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悟堂|如何保证饮用水生物稳定性
《净水技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追踪行业热点与焦点,让你每天比别人知道多一点
关注
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饮用水在水厂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处理,满足了感官和卫生要求,再经由给水管网系统输配进入小区二次供水环节,最终到达用户末端龙头。在整个输配过程中,可能因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相关的生化反应,导致饮用水的水质逐渐下降。大家别担心,整个水处理系统都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守护着自己的职责,以保证广大用户的饮用水安全。
深度处理工艺可以大量减少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浓度和氨氮浓度,这有助于控制水体生物稳定性。如,某水厂由常规工艺更换为深度处理工艺后,对总磷、AOC、氨氮、TOC和CODMn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预臭氧和O3-BAC 工艺,将CODMn平均去除效率由43.5%提高到 52.6%,出水的 AOC 由 178μg/L 下降到 91μg/L,下降了48.88%。,氨氮由1.27mg/L 下降到 0.59mg/L,下降了53.54%。
管网水质源于出厂水,它是沟通用户和水厂的桥梁。管网输配距离的增加,会导致微生物数目的上升。因为管网水力停留时间较短,流量较大,微生物安全主要受消毒剂控制而非营养因素限制。所以,通过消毒剂可很好的控制管网输配环节生物再生。
二次供水是直接面向饮用水用户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二次供水环节中,存在微生物再生,并且其再生程度高于管网中微生物再生,是整个输配过程微生物再生的主要环节。深度处理工艺可有效的减少二次供水环节微生物再生。某水厂引入深度处理工艺后,与常规工艺相比,总菌平均降低了75.43%。因此,要严格控制出厂水水质,提高出厂水生物稳定性,以保证末端龙头水水质。
参考资料:廖一鸣,上海市城市供水系统微生物再生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致谢
【本科普内容受“上海市科协科普项目(项目编号:18dz2306700)”和上海市水务海洋局“水务科普年度活动”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