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女王¹】玛丽·安托瓦内特:千金大小姐的一场洛可可式春梦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讲谈社」→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记得常来哦

为什么要了解西方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是【十大女王¹】第 07 篇文章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古老的、传统的、旧时代的制度与观念正一点一点的被人们所抛弃,而那些新兴的力量正在暗流之中蠢蠢欲动。我们只要回顾看一眼就会发现,后起之秀如英国、荷兰相继崛起,上帝似乎已经抛弃了传承已久的天主教,转而将真理藏在了新教。

面对新生力量的博弈,欧洲最古老、最传统的两大家族哈布斯堡家族与波旁家族决定暂时放下过去的恩怨,在法国路易十五宫廷大臣(波旁家族)和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王的顾问考尼茨(哈布斯堡家族)的牵引下,这两大家族结成了同盟,并有了姻亲关系。

路易十五的儿子路易十六娶了特蕾西亚的女儿玛丽·安托瓦内特。

▲ 玛丽·安托瓦内特

然而,在婚姻刚开始的时候,玛丽太子妃就觉得自己的丈夫有些漫不经心,他看上去似乎对自己毫无性趣。起先,大家都认为是太子太害羞,或者经验不足。作为老司机的特蕾西亚女王告诫自己的女儿,要温柔,要爱抚,但同时也警告不要太过热情,以免吓到他。

是的,路易十六勃起困难,简单来讲就是那里有点小问题,玛丽在1775年写给母亲的信中说:“我劝说他下定决心去接受这个小手术,人们已在谈起这事,我也认为这个手术是必要的。”

▲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似乎并不在意,在这样的僵持下,两人又拖了几年,最终,奥地利的皇帝约瑟夫也等不及了,他亲自前往巴黎,说服了自己的妹夫去做手术。

要知道,这件事情对于王室来讲,不仅仅是愿意与舒服的事,更是牵扯到了国家的未来命运。

这并不是路易十六和玛丽之间的私事,更是一起政治事件。而且,路易十六早年的这段经历,或许也造成了他内心的一点扭曲,茨威格说他:“在公众生活中也缺乏任何进行创举的力量。他不善于公开登场,既不会显示个人意志,更不善于把自己的意志贯彻下去。”

相比于路易十六的前前任太阳王路易十四,我们会看到,他的统治缺少一股狮子般的力量,这有客观的环境制约因素,也有来自内心的因素。

在路易十六后来成为法兰西主宰之后,在玛丽心中,他依然是那个没有主见的小男孩。而玛丽是在奥地利宫廷中长大的,她继承了母亲特蕾西亚女王的坚强意志。从某一程度上来说,玛丽强势,路易弱势。

王室权威的破坏,事实上并非始于巴士底狱被攻陷,而是始于凡尔赛宫。因为关于国王性无能的消息,关于王后性欲不知餍足的谎言,之所以会从凡尔赛宫传出,弄得整个民族都尽人皆知,并非偶然,而是有其秘密的家族政治的背景。

结婚七年后,路易十六终于通过小手术,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这让玛丽很高兴,却让另一个人很失望,他就是路易十六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因为若是路易十六那个地方一直有问题,那么他们就不会留下子嗣,自己也就会实现“兄终弟及”的美梦。然而,这一切都被玛丽的强势所敲碎了。

▲ 玛丽·安托瓦内特狩猎图

等到路易十六成为父亲之后,他身边的弟弟和亲戚都成了他潜在的敌人,之后的大革命在宫廷内部拥有了得力的帮手,王子和公侯伸手帮革命打开宫门,把最锋利的武器交到革命派手里。

1774年4月27日,路易十五驾崩,路易十六和玛丽终于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历史舞台。说实话,路易十六并不是一个荒淫无度的主,他勤俭,不像法兰西的前两任国王那样铺张浪费,好大喜功,历史仿佛是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 路易十六与玛丽·安托瓦内特

成为王后的玛丽,写信给自己的母亲特蕾西亚,她说:“尽管上帝让我在生下来时,就具有我现在拥有的那个爵位,我不由自主地赞赏上苍的善心好意,选拔我,您最小的女儿来君临欧洲这个最美丽的王国。”

我们只看到玛丽心中的喜悦,就像是一个从小听着白雪公主长大的小公主,终于进入了属于自己的城堡。这一切浪漫故事的背后,其实有着童话故事所不能言说的责任与压力。玛丽就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在她血液中,有着哈布斯堡家族式的骄傲与傲慢。

路易十六看不惯玛丽的奢侈与浪费,但他自己也不是一个强势的主,因此很多时候并未采取有力的措施。

玛丽怀着喜悦的心情登上了法兰西王后的宝座,显得是那样的轻飘飘。殊不知,位高权重者,应当时刻保持一颗警惕之心,在喜悦的同时,她似是忘记了身为一个王后的责任。

▲ 玛丽·安托瓦内特

路易十五的去世让特蕾西亚女王着实吃了一惊,她多么希望这一天可以来得迟一点,她希望自己那个头脑轻浮、毫无顾忌的女儿能够更加成熟一点。

据说,特蕾西亚女王在给她知心的大使信中,发出了母亲的叹息:“我想,她最美好的日子已一去不返。”

