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在初三【李冬梅】

毕业的骊歌悄悄响起,像幽静的林间淌过一脉清流。看着青春飞扬的初三学生,我的思绪禁不住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去复活那首属于我的骊歌。

如果非要用一个字形容我的初三生活,我觉得“囧”字再恰当不过了。

我们那时,小学是村办的,初中是合办的。说是初中,不过是露天野地盖了八间红砖瓦房,三面山,一面洼,学校就坐落在凹地里。没有校门,没有围墙,真正的开放式学校,随便哪个方向进校,都可畅通无阻,四通八达。

那时生活的确不太富裕,我记得升初中时,书费带学杂费加一起,还不到十元钱。可能是吝惜那点生活费,尽管家里离学校有三、四里路那么远,我也每天来回跑趟,不住校不参伙。每天都脚步匆匆,中午的各科作业,像打仗一样紧追慢赶,有时干脆扯过住校生的拷贝一下。直到上了初三,因为时间紧,再加上晚自习放学迟,早上到校早,迫不得已才住了校,不过仍然跑趟回家吃饭。

学校的男女宿舍是一间教室那么大小的屋子,挤满了三个年级的学生。条件那是相当的简陋,不用说床铺,连砌个砖搭个板也是奢望,全部席地而卧。只不过地上撒上一层麦秸秆,有条件的铺张席子,次之的个塑料布或麻袋片,或是干脆什么也不垫,旧单子旧褥子旧被子,本就耐脏。从门口对面一个挨一个排着,成U字状,中间一个窄窄的小过道。一盏昏暗的电灯,一地黑压压的床铺,使我后来学到《包身工》时,莫名地有些身临其境之感。

学校前不挨村,后不靠店,连个水井都没有,吃水、洗脸,都得跑到离学校最近的村里去挑去抬。最近村也有二里多路,上坡、下坡,对于半大的孩子来说,抬水也非一件易事。不过,轮到做值日,大家也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因为用水不方便,男生几乎都没怎么洗过脸,洗脚更不用说了。女生好歹还讲究一点,每天用吃饭的洋瓷碗,舀上一碗水,偷偷藏在教室前面的花池里,方便早上抺一把脸。记得冬天,碗里的水结冰,早上干脆捣碎,抓着冰碴胡乱对付一下。好在学校每周三,会让住校生回家一趟,顺便整理一下个人卫生。学校西面依山有一条水渠,每每流水的日子,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像过节,不仅抬水方便了许多,就连洗碗、洗脸也便利了许多,男生更是趁机讲究了许多。

那时教室没有电棒,印象中只有一盏电灯,不过经常停电。一停电,没有人欢呼,也没有人趁机溜走,大家都很自觉得点亮小煤油灯,一人一盏,看书做作业,丝毫不受影响。说起小煤油灯,就是用废墨水瓶做成的,把瓶盖用东西钻个小洞,用铁皮卷住旧时纳鞋用的白棉线,做成灯芯,倒上煤油,一盏简陋的油灯就大功告成了。不过,煤油灯燃烧的烟,鼻子吸来吸去,一下课看吧,个个都是两个黑鼻孔。

学校的设施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所幸我们遇到了一群负责任的老师。学校三个年级十二个老师,课程全开,一个老师身兼数职。比如说数学老师兼教历史体育,英语老师兼教动物植物,语文老师兼教音乐地理,或是物理老师兼跨年级。不过,这样全把式的老师还不全是公办老师,除了校长和从外村调来的物理、化学老师外,本村的老师差不多都是民办。不吃公家粮,家里自然会分地,一到夏秋农忙,老师上完课就得赶回去干活。农村的孩子最不怕干活,为了不让老师耽误上课,班里的学生常常自觉趁着星期天,组织一部分学生到老师家里帮忙干活。那时的我们是十分乐意帮老师干活,觉得好像是天大的荣耀。

高尔基曾经说过“苦难是最好的大学”,也许是初三生活的窘迫,让我们更深深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那时的我们,没有人去抱怨生活的艰苦,也没有人去埋怨命运的不公,大家都心照不宣努力着。早上没有起床铃,摸黑起床,摸黑进教室,没电就点亮煤油灯,要不就搬凳子到外面读书。晚上自习没有老师看,大家自觉看书做题,似乎没有人捣乱,有时下自习也迟迟不归寝,急得老师站在门口大声催促。

现在我每回忆起初三,早已想不起那时到底学了什么,想起的只是初三的囧事,想起的只有默默的努力。有次我们几个同学抱着被子去坡上晒,下午收被子时,忙里偷闲的我们并排坐在小土坡上,望着山那边,望着远处的世界,七嘴八舌的议论起将来。几十年过去了,那一幕成为挥之不去的永恒。

难忘的初三时代,像一首永无休止的歌,袅袅余音,穿过风,穿过雨,穿过万丈红尘,久久不落的魂,飘飞了岁月,又从心底缕缕飞升。

【作者简介】:李冬梅,网名坐看云起,文学爱好者,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章抒写生命。
(0)

相关推荐

  • 张小羊: 民办撅儿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民办撅儿 作者 | 张小羊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 ...

