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液体管理策略:少即是多

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重要支持手段 ,然而液体过负荷会加重组织缺氧,并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有研究提出感染性休克应采取“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液体管理策略,提倡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的液体应尽可能少 。液体“少即是多”不是无限制的少,而是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实施 。本文分别围绕“少即是多”液体管理策略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启动时机、如何实施及阶段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1 感染性休克液体管理“少即是多”策略的提出
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血容量相对和绝对不足,所以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治疗的基石 。2001 年Rivers 等 的研究表明,严重感染 / 感染性休克患者尽早进行液体复苏,并达到 6 h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目标,28 d 病死率下降 16%。基于 Rivers 等的研究,2004 年、2008 年及 2012 年拯救脓毒症运动(SSC)指南明确提出严重感染 / 感染性休克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并要求达到 6 h EGDT 目标。然而,2014—2015 年间 ProCESS,ARISE,PROMISE 三项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却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些研究表明,早期达到 EGDT 目标并不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反而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 。这三项 RCT 对于后续指南的更新及医疗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者们开始反思感染性休克积极液体复苏对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液体复苏会引起血液过度稀释,血红蛋白降低,不利于氧的携带和运送,从而导致各组织器官氧供减少。另外,大量液体输入会造成肺水肿、肺间质水肿及其他组织脏器水肿,不利于氧弥散,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 。研究显示,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即减少感染性休克液体输注量,有降低病死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因此有人提出感染性休克液体管理也应该采取“少即是多”策略,但“少即是多”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它在感染性休克中启动时机、如何实施及阶段性仍不明确。
2  感染性休克液体管理
“少即是多”的启动时机寻找合适的启动时机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实现“少即是多”的关键。当感染性休克患者不能从液体复苏中获益,或者液体复苏弊大于利时,应该启动“少即是多”。首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液体复苏的目的是改善组织脏器灌注,减轻组织脏器缺血缺氧程度。2013 年 Vincent 和 de Backer提出休克治疗分为“抢救、优化、稳定和撤离”四个阶段,其中在最后一个“撤离阶段”,应该逐渐减停血管活性药物,并使用利尿剂或血液净化的方法达到液体负平衡,从而实现液体管理的“少即是多”策略 。同样,当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存在组织脏器缺氧时,也应立即采取“少即是多”液体复苏策略。另外,如果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组织脏器缺氧时,应该分析组织缺血缺氧的原因是否因为循环衰竭。因为缺氧除了循环性缺氧,还包括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如果患者为后三种原因导致的缺氧,患者不但不能从液体复苏中获益,还会加重缺氧,此时也应该采取“少即是多”液体管理策略 。最后,如果患者为循环衰竭导致的缺氧,需要明确液体复苏能否改善血流动力学。维持循环功能的三大要素包括血容量、动脉血管张力、心脏泵血功能。如果患者循环衰竭为后两者原因,亦不能从液体复苏中获益。因此感染性休克患者应该进行容量反应性评价,有近一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无容量反应性。如果无容量反应性,液体复苏只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伤害,此时更多地去考虑改善心功能和增加血管张力的治疗,并采取“少即是多”的液体复苏策略 。
3  感染性休克液体管理
“少即是多”的实施启动“少即是多”的液体复苏策略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液体治疗剂量是成功实施该策略的保证。液体过负荷跟感染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液体不足同样会导致组织低灌注和器官功能衰竭。可见,“少”不是无限制地少,它至少应该是维持循环需要的最低液体量。临床上医生需要动态地评估组织脏器的灌注情况。如果患者组织脏器的低灌注跟容量不足有关,应该及时降低“少即是多”程度。相反,如果患者不存在这些情况,应该逐步增加“少即是多”程度 。评价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少即是多”程度包括两个指标,一是每日液体平衡量 ;二是每日液体总入量。每日液体平衡量是每日液体总入量与总出量的差值。“少即是多”期望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时有更少的每日正平衡,尽量实现更多的液体负平衡。为实现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少即是多”,首先可采取限制性液体输注策略,限制每日液体总量在 2 L 左右 ;如果循环有波动,减慢去甲肾上腺素撤离速度,减少液体复苏量。其次,间断或持续使用利尿剂以增加尿量,实现每日液体负平衡。当然,针对每日液体总入量和每日液体负平衡量限制在多少合适,目前尚无明确的推荐,需要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的组织灌注情况进行滴定。
4  感染性休克液体管理
“少即是多”的阶段性Malbrain 等  指出,与休克分阶段治疗一样,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治疗也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抢救阶段、优化阶段、稳定阶段、撤离阶段。在抢救阶段需要保持一个能维持组织灌注的最低血压,以抢救患者生命,该阶段需要进行积极充分的液体复苏,不宜进行“少即是多”液体复苏策略 。然而当患者处于撤离阶段,需要及时撤离相关治疗,包括呼吸机、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以实现液体负平衡,积极实施液体的“少即是多”。在优化阶段和稳定阶段,需要充分利用临床监测和支持手段,优化治疗,提供合适的氧输送,降低氧消耗,减轻组织缺氧,维持脏器功能稳定。这两个阶段能否实行“少即是多”,取决于患者组织脏器是否存在低灌注、有无容量反应性 。然而感染性休克四个阶段没有一个明确时间分界点,并且四个阶段可以互相转换。可见这两个阶段是否采取“少即是多”的液体管理策略,需要根据临床的综合判断进行动态滴定。研究表明,早期采取积极液体复苏,后期采取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可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 。因此,“少即是多”液体管理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感染性休克所处的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液体管理策略。
5  结语
如果感染性休克患者不能从液体复苏中获益,或者液体复苏弊大于利时,应该启动液体管理的“少即是多”策略。实施“少即是多”液体管理策略时,需要考虑患者所处感染性休克的阶段、组织灌注状态,以及容量反应性等情况,而且要根据临床的综合判断,动态调整“少即是多”液体
(0)