我们可以从茨威格的一段描述中了解到玛丽的一些性格:“所以玛丽·安托瓦内特生性好动,不停地在活动,她便得其所哉。静静地坐着不符合她的性格,更别说倾听、阅读,深思熟虑。在某种意义上,甚至睡眠,她都难以忍受,觉得这是对耐心的考验。只有时不时地不断开始干点什么,每次都是另一件事,而且总是有头无尾,有始无终,老是忙忙叨叨,或者想忙点什么……”

而路易十六却与之相反,他天性当中真正的灾难是:他血液里有铅,反应迟钝。有些发霉的滞重的东西黏住了他的血管,什么事情他都觉得很不轻松。

这两个人就像是一团火与一盆水碰撞在了一起,毋宁说,如果他们都生活在太平盛世,也许能平平安安度过自己的一生,只可惜的是,他们都活在最动乱的十八世纪,且占据着高位。

玛丽挥霍无度,甚至被称为“赤字夫人”,她就像是一个大小姐一样,哦不,她本身就是大小姐,热衷于沙龙、舞会。这样轻浮的人生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无疑是她的过错,但同时也是她整整一个时代的过错:正因为玛丽·安托瓦内特完全融化在她时代的精神里,她也就变成了十八世纪典型的代表。

洛可可,这古老文化极度培植出来的一朵最为娇柔的花朵,那慵懒悠闲的纤纤玉手,过度贪玩极度娇纵的精神的世纪,在沦亡破灭之前,还希望在一个人物身上得到体现。

▲ 感受一下洛可可风,洛可可在建筑上的成就体现在装饰上,看,装饰给人的感觉是不是非常高大上,看起来很气派,也很铺张浪费。那时期由于技术的发展,天花板可以更好地设计,比如有了吊顶,可以将天花板拿下来装饰好之后再吊上去,天花板在地面上加工,就会玩出更多的花样,如果天花板不能拿下来,就只能人站在梯子上,抬着头去设计,这就制约了一些创作。有的时候想想,若是这项技术早一点发明,米开朗基罗也不用整天昂着头去画他的西斯廷天顶画,这样,他也就不会得颈椎病吧。

▲ 西斯廷天顶画

▲ 米开朗基罗:知道我颈椎病怎么来的不?你试试整天抬头画画

洛可可追求极致,比如一张椅子,一定要在上面雕出一些复杂的图案出来,不复杂显示不出这张椅子的尊贵。绘画上,简而言之,洛可可相比于巴洛克,更注重颜色,光影,艺术不再是为宗教(上帝)服务,艺术本身就是目的,冲击人们的视觉。(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还是较为保守的)

无疑,玛丽继承了蓬巴杜夫人,成为了当时洛可可艺术的代表。这两个女人,将艺术的内在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人,千金大小姐,总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后玛丽有着属于她自己的特丽雅侬宫,这是个极端精致、娇嫩已极,可又不会砸烂的花瓶,永远适合于存放这朵精心培植的花朵。在这里,精巧异常的享受的文化在一幢房子里,一个人物身上,完美无缺地构成一种艺术。洛可可的天顶和天底,鲜花怒放的时刻,同时又是奄奄死去的时刻。直到今天,人们在玛丽·安托瓦内特房间里的大理石壁炉上面的那座小小的摆钟上,还能看到过去的影子。

然而特丽雅侬宫对于玛丽来讲,仅仅只是一个玩具。到1791年8月31日,为特丽雅侬付出的款项最终清单才公之于众,一共一百六十四万九千五百二十九里弗尔,而实际上和其他隐蔽的单笔款项加在一起,超过两百万里弗尔——当然,这笔款项在王家经济衰败的这个漏水的桶里,仅仅是一滴水珠而已,但是在财政破产,普遍穷困之际,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回顾这段历史,我总感觉,将路易十六和玛丽送上断头台的,可能并不是他们个人的品质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奢靡之风,就像洛可可那样表面光鲜无比,内心却脆弱不堪。

后来在约瑟夫二世访问巴黎的期间,将自己的妹妹玛丽训了一顿:“你,一个可爱的年轻女人,成天不想别的,只想些轻佻放荡的事情,只想服装和娱乐,什么书也不读……”

▲ 约瑟夫二世

1781年,玛丽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并不是她与路易十六的第一个孩子,却是第一个儿子,这进一步提升了玛丽在法国宫廷中的地位。有意思的是,日后雅各宾党人的主席科洛·德尔布阿,当时还是里昂的一个普通演员,亲自撰写了一出戏,献给“崇高的王后,她的美德征服了众人的心”。他,这个日后亲手签署路易十六的死刑令的人,怀着敬畏之心祈求上天:

我们善良的路易十六

为了法兰西人的福气,

和特蕾西亚的血脉

永远地联结在一起,

从这个幸福的结合,

产生了一个美丽的后裔。

为了把完美的幸福

喷洒在我们的心上。

啊,天上的保佑者,

请保佑安托瓦内特的时光。

1785年,项链事件爆发,这成了法国波旁王朝的一件丑闻,尽管很多人也认为玛丽在这件事中是无辜的,但这件事情的发生,不管其中的真相如何,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去相信的。更何况,民众都对宫廷之中的八卦喜闻悦见。

