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捉郎与侠客行 ——《长安十二时辰》乱弹之五

昨晚更新的《长安十二时辰》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类别的人:守捉郎。

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守捉郎就是驻防在各个守捉城里的戍边士兵。唐末大军阀、后唐太祖李克用就做过云州守捉使(将军)。张小敬在烽燧堡时也可以看作是一名守捉郎。

唐代的守捉城主要集中在今甘肃、内蒙阿拉善、新疆等地区。长安是京畿之地,非戍边之地,周围并没有什么守捉城。

守捉士兵与突厥狼卫是有区别的,剧中把两者混在一起了。

守捉士兵是正规军,尽管戍边士兵来源不一,有府兵或者募兵、流放囚犯、雇佣兵和长年驻守边关士兵家庭的后代,但性质上是国家认可的军队,为国戍边,管理上实行统一的军法管制。私自脱离军队算逃兵,会被取消军籍,抓住则杀头。

《长安十二时辰》里右骁卫撤离靖安司时,领队头目对自行决定留守靖安司的崔器说的那番话,就是说的这个管理体制。

突厥狼卫是雇佣军,不为国家利益出战,只为集团利益拼杀,谁给钱就给谁办事。

《长安十二时辰》里,何孚在自家老宅子里对龙波说过,不这么干的话,你的属下一个钱也得不到。

在古代,朝廷确实有将前线将士亲属作为人质的事情,用来要挟将士拼死杀敌。但像守捉郎这样的戍边士兵,一般都是家眷同行,方便和平时期进行军垦。守捉郎主要是参与对外战争,一般不会参与到内部争斗。

剧中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守捉郎,交代得不清楚。而守捉郎在面对张小敬的审问时,说的话几乎和突厥狼卫说的一样,不这样做的话,家属会被杀。这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守捉郎是现役军人,私自脱队就是逃兵,不管你做了什么,对做的事情说与不说,都会连累家属。

突厥狼卫这种雇佣军的管理则是很明确的,将家属扣为人质,你被抓后如果坚决不招,死后家属会得到一笔丰厚的抚恤金。如果熬不过招了,家属将会被杀。

到目前为止的剧情没有看到增添守捉郎这类角色的必要,不知道后面会不会交代。

檀棋对守捉郎的描述是不准确的。一个人只需要学会一门武艺,就会有人雇佣,从此过上好日子。这个描述更像是说的斯巴达勇士,汉人还没有这样一个族群。

接着就出现了张小敬诵读、檀棋吟唱李白《侠客行》古诗前面四句的情节。

侠客,是东西文明中都存在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佐罗、超人、蜘蛛侠这些都是侠客。人人都希望有,甚至幻想自身能够成为不求回报,惩恶扬善的侠客。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快意恩仇,就像李白《侠客行》所写的那样: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很潇洒吧?

不知道张小敬诵读《侠客行》时,心目中的侠客是谁?突厥狼卫和守捉士兵显然不是侠客,檀棋心中的侠客应该是张小敬,张小敬心中的侠客又是谁呢?

檀棋在吟唱《侠客行》时,旁边的伊斯问了一句“你为这首诗谱的曲吗?”这个问得很滑稽。

唐诗是格律诗,本身就是能唱的,不需要专门谱曲。这也是律诗为什么要讲究平仄押韵的原因,必须要协律合乐才叫律诗。

江上一笼统,地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也是五言四句,为什么却只能叫打油诗,不能叫五言绝句呢?就是因为不能协律合乐。贾岛为什么要为“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而苦恼得捻掉了几根胡须呢?不光是为了准确生动,也是为了协律合乐。

现在读唐诗,包括宋词,为什么没有了唱歌的感觉呢?是因为音变了。唐音、宋音都基本上消失了,用普通话读不出来。不要说读不出唱歌的感觉,就连押韵都读不出来。就拿和电视剧同期的人,林九郎(李林甫)的政敌李适之被罢相后作的一首诗为例: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用普通话能读出押韵的感觉吗?

苏轼的《水调歌头·大江东去》押的是入声韵,普通话里都没有入声了,还能读出韵脚吗?

原汁原味的唐宋音调听不到了,在现代方言里可以找到接近的,读唐诗可以用闽南话,就是河洛语。读宋词可以用客家话。这样多少能够更多地体验到唐诗宋词在音律上的美。

更新后的剧集里最让人动容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靖安司吏。他们本来已奉皇命休假,与家人观灯赏月,一见到紧急召集令,立刻从四面八方回到靖安司,尽忠职守,一片拳拳之心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杀戮。可敬可叹。

还有就是崔器。本来是个一心想改换门庭攀高枝的人,为了投靠右骁卫背叛了靖安司,最后关头良心发现,宁愿做逃兵,也要力保靖安司的安危。用生命完成了救赎。

猜测龙波很有可能就是张小敬提到的萧规,因为朝廷的欺骗和背叛导致烽燧堡一战失败,他要报复朝廷,策划了这场恐怖活动。从他和张小敬对闻染几乎一模一样的保护态度和行为来看,他们应该是战友。他们都在实现在烽燧堡之战后,让后代永远留在长安的愿景。

这几集里仍然体现出道具服饰场景的精美逼真,这是编导意图还原盛世唐朝一天的良苦用心,但如果不能和剧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而会喧宾夺主,得不偿失。

何孚这个角色太单薄了点,那么多回忆镜头里,为什么没有何孚一家被杀的回忆呢?应该表现一下何孚全家被杀的血腥残酷的画面,让观众直观感受何孚对林九郎深深的痛恨,来理解他用近乎于卖国的方式来报仇的行为。

龙波一伙袭击靖安司时,统一着装穿行在长安街上的镜头也很搞笑,唯恐别人不知道吗?上元节金吾不禁,不等于守卫全无啊!景龙观里换装,牢房里程参、元载看见的情节完全是多余,直接装扮成右骁卫来不就行了,难道杀完人还要换一次装回去?

怪不得能够拉出这么多集来,这样拍的话,一百集都能拍出来。

还有那个等了半天才出来的内鬼,居然只是个传令兵。这内鬼也太小了吧?一个传令兵能进入靖安司内部撕掉狼卫的档案秘籍,撕掉石脂进货运输单据,基本不可能。编导不敢设计一个大内鬼出来吧,那样剧情更不好把控。

网上有一个调查,《长安十二时辰》从十二集后,评分开始滑落。观众不傻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