女儿家小住了几日,那天,半下午了,老人突然想回家,女儿女婿怎么也拦不住,女婿要送他,倔老汉坚决不依,提 ...

  • 2018年的第一场雪(散文)//马腾驰

    2018 年 的 第 一 场 雪(散文) ·马腾驰 2018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要晚一些. 雪还是那个雪,还是那么洁白无瑕.雪花,仍似许多飞来飞去的白色蝴蝶,婀娜着身姿在天空中追逐着,嬉戏着, ...

  • 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 (散文)//马腾驰

    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散文) ·马腾驰 那些年,我说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过年,尽管我们还小,但那时的场景,那时关于年的所有往事,仿佛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常常映现于眼前,那种真切独特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