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小青龙汤的核心药物是“姜辛味”
清代医家陈修园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悟出“水饮二字,为咳嗽之根”,小青龙汤方中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药是治疗饮咳之核心药物。他在《医学三字经》中指出:“《金匮》治痰饮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方中诸味皆可去取,唯细辛、干姜、五味不肯轻去。即面热如醉,加大黄以清胃热,及加石膏、杏仁之类,总不去此三味,学者不可不深思其故也。”又在《医学实在易》中指出:“《金匮》以小青龙一方加减为五方,皆以行水为主也。麻黄、桂、芍可以去取,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必不可离。寒者可加附子,热者可加石膏、大黄,湿者可加白术、茯苓,燥者可加天门冬、麦门冬、阿胶、玉竹、枇杷叶,下虚者可加巴戟天、鹿角胶,上虚者可加黄芪、白术,痰多者可加桑白皮、茯苓。孙真人颇得其秘。”
笔者在临床上治疗“咳家”、“喘家”、“哮家”诸病证,常在应证方中加用干姜、细辛、五味子,不但可以治疗咳、喘、哮,即使治疗他症,也不易诱发咳、喘、哮。
如治疗李某,男,8岁。2011年7月15日初诊。患儿从4岁开始反复出现咳喘,每次发作笔者多以小青龙汤加减治愈。本次就诊,以“发热、咽痛2天”为主诉。诊见:发热,不恶寒,咽痛,咽干,口干喜饮,大便干,时有呛咳。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辨证当属热证无疑,治疗当表里分消其热。处方:柴胡9g,黄芩9g,僵蚕9g,蝉衣9g,连翘12g,牛蒡子12g,桔梗9g,姜半夏6g,生大黄(后下)6g,干姜2g,细辛2g,五味子2g,生甘草2g。2剂,水煎服。
药后便畅、热退而愈。
此类患者,如在应证方中不加“姜辛味”,往往热退后咳喘发作或加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