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融入不到非洲本地人的生活

事实是,在非洲的很多中国人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非洲,即便他们已经在那里工作生活了几年,他们甚至都不知道非洲人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有些人所谓的知道,只是看到了非洲人表面上的东西,比如如何吃饭、怎样干活,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的想法,或者说叫文化。

很多在非洲的中国人不了解非洲人的文化,便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事的,也就不知道如何与他们达成真正的交流,这看似无关紧要的事,实则关系重大。

中国人在非洲主要就是工作,而且是和当地人之间合作的工作,做的工程要直接面对当地业主,做的生意,很多是和当地商人合作。当然,直接面对当地人的这部分企业或者项目负责人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当地人的文化习俗,但很多围绕在这些项目周围的人,则主要还是与中国人自己打交道,比如工人,比如做项目生意的中国供应商,他们面对的对象还是中国人,所以他们接触当地人的机会很少。而这样的人,在中国人中占了不少的部分。

对于这些人来说,可能不需要和非洲当地人有太多往来,觉得对他们的了解并不是那么必要的,于是,这部分人群的大部分人即便在非洲多年,对非洲当地的文化习俗依然知之甚少。而且不只是这部分人群,即便是有些生意人或者企业负责人,也很少有人注重对当地文化和生活的了解。

不去了解的原因,上面也说了,就是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接触不到当地人,觉得没有必要去了解。因为平时的环境主要还是中国人的环境,觉得已经很熟悉,且在这个环境中也游刃有余,就没想过对非洲本土文化给予关注。

不去了解非洲人的文化,还有一个原因,说起来其实也并不那么自傲,就是不少中国人刚到非洲,在初印象中就对非洲本地事物产生了不好的印象,说白了,也就是嫌弃那里的一些东西,从而开始形成抵触。

这个最多的就是对于非洲人的食物,很多中国人在非洲多年都接收不了那里的食物,这个不接受,并非只是食物本身,还有就是做食物的非洲人(当然,主要是黑人)。他们看着当地人用黝黑的手,在不太卫生的地方做出食物,就已经产生抵触,不愿尝试了。其实,这只是中国人自己的想象和喜好产生的作用而已,也因为这个印象就抹杀了对这些食物的尝试和真正的认识。

就像我第一次去非洲到苏丹时。我和同样新到苏丹的同事在喀土穆(苏丹首都)的大街上,看到有妇人在卖茶和咖啡,那些茶并不是我们经常喝的绿茶、红茶,而是当地人用一些特殊的植物磨成粉冲出的水,当然还有经典的“苏丹红”(就是玫瑰茄)。这些茶水看着其实还是不错的,有黄色的,有红色,还有褐色的,颜色都很透彻。可是当我们看到妇人那双比我们黑的手,还有喝茶的人都是当地人,杯子循环利用,妇人只是把别人喝完的杯子,就在一个水盆里面简单洗一下继续用,并且洗杯子的水也不怎么换时,我们就没有了任何尝试的欲望。

于是,我和同事就开始互开玩笑,说让对方尝试,自己买单,但结果谁都不愿意尝试。就这样,我到苏丹半年多,都从没有尝试过这样的茶。

直到后来,我工作调到偏远地区的项目现场,周围都是农村,只有两三公里处有一个市集,这里没有了任何城市的痕迹,也更没有环境优雅的餐厅、咖啡厅,在这里,无处休闲、无处娱乐。但在这里有的,就是和喀土穆一样的茶摊,它是这边人休闲的唯一去处,虽然这样的茶摊就在路边。

由于生活太过苦闷,并且有时外出只能在外吃饭,我便开始尝试这些茶,当我第一次喝的时候,很是惊喜,因为那些茶真的很好喝,他本身的独特味道加点糖,喝起来很是特别,又没有奇怪的味道。而且,早来于此的同事给我讲这些茶的材料其实很干净,至少不会有任何添加,当地人也给我讲,这些茶各有一些功效,我就更加喜欢这些茶了,只要去集市或者外出办事休息时,我都会喝上一杯。这个时候,所谓的手或者环境不干净,就不重要了。因为我知道,这些茶是营养健康的,它没有任何添加和农药,环境的不好,无非就是喝进去几粒沙,这对身体更是毫无伤害。

从茶开始,我也开始尝试和接受当地的食物。而且不只是接受食物,就连吃饭方法的手抓也能够接受。也因为这样,我很容易和当地人结交为朋友,因为我接受和能够融入当他们当地的生活方式。

对当地文化不了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语言不通。这个想必是很多人的障碍和烦恼。说到语言,在非洲各个国家,国际通用的主要就是英语和法语。很多中国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没问题的,可在非洲很多的中国人是工人,他们根本就不会这些语言。而且,即便是中国人会英语或者法语,当地的很多人也是不会说的,他们也只会说自己的本土语言。这自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因为语言不通,中国人无法和更多的当地人沟通来促进对他们的了解;因为语言不通,在和当地人来往的工作中耽误进展,甚至产生误会;也因为语言不通,让很多中国人在非洲的生活圈子变的狭小,于是中国人在非洲就是一种格格不入,形成中国人在非洲只是生活在自己的环境中的现象;当然,还有因为语言不通,像之前为我们讲述故事的中国人,碰到喜欢的当地女孩,无法表白沟通,从而错过一段感情,这样的事情,其实不只是个别人身上发生的。

语言的不通,让很多人烦恼且无力解决,因为读的书少,没有基础,想从基础学习太难了,而且不语言是一朝一夕能够学会的。很多人在找方法,却又没有好的办法。

基于此,尼日尔汇才学院,编撰出版了一本语言生活手册。它就是《中文、英文、豪萨语生活语册》,这本语册是中英文对照,且加入非洲54国第二大本土语言——豪萨语,列出了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语句。

这本语册,让你不懂英语都可以拿出语册找到你想说的话,展示给对方;如果你会英语,想学豪萨语,也可以找到对应的语句去学习,并且展示给不懂英语的当地人看,是真正实用的语言手册。并且,该语册小巧,便于携带,让你在西非甚至非洲,都更方便与当地人沟通。

尼日尔汇才学院,现在已经成为尼日尔汇才能源与地质高等教育学院,是尼日尔高等教育部认证的本科学院,开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气体储运、电子商务和中文教育等专业,于2021年1月对外招生。

同时,尼日尔汇才学院的创始人张娜女士,发起成立了中尼文化促进会,是西非第一个两国文化组织。中尼文化促进会由尼日尔内政部特批,尼日尔文化部、旅游部、工业部、石油部、尼日尔伊斯兰银行以及尼日尔律师协会、尼亚美大学等多个部门和组织参与的团体。促进会是由张娜女士任主席、尼日尔文化部部长任名誉主席,尼日尔旅游部部长任副主席,中方有国家特型演员毛主席的扮演者张瑞奇和中国高古玉专家玉宴创始人洪艺宁任名誉主席的双边文化促进会,旨在促进中尼双方文化交流。

中尼文化促进会已于2020年11月20日举办了启动仪式,接下来将会举办更多关于中尼文化交流的活动,以此来响应中非合作的宏大战略。

最后,购买《中文、英文、豪萨语生活语册》请点击原文链接。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