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归
晴朗的10月1日里我离宁回家了。晴朗的10月7日里我又回来了。这个假期前后,鲜有晴朗的天气,而我归去和归来的日子,竟然都如此晴朗。
一 诗
10月1日的归程竟然是从读诗里开始。五六点刚刚醒来的时候,微信里竟收到了先生发来的诗作,为迎接十九大召开,他说:七月流火,八月枪声。
归来前的昨天,我竟又是在读诗,读他改了又改的诗,他又说:大而强,富耳美,尊尔贵,用了两个我原以为是错别字的字。
中秋节的晚上,看了一段标题叫做《当唐诗遇上余秀华》的视频,自媒体作者王晓磊和脑瘫诗人余秀华的深情朗读,一下子就被戳中,无限唏嘘,几近泪目。
二 月光
夜晚,对于我而言,常常是寻找星星和月亮的时候,可是城里的月光和星星,终究难以寻见,而乡下的月光和星星,却别是一番气象,尤其是在中秋节的时候。天刚黑,早早的月亮就升起来了,那么大,那么圆,那么亮。还有星星,虽然在月光下黯淡着,依然不改满布天际的美轮美奂。
月亮其实是个伤情的象征,总是会引发人的思念,我们思念的人,以及思念我们的人,到底是些谁,我们并不完全知道,可是却一样在这月光里被照拂着。
三 青苔
去年十一到现在,我整整一年未归了,村人也有许多好久未归了。
许多人未归的村子是个落寞的村子。虽然有县里给修起的青瓦白墙和大门,依然不能将乡村的杂乱无序全然遮盖住。
我记忆深处的北塬渠和许多小沟小渠里杂草丛生,满是垃圾,村道上、矮墙上,目力所及的处处,都长满了青苔。许多人家随意搭建的猪圈草房,有一些已经塌了,长满了杂草和榆树苗。
四 节奏
城里的汽车跑的那么快,许多东西也在飞快地变化着,乡村里却还是当年的样子。许久未见的村人们依然是当年的模样,那总也修不好的路、建不起的屋,依然是当年的样子,只是渐渐在村人们的称呼里,渐渐堆起的坟丘边,以及瞬间长起的孩子们的眼睛里体悟着岁月的变迁。
咿呀学语的表外甥已经可以含混地喊我舅舅了,可是对于我舅的称呼,在他那里却是舅爷了。
八十多岁的奶奶依然无论谁起身都要问下干吗去,可是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总是说个不停,只是半晌了重复一句刚说过没多久的话,半晌了再重复一次,一次又一次。八十多岁的姥爷走路已经只能小碎步了。
五 祭奠
曾经,我在那本小册子上写下了“祭奠远方故乡的一抔寂寞黄土”,如今,终于完成祭奠。
晚上的天气预报说要降温了,别过故乡,过了中秋,转眼就是冬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