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最近有点委屈

作者丨刘广  来源丨蓝媒汇

拼多多最近有点委屈。

本来是一场维护消费者权益,而进行的对存在售假、虚假宣传等问题商家的整治处罚行为,却因为部分商家前往拼多多公司总部“维权”,卷入是非。

商家质疑“苛政”,认为拼多多“靠罚款商家牟利”,甚至还跟工作人员发起了肢体冲突,枝节横生,也让拼多多一时非议缠身。

拼多多打假势在必行

不过对于拼多多来说,打假打出了事情,也别抱怨。

一来,打假直接触动了问题商家的核心利益,难免会引起纠纷。也就是说,既然决心打假,就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二来,得益于深耕三四线城市的流量红利,拼多多以搅局者的姿态在由阿里、京东把持下的电商行业异军突起,成立不到3年便聚拢了3亿用户,在2017年GMV(商品交易总额)超过千亿人民币。

平台已经做大,生态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一个事实是,拼多多破局的主要逻辑便在于面对中低档消费能力用户的消费升级,这也是拼多多对外讲的故事。虽然低价、便宜,但核心仍然是不能有假货。

且从外部而言,竞争端常有对手拿拼多多便宜没好货的说辞大作文章,业内也不乏对拼多多模式的误解。

无论从平台自身持续发展考虑,还是说服市场,拼多多都需要在保证货品质量上做出更大努力。没有货品质量,再便宜都无济于事。更何况,拼多多未必不想收割五环内人群,要知道追求高性价比的人群,不分五环内外。

换句话说,打假对于拼多多来说,势在必行。

事实上拼多多在创业第一天便设立了专门的打假部门,并在2016年3月正式升级为平台治理部。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也加入其中,拿出1/3的精力花在打假上。

根据今年2月1日,拼多多发布《2017拼多多消费者权益保护年报》显示,过去一年拼多多主动下架1070万件疑似侵权商品,全年拦截4000万条侵权链接,将95%售假商家拒之门外。同时,还设立1.5亿消费者保障基金,帮消费者处理售后纠纷并维权索赔。

付出的代价也很重。像此次14名问题商家前往拼多多公司总部“维权”就曾发生多例。售假商家冲入公司,恶狠狠地掐着员工脖子,要求解冻店铺并收回赔付金;部分售假商家还半夜三更到公司楼下,尾随、恐吓下班员工;甚至某员工回到杭州家中后,发现门口被售假商家泼满了油漆......

这是拼多多在打假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阵痛。

黄峥曾就打假表示,正确的事必须坚持,面对售假商户施加的巨大压力,“如果在一刹那退缩了,一切都会功亏一篑”。

是的,打假毫无疑问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处罚轻重不是核心问题,打假才是

以此次“维权”的14名问题商家来说,7家存在售假情况,6家存在商品描述不符情况,1家存在虚假发货情况。根据拼多多官方声明,相关事实已经平台初审、复核程序核查,证据确实。

问题商家对外也没有否认,他们异议的点在于平台处罚过重。

按照拼多多商家管理后台的“规则中心”,主要针对假货、商品描述不符合、虚假发货等对商家制定了较为严苛的规则。一旦商家触犯其中之一,就可能会被拼多多冻结资金,并罚款。

拼多多官方曾解释过为何要制定这么严苛的规则。

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坦言,如果早十年,拼多多整个平台治理的逻辑一定是“差的慢慢淘汰,或者低成本淘汰”,可惜没有这样的时间窗口留给拼多多,“我们只能用一个相对比较激烈的方式让好的更快上去,让差的更快淘汰,你既然伤害了消费者,你就应该去赔付和补偿给消费者。”

另外“靠罚款商家牟利”一说站不住脚。在拼多多的规则体系中,这不是罚款,而是赔付,后者收钱的主体是消费者。商家赔付的每一分钱都落到了消费者的口袋里,拼多多没有拿一分钱。

问题也就出在这点。

很长时间以来,业内对于电商打假会随着不同的情形,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虽说看上去比较奇怪,但确实普遍。

人们的内心是迫切期望电商平台拿出真正的决心、规则来惩治不法商家,从而杜绝假货的存在。平台上假货横行的话,要么指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不管,要么质疑打假不力。但真到平台拿出严厉的规则之后,转而又同情这些被处罚的商家起来。

拼多多就陷入这一舆论困境,尤其是最近的商家闹事风波,不少舆论同情售假商家遭遇损失。但抛开诸多干扰因素,这一事件并不复杂,就是是否应该打假。在这一基本问题上,本不应有第二种意见。

电商打假当用重典

但值得注意的是,很长时间以来,电商平台假货横行,损害了用户利益,也破坏了电商的整体生态。

造成这一症结,很大程度上在于违法成本太低。

马云就曾指出,绝大部分制假售假者几乎不承担法律责任,违法成本极低而获利极丰,并呼吁“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假货”。

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认为现在制假售假“成本太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科技委主任张全也表示,法律目前对制假售假的处罚力度还不够,制假售假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很低,带来的威慑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制假售假者敢一而再再而三的以身试法,假货打而不绝。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对电子商务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出,我国将加大对电商失信主体的惩戒力度,各地方可根据需要,制定地方电子商务失信主体认定标准,将认定后的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纳入联合惩戒。而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刷单炒信等失信电商主体被列入认定的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等,旨在提高违法成本,严打电商失信行为。

打假要靠重典。显然无论从业界,再到监管层面,都已经成为共识。

拼多多对于问题商家的所谓“苛政”,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虽说有一些对商家表示同情的舆论声音。但要知道,每一个售卖假货的商家背后,都存在一大批利益受损的消费者。同样,对每一个售卖假货商家的容忍,也是对电商平台其他合法经营者的伤害,是对公平竞争环境的伤害。

更何况,网购现在已经是新四大发明,成为国家新一张名片,总不能再让假货破坏了从业者多年的努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