相关推荐

  • 感染性休克早期的集束化治疗.ppt

    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 集束化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但现在临床医生对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很低 英国的前瞻性.双中心的观察表明,6h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为52%,而24h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仅仅3 ...

  • 少即是多:不含儿茶酚胺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策略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儿茶酚胺,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一线药物,已被证明优于多巴胺,相当于肾上腺素和加压素.经常需要高剂量的儿茶酚胺来逆转休克.虽然循环系统休克的存在仍然是死亡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但使用儿茶 ...

  • BLM模型中提到的人才管理策略如何构建?

    根据BLM业务领先模型的理论,那么人才管理策略的根基是公司战略,企业要做好人才管理策略,需要思考四大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公司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问题一:我们的战略对人才的需求是什么.这里涉 ...

  • 为什么要制定人才管理策略?

    人才管理是人力资源规划中使用的一种科学策略,可以提高业务价值并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意味着人才管理旨在改善业务绩效并实现投资回报,富有生产力和敬业度高的员工有助于使企业盈利.制定人才管理的战略方法以帮 ...

  • 《柳叶刀》:折寿10年!大量糖尿病患者诊疗不足,6大最佳规范管理策略不容忽视

    近日,<柳叶刀>发布了一份重磅报告,这是由全球44位领先专家合作4年的成果,全面回顾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健康负担,总结科学预防.有效诊治的最佳证据和明确获益.其中重点强调了妊娠期糖尿病. ...

  • 基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管理策略

    基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管理策略

  • 【精彩回顾】华润健康乡村 | 刘丹教授: 基层高血压管理策略

    降压治疗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且农村高于城市.而基层医疗机构一直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q ...

  • 早产儿生后早期循环稳定的管理策略

    王晴晴 朴梅花 作者单位: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 通信作者:朴梅花,Email:pmh1990@sina.com 当今,超早产儿救治的目标是降低病死率及远期神经系统损害的风险.早产儿常经 ...

  • 脑出血患者的高血压急症管理策略

    作者:江荣才 葛歆瞳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发生在脑实质或脑室内的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我国脑出血患者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 23.4%,其中 46 ...

  • TQM品质零缺陷管理策略

    TQM品质零缺陷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