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上市,如何美白“莆田故事”?

当兼职创业的二胎妈妈都在感慨,现如今还是女人和孩子的生意好做,尤其是打个针、埋个线。医美行业“好赚”这件事,已深入人心。

恰巧,当晚就传来了新氧上市的消息。

5月2日,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交易代码为SY,按照发行价计算,新氧科技市值13.8亿美元。

算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创立于2013年的医美服务平台新氧,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就从腾讯众创空间,走向了纳斯达克的资本舞台。首秀成绩还算不错,上市两日之内就创下了超过50%的涨幅,截至5月4日收盘报20.77美元,累计涨幅50.51%。

但就算是受到华尔街投资人的追捧,留给新氧这类医美服务平台的坑依旧不少。

1

医美行业究竟有多暴利?

先来看看“新三板医美第一股”的华韩整形的财务状况:

2016-2018年三年的总营收分别为5.43亿元、6.32亿元、6.9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22万元、3099万元、3567万元。

而与华韩整形同出“莆田系”的艺星医美,在此前赴港上市提交的招股书中也显示,2015-2016年,其总营收为4.05亿元、7.23亿元,到了2017年,实现了总营收10.37亿元、净利润1.13亿元。

医美这门生意,“好赚”是事实。

作为链接B端和C端的“中间商”,新氧更是凭借B端巨大的营销需求,盈利能力翻倍增长。新氧赴美上市的公开招股书上显示,2016-2018三年里,公司的总营收从4909万元攀升至6.17亿元,平均增速接近300%。

但高毛利下,对应的也是超高的运营成本。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2017年医疗美容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医美机构的营销费用占比在50%左右。根据赴港上市公司艺星整形此前递交的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到,2017年艺星的推广营销费用达到2.08亿元,占到了同期毛利润的38%。

大型玩家尚且如此,小玩家更不必多说。

2018年,新氧4.766亿元的经营费用中,研发费用为9473万元,占比20%;营销费用为3.064亿元,占比64%。可以看出新氧在营销层面的投入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无论是专业的医美机构,还是像新氧这样的医美服务商,高获客成本导致的超高营销投入,是不争的事实。显然,六年融到的十几亿资金还不够新氧烧,此前创始人金星“新氧资金充沛,不急于上市”的论调还是说早了,果然算了算账,还是不够。

毕竟对于营销来说,有多少钱都不够烧的。

2

说到底还是拿钱砸流量,既然做的是这门生意,新氧也自然需要秀一下自己的“营销能力”。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调研,2018年新氧手机app占线上医美服务手机app用户每日使用总时长的84.1%。仅2018年,通过新氧平台促成的医美服务交易总额为21亿元,占当年线上预约医美服务交易总额的33.1%。

新氧自己也在招股书中阐明,其手机app、微信小程序、官网网站的平均月度UV从2016年的290万增长至2018年的1030万,增幅高达255%;在去年四季度,新氧的媒体内容观看量达到平均每月2.4亿次。

足够的流量,是吸引B端继续在新氧平台上砸钱的唯一理由。

不言而喻,新氧的IPO之路,是被B端“爸爸”们成就的。招股书显示,新氧目前的收入来源为两方面:一是预订服务,也就是佣金抽成;二是信息服务,也就是广告费用。二者的比重也在变化,由2015年3:2,变为2018年的1:2,信息服务营收已经超越预约服务营收近一倍。

要知道,此前这块巨大的蛋糕几乎被百度一家独揽。但“魏则西事件”对百度的打击不小,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而新氧们看准这个空档入局夺食,时机刚刚好。

“爸爸”还是同一批“爸爸”,毕竟当时因“魏则西事件”牵涉而出的莆田系医院,半壁去治了不孕不育,半壁去主刀整容整形。无论是上述提到的艺星医美,还是新三板挂牌的华韩整形,均出自“莆田四大家族”之手。

从树大招风的百度背后逃走,转而投入了新氧、更美、悦美这些新兴力量的怀抱,其实是换汤不换药。

谁都无法预测,新氧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树大招风者,而下一“魏则西”又会出现在哪个平台?

3

医美这个行业是有原罪的。

上市之后的新氧如果不能优化业务结构,医美这个故事终究讲不漂亮。

至少从现在看来,新氧的资金流出依旧以定期存款和短期金融投资为主,上市之后的故事要怎么讲,或许金星也还没想好。

如果仍一味地依靠佣金和广告收入的老路来走,再诱人的暴利,也敌不过舆论的巨大风险。根据此前艺星医美赴港上市的招股书可以看到,伴随营业收入高增长而来的,是高纠纷。招股书显示,艺星医美存在77总肖像权纠纷,已经赔偿和预计赔偿金总额超过330万元。

相比高额营收来说,算是小钱,但涉及到医疗事故的4宗纠纷,就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

品牌形象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新氧,也为此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到目前为止,医美业内更多地是是依托类似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优化行业标准。

民间组织,监管力度显然不够。

包括新氧、更美、悦美在内的平台目前采取的审核方式是营业执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执业医师资格证等证件,但对具体经营项目的合法性、药品来源等难以保证,而后二者对于整形项目的安全性影响不可忽略。

拿医美界大热的“溶脂针”为例,不同机构对于此项目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对此蓝媒汇曾经咨询过两家整形机构,其中一家明确表示可以注射“溶脂针”,每个部位3500元,而另一家机构则明确表示:“溶脂针不在国家许可的范围之内,国内目前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具备注射溶脂针的资质。”

而所谓的“资质”究竟是什么资质?溶脂针注射的究竟是哪类药品?没有人能给出权威的答案。

而这种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却在新氧等医美服务平台中随处可见。我这多年的“双眼皮夙愿”,什么时候才能安心成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