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的一张CT藏着大秘密,现在起别再乱丢了!
看病难,约上专家更难。好不容易约上了,在门诊却还会遇到患者片子未带、片子遗失、片子发黄、甚至片子浸湿等等情况,导致医生无法快速准确地对患者病情作出判断。这就跟要高考了在考场门口发现准考证没带、准考证遗失、准考证损坏看不清性质差不多,也许没那么严重,但是确实也很人头疼。
负责任的医生记着叮嘱你怎么治疗,怎么复查,却可能忘记告诉你怎么保存这些重要的治疗依据。别小看了这些片子,关键时刻,能顶大用。
费时费力做的检查,检查一次就是一次证据
多年前的片子有大用
有医生遇到过这么一个案例。有一位患者曾经罹患其他部位的肿瘤,手术治疗后一直没有复发,但是十年后突然体检发现肺部有了结节。患者就很担心是肿瘤转移,那段时间心里就像装了一块石头,茶不思饭不想。
巧的是,这位患者很注意保存各种资料。所有做过的检查,片子都保存很完好。医生仔细查阅过片子,发现这位患者手术两年前就有这个肺结节,十多年过去后,结节一直没变化。因此医生断定不是肿瘤转移,患者瞬间释怀。
如果患者只有切除肿瘤之后的片子,发现片子里有小结节,这里就不能这么肯定地判定是良性的陈旧小结节,而不是转移。不仅给医生的诊断造成极大的困扰,对病人的心情也有影响。
十几年的片子,就是这么巧,起到了诊断的决定作用。
要知道,每一个病灶都不是突发的,都是从小病灶逐渐发展而来,因此每一次检查都是有意义的,我们一定要注意保存每次的检查结果。
现在因为体检/癌症筛查的普及,家里出现过与自己有直系亲属关系的恶性肿瘤患者,很多人多开始注重托“预防”癌症。但是体检结束后,很多人不当一回事,看的片子随手不知道塞到哪里了。这里肺腾提醒大家一定要保管好自己曾经做过的CT片子以及其它检查资料,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这些检查结果来说至关重要,万一出现问题,这些检查结果都是今后的“证据”。
这些资料千万别顺手就扔
图片来源:pixabay
特别是有些患者东奔西跑地四处求医,在不同的医院,很难有什么系统性的东西存下来。自己学会保存这些资料就显得特别重要。
影像片子如何保存?
证据要留存,但是也要注意保护,片子不好好保存,医生照样看不到细节,存了也白存。
CT片子作为常见的影像学资料,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对于针对、随访有关键作用。那我们该如何保存CT这样的影像检查片子?问题简单,但是里面也有些讲究在这里面。
| 一是要防晒。避免暴晒或高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容易导致胶片图像脱色,无法进行判读,因此,片子的保存要避免暴晒或高温。
暴晒和高温会影响成像
图片来源:pixabay
| 二是要防潮。避免雨水打湿或者受潮,否则容易导致图像潮解,还容易粘连,造成图像毁坏。
| 三防压。避免压力对片子造成的有害影响,不要折叠或卷曲,放置时应保证片子平整。片子受重力挤压、折叠、摩擦等都容易产生人为的伪影,导致影像模糊,影响医生诊断。在门诊诊治的过程中,患者辛苦携带的片子折叠变形,导致医生无法进行判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 四要防辐射。防止任何X射线、伽马射线或其他任何穿透性射线的辐射。特别是X线片必须完全避开辐射线的照射,它们会引起片子的严重灰雾。
地方医院到三甲医院,
片子还有用吗?
当然有用!
不是所有患者第一次就诊都是在国内知名的三甲/肿瘤医院,往往很多患者就诊都是先在市县级医院,做了相关检查,然后再赴国内知名的三甲医院就诊。
为了让医生们能更了解病情变化,更好的做出诊断,片子不仅要随身带着,不再耽误时间做检查,最好进行分类和排序整理。
分类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将普通X片、CT、MRI分类放置,有利于清理,避免遗失,也有助于医生根据需要取阅片子。
排序可以在片子上下缘粘贴小胶布,标明日期,按日期的顺序放置,下次就医时,不仅自己有条理,无需花时间整理这些杂乱无章的片子,医生也可以很顺畅地查看,提高了效率,多留点时间可以和医生沟通病情。
资料越多越是要分门别类
图片来源:pixabay
总而言之,影像片子作为医生诊断的辅助工具,好好保存既有利于更好的回顾病情,又能为医生提供完整的诊疗依据,必要的时候,还能发挥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