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欢乐颂》,你想说什么
《欢乐颂》已经播完了一段时间,各种观点和评论已渐渐过气,但我还是要写写,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用了好几个周末的时间,终于把这部剧看完了。
作为一个自从上高中后就没追过电视剧的人,要想耐下心来看一部电视剧也很简单,给我找个理由开个头就行。对,只要开了头,即使是部烂片我也会坚持看完。高中时听某个同学说有部正在播的韩国电视剧很好看,周末回家看了两集,之后就一直没机会看。心里一直念念不忘,大二时买了电脑,终于花了几天时间把那部剧追完。就因为这种执着的怪癖,我不再轻易去看电视剧。
我决定要看《欢乐颂》的理由是剧中安迪喝的那款高级矿泉水。
那款水,虽然商标模糊(估计没给植入广告费),但从瓶子的形状和玻璃质地可推测,是法国的那款依云矿泉水。
作为每天只喝白开水又孤陋寡闻的人来说,若不是大学的广告课上听过一节有关依云水的课,我都不知道世上还有这个品牌的水存在。
能够喝得起依云水的人,都是有钱人,能够每天只喝这款水的人,绝对称得上是上层阶级。在网上查询了一下,这款法国矿泉水,一瓶330ml的玻璃瓶装水售价最低也要12元人民币。按照一个成年人一天最少要喝1500ml的水来算,一天喝5瓶依云水就要花掉60元。再按照中国普通员工3000-4000元的月薪来算,工资的一半只够用来喝水。
幸好,这个世界总是樊胜美居多,安迪稀少,所以那么多中低端瓶装水产品才有路可销,法国的依云小镇才不至于因取水过量而枯竭。剧中的樊胜美再怎么装,也只是喝一瓶百岁山,用一瓶依云水的钱就可以买6瓶,也够喝两天了。每月喝水花掉180元,普通工薪阶层都能够支付得起。
然而,这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要说的重点是《欢乐颂》中安迪和樊胜美精神世界之间的差距。
安迪和樊胜美最大的差距不是在喝水的层次上,而是在于如何支配空闲时间。
樊胜美在出租房里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坐在梳妆台前化妆,试衣,敷面膜,上网购物。而且还喜欢往高端聚会里去掐尖儿或成为男人餐桌上的尤物。伤心失意时还在外面把自己灌醉丑态百出。每到周末,邱滢滢就会问她,樊姐要去干嘛。一旦没有约会,她就只能呆在房间里发呆。
安迪在家里的镜头,最多的就是坐在工作台前,看工作资料或者静静地读书。很少外出参加聚会,连谈恋爱都是在家里进行,与奇点喝喝红酒,谈谈读书心得。失恋时,也顶多拿瓶红酒,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自斟自饮,不会让自己在别人面前失态。某次周末曲筱骁硬要安迪陪她去医院见赵医生,她很原则性地拒绝了,原因是她要在家里读《诗经》,答应了奇点要在周一跟他交流心得。
就从这些日常的空闲时间安排就能看出,樊胜美月薪一万跟安迪年薪七位数的差距,岂止是喝水的等级问题?
智商没别人高还不好好读书,我姑且把它当作这部剧反应出的另一个问题。
曲筱骁看上了高大帅气又有文化的赵医生,凭借着一身精明古怪又死皮赖脸的妖气,终于把赵医生搞到手,可凭她再怎么精明也掩盖不了自身的文化水平浅薄,一局游戏就被赵医生看穿,之后也免不了遭受了一段时间的嫌弃。毕竟,赵医生是个读过王小波、东野圭吾、弗洛伊德,而且喜欢听高级音乐会的人,怎能容忍自己的女友是个连莎士比亚都不知道的白痴?
李小龙在《精武门》里的一句台词: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成为现在大众口中的流行词,然而这句话的含义已从玩笑变成了事实。当事实被以玩笑的口吻说出来时,多少带了点无所谓的自嘲。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段解释为什么要读书的话,看到一幅夕阳中的湖光美景时,有文化的人忍不住会吐出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没读过多少书的人就只会来一句,卧槽,太美了吧。
当然,表达美有多种方式,有人喜欢粗俗,有人喜欢高雅。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声音,在今天这个直白明了又快节奏的时代,如果硬要人去文绉绉地表达,会把人憋死的。而在每一个不以文化论品味的时代,千万不能出口成章,也不要劝别人多读好书,不然就会被认为很较真,很无趣。
剧中邱滢滢失恋又失业,沮丧在家无所事事。他老爸从小县城里过来看她并给她买了很多关于成功学的书,让她好好读读。她正在房间里情绪高昂地跟着光碟喊口号时,受到安迪的劝阻。以安迪的智商和见识,她觉得看这种书就是脑残,当然要阻止邱莹莹继续被洗脑下去。不过邱滢滢并不领情,反而觉得安迪是瞧不起她,瞧不起她老爸。
看到那一集,估计很多人都会骂邱滢滢脑残,替安迪感到不爽。而我却觉得邱滢滢的行为可以理解。毕竟什么水平的人做什么事,你不能让一个没读过多少书的人去读高深哲学。也不能让一个头脑简单的人去思考生存价值,不然,那些成功学的书也不会那么受欢迎了。
每个人的经历和学识境界都不一样,安迪自小在国外长大,智商超群,接受的文化熏陶不一样,有独立判断能力,也习惯于鹤立鸡群。而邱滢滢只是众多小县城里的平凡大学生中的一员,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很多事情还是要听信于父母。两者之间的差距,在看待成功学的书籍上当然会出现分歧。
因此,安迪再优秀,但太过于自我的表达,也不会被邱滢滢接受,甚至连赵医生也会说一句,安迪很聪明,但也很无趣。
以自身的成功去劝说别人,即便是好意,可有时却只会招来反感,比如我那位同学。
今年五一,我们举办了一次初中十周年聚会活动。在交流感想吐露心声时,有个男同学两次都讲了大概相同的话,以成功的过来人的心态劝大家要怎么努力怎么坚持,差不多就是成功学的那一套,最终遭到了一个女同学的不满。那个同学直接点名反对他说,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听这一套,也不是每个人都要走这样的一条路。当即得到在场师生们的认同,那位同学只能灰溜溜坐着,再也没有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