终于,当所有的矛盾都堆积成疾之后,只要有一点点火星,就会引爆。人民已经受够了惨兮兮的日子,已经厌倦了上层贵族的奢侈之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终于爆发了。

玛丽展现出了她强势的一面,她认为,革命就是敌人,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什么。曾经围绕在身旁的,所谓的“朋友”顷刻间烟消云散。在此后一直到被送上断头台的期间,国王与王后身边几乎没有任何可以信得过的朋友,除了一个瑞典人,汉斯·阿克瑟尔·封·费尔森,据说是玛丽的情夫,俩人曾相识于一场假面舞会。

▲ 费尔森

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人们在此刻才发现,原本养尊处优的玛丽王后身上似乎焕发着一种骑士的光芒,尽管她咄咄逼人的态势从理性上来讲可能会让自己目前的处境更加危险,但她一直没有屈服,没有低头。

▲ 监狱中的玛丽·安托瓦内特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和玛丽决定出逃,费尔森在其中帮了很大的忙。然而,最终他们依旧没能出逃成功。重新被抓后,路易十六情绪平定,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玛丽王后却心如死灰,她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她输了。这次徒劳往返的行程中所经历的全部苦难,对于她的傲气几乎是致命的震撼。

国王的出逃掀开了大革命的另一幅篇章,就在这一天,一个新的政党,共和党诞生。到现在,到1791年7月21日为止,国民议会还无一例外地,统统都是保王党人。

雪上加霜的是,路易十六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却出逃成功,他重获自由后,就撕下了尊重兄长的面具。对于外国的君主而言,他们拥护的是君主制,至于谁是君主,则没那么重要。

国王和王后对于自己处境的急剧变化,倒并没有算在命运的账上,而是归咎于他们自己的亲戚。普罗旺斯伯爵和阿尔托阿伯爵把自己的总部设在科布伦茨,从那里公然向推勒里宫宣战。国王身陷困境,采纳了宪法,成为他们最佳的把柄,通过他们收买的新闻记者,把玛丽·安托瓦内特和路易十六当作懦夫大肆嘲弄,而他们自己处于安全地位,装作唯一有资格充当君王思想真正的捍卫者。

▲ 玛丽·安托瓦内特与自己的孩子

到了此时此刻,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的命运已由不得自己做主。

1792年3月1日,玛丽在奥地利的哥哥利奥波德二世去世,同时,一名刺客刺杀了极力拥护君主制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命运似乎再一次将玛丽王后的未来封死了,因为无论是奥地利的继任者还是瑞典的继任者,都对软禁起来的法国国王和王后的热情减淡。

接着不久,法国对奥地利宣战,以路易十六的名义,玛丽积极勾结奥地利,企图为自己和丈夫寻找一线生机,然而,这一切看起来都已无济于事。当玛丽“叛国”的事情被揭露后,法国人民再次被激怒,这直接导致了1792年8月10日的巴黎再次起义,君主制彻底被推翻。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处死。一开始,人们并没有想到要去起诉玛丽,但毫无疑问的,整个世界都已把她抛弃。玛丽在她孤寂深锁的房间里,深深地感到这一点。

▲ 路易十六被处决

奥地利对此无动于衷,气得麦尔西尖锐地吼道:“他们即使亲眼看见玛丽·安托瓦内特迈步走上断头台,也不会出手相救。”

在监狱中,玛丽失去了最后一次被营救的机会,康乃馨事件以失败告终。在被审问的时候,玛丽以自我牺牲的精神,保护了那些营救自己的人,至死都没有说出他们的名字。

事实上,这次密谋在一开始就显得极为笨拙,失败后更是将玛丽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 玛丽·安托瓦内特与子女告别

10月12日,玛丽·安托瓦内特被召到大型会议大厅进行第一次审讯。在她对面坐着福基埃-丁维勒,他的陪审法官赫尔曼,几个书记员。在她身边,一个人也没有,没有辩护律师,没有帮手,只有一个看守她的宪兵。

▲ 审问玛丽·安托瓦内特

10月16日,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在协和广场被公开处以死刑。

传说,有关玛丽的一段记录让很多人对她极其厌恶,当她知道法国百姓们都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她说:“那他们干嘛不吃蛋糕?”

这让人想起了西晋白痴皇帝司马衷的那句话:“何不食肉糜?”

只不过,关于玛丽王后的这段故事,是假的。

▲ 玛丽·安托瓦内特

在那个风雨飘摇,几十万颗人头落地的大革命时期,又有谁能逃得了刽子手的屠刀呢?

目前【西方大通史】已完成两个系列(点击文字可查看目录),请君品鉴:

1.【文明之初】

2.【光荣希腊】

除此之外,系列希腊神话广受好评,请君品鉴:

【希腊神话】

我正在做一个西方通史的大系列,非常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鼓励,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