  • 陈中记忆

    陈中记忆 文/杨军 读到卜老的<陈中情结>,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三年陈中生活,历历如在目前,曾经的过往不断撞击着我的心扉. 初到陈中,一下子就被陈中整齐的校舍,整洁的环境吸引.那时,陈中的大 ...

  • 【杜老师】/ 任永旺

    杜老师 任永旺 读高中时的杜老师,名字叫啥,我真的忘了,皮肤黝黑,国字脸型,中等身材,总穿一件深色中山装,是学校总务主任,没给我们上课,和我的交集也少.但近40年了,一件小事儿让我终生难忘. 1979 ...

  • 煤油灯 照亮人生路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9-08-04 08:22 朱良松 衢州日报7月22日<橘颂>版刊登了鲁承禹<难忘的煤油灯>一文,让我感慨良多.鲁承禹老师就是我初中时的语文老 ...

  • 回忆我的初中生活(下)

    本文作者:王建明 八十年代末的乡办中学校园并不安全,我们学校地处科镇的郊区,据说科镇学校的学生骑上自行车到我们学校打上一架再返回他们学校几乎不耽误上课.学校的安保措施基本很少,我记得直到我们上初三了才 ...

  • 傅勇丽 | 追忆煤油灯光景

    往期回顾  ·  山西八大案之一 | 高崖村反革命杀人案 ·  山西八大案之二 | 毛泽东表扬过的案子,比电影还精彩 ▼  点击收听  ▼ 作者:傅勇丽 当一个人的心真的沉寂下来时,总会回想过去,回味 ...

  • 拴在汗水上的初三/ 文:李伯强

    拴在汗水上的初三 青春等不出来美丽,只有拼出的辉煌.                                              ----题记 1991年的初秋,树上的蝉声仍此起彼伏,我 ...

  • 我为书狂【李冬梅】

    宋代黄庭坚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许是受这句话的影响,我喜欢每天读一点点书,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 记忆中的童年曾是一个缺书的年代,也许正是 ...

  • 同题诗《五月的校园》作者:王硕、李冬梅、王志学、曹雪莲、李冬侠

    五月的校园 文/王硕 浅夏时节 校园里 一花一树皆是诗 花有花的芬芳 树有树的矜持 五月的微风 吹拂着整个校园 月季花 羞涩地露出了笑脸 龙爪槐 刚毅地挺起了双肩 五月的细雨 沐浴着整个校园 叶梅含蓄 ...

  • 春天,我们“赶山”去【李冬梅】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是十分羡慕临海而居的南方人,总羡慕他们赶海的日子,在沙滩上随便就能捡拾到各种各样的海鲜.北方多丘陵,不能赶海,那么就赶山吧. 我们村的山,称不上真正意义的山,充其量只能算是 ...

  • 每一次“告别”都是成长【李冬梅】

    一切都是那样猝不及防,仓惶中就要告别相伴多年的校园.一切又是那样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震惊中就要拆分到陌生的地方.一切还是那样井然有序,失落中还要重新振作继续前行. 那几天,朋友圈是各种的留恋,各种的惋惜 ...

  • 珍爱生活(外一首)/李冬梅

    珍爱生活 微笑  盈着泪 让人欢喜 悲伤  淌着泪 引人同情 无论眼泪如何倾诉 悲喜总会相伴一生 因为 阳光与风雨同在我们的生活中 珍惜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 珍惜每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 懂得生活的可贵 ...

  • 李冬梅|浅秋(外两首)

    简单生活 浅秋 李冬梅 季节更替 时光流转 不经意间 花开半夏就在昨天 浅秋微凉已经进入角色 又是一季金黄 一场雨 淡然了蓬勃炙热 给大地送来遇见 沉稳 天空开始纯净 纯净的如大海 蔚蓝 秋水更长 日 ...

  • 倔强的老爸【李冬梅】

    弟弟终于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这房子也把老爸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花了个净干.当然,也借了亲戚不少钱.老爸从来没有想到,年过七十多岁,居然成了名副其实的"负翁". 老爸知道弟弟不易,一人 ...

  • 再游凤凰山 /李冬梅

    再游凤凰山 文/李冬梅 再游凤凰山 随遵化作协采风团 一路欣喜 为了却第一次未能登顶的遗憾 再次来到凤凰脚下 美丽的风景又一次映入眼帘 跃跃欲试 一定登顶 出发 作协的大旗迎风飘扬 家人们嬉笑.拍照 ...

  • 柳宗元的痛【李冬梅】

    柳宗元的痛,何人能懂 (柳宗元---图片选自百度百科) 他前半生似乎太顺当,以致于他后半生要在孤寂凄凉中度过. 他出生官宦人家,虽然家族的荣光早已不在,但那炽手可热风光无限的辉煌时光仍值得人留恋,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