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中临床针灸心得

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俗称“面瘫”,古人多以风痰阻络立论,常用牵正散治疗,但临证用之,疗效并不令人满意。现代医学根据面神经的发病部位,将其分为颅外型与颅内型(后者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有的还兼有听觉过敏和泪腺分泌异常),一般颅外型容易恢复,对颅内型病人,西医多主张加用激素治疗,我个人的经验体会是:

西医书中所言此病发病一周内不能针灸纯属“本本主义”,并无临床依据,误人不浅,最应破除;只要针药得当,完全可以不用激素治疗,加用激素治疗,反而会延长痊愈时间。

对本病的辨证治疗,第一要辨经络脏腑,第二要辨外感内伤。《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曰:

“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颊则下少阳,中于项则下太阳。”

★颅外型面瘫

多属外邪客犯经络,只有口眼歪斜者为邪客阳明,兼有耳后疼痛者为邪犯阳明少阳二经。

★颅内型面瘫

情况较为复杂,只有味觉减退或消失者(临床发现,部分病人是双侧味觉减退或消失)证属外邪已由胃经影响到胃腑,因为舌能知味全赖舌苔,而舌苔乃胃气熏蒸而成,《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证之临床,此类病人多属胃气素虚而复感外邪者。

颅内型兼有听觉过敏或泪腺分泌异常者,证属外感内伤相兼为病,证之临床,此类病人发病前除有感受外邪的病史外,多在发病前数天有生气发怒的病史,实属外邪兼肝胆郁火为患,这是因为少阳胆经入耳中,厥阴肝经“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的缘故。根据以上认识,针药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明显提高,治疗发病在一周之内者,一般10天左右即可痊愈,经治数十例至今尚未见不愈者。

【针灸基本处方】

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下关、四白透颧髎、地仓透颊车、颊车透地仓、翳风,合谷(取双侧),余穴均取患侧,留针30min,可加TDP照射,每日1次,翳风针后可加用艾条灸20min~30min。

有味觉改变者必加足三里,有耳后疼痛或听觉过敏者必加阳陵泉,有泪腺分泌异常者必加太冲。

颅内型者应配合中药内服,以杨粟山《寒温条辨》升降散合小柴胡汤加双花、连翘、公英、蜈蚣、防风、荆芥;面瘫用升降散治疗,是已故恩师张殿民教授的独到经验,其中大黄宜用酒大黄,用量6g~9g,以大便每日畅行1次~2次为度。

2.牙痛

我对牙痛的认识与治疗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识牙痛辨火牙、虫牙,辩症论治

第一阶段认识到牙痛有火牙、虫牙(即龋齿)之分,许多书籍认为,针灸对火牙疼痛有较好效果,常有针入痛止之效,常用穴位有下关、颊车、合谷,被称为牙痛三要穴。

★风火牙痛,可针翳风,单用即有良效,

★胃火牙痛,宜针内庭

★虚火牙痛必加太溪,而对龋齿牙痛针灸疗效则不理想;

★下牙痛,此外,因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所以下牙痛可针合谷、三间等大肠经穴,

★上牙痛可针内庭等胃经穴

★三焦郁火引起的牙痛,可针“耳门丝竹空,住牙痛于片刻”

第二阶段,牙痛分清牙龈痛、牙齿痛,辨证论治

第二阶段受叶天士“龈为胃之络,齿为骨之余”的启发,认识到治疗牙痛还应分清是牙龈痛还是牙齿痛,前者应治胃,后者应治肾;

★牙龈痛

针取牙痛三要穴加内庭,药用清胃散

★牙齿痛

针取太溪、大杼(齿为骨之余,骨会大杼),药用玉女煎(必用生地),可针可药,皆可应手取效。

同时认识到,古代书籍中尚有许多宝贵经验待发掘,如治一牙痛病人,针之不效,用《惠直堂经验方》所载之“哭来笑去散”

川芎、雄黄、乳香、没药、生石膏各6g,火硝15g,研末吹鼻牙痛立止;

十年前我自己患龋齿牙痛,遍用上穴针之不效,后用古书记载的睡前阳溪穴贴大蒜,晨起揭去,使之起泡的天灸疗法一次即愈,后用数人多效,方知龋齿不是针药适应症的说法不确。

第三阶段,牙痛的特效穴位―偏历穴

第三阶段,发现了一个治疗牙痛的特效穴位――偏历穴。据《灵枢· 经脉》记载:

手阳明络脉遍历齿中,偏历为手阳明大肠经络穴,“龋”为其主病之一

近年来受此启发,发现牙痛病人偏历穴处多条索状物,且压痛明显,试治各种牙痛病人,尤其是龋齿病人,以双手拇指按压偏历穴,用力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皆能疼痛立止;若按揉后再行针刺,其效更佳。至此益信《灵枢· 九针十二原》所说:“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诚属至理名言。

★酉时病症,针太溪皆得痊愈

此外,还治疗近十例每入暮时分(酉时,17时~19时)牙痛病人,只针太溪一穴,疼痛前半小时针之,留针2h,皆一次疼止。此因酉时属肾经主时,《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故也。明此理,凡酉时病症(已经治疗酉时腹痛、酉时头痛、酉时痹痛等病人数十例),针太溪皆得痊愈。

3.麦粒肿

一般多在太阳、耳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有一定效果。

★上眼睑麦粒肿

我遵循中医经络理论,凡上眼睑发病者病在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肩胛区足太阳经循行部位可见数个到数十个小红点,可用三棱针挑刺出血,以血变为度;

★下眼睑麦粒肿

下眼睑发病者病在足阳明胃经,可在足中趾趾腹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以血变为度。用此法治疗麦粒肿一般1次~2次即愈,不必用药。

4.鼻炎

针灸可取鼻通、迎香、印堂、通天、合谷过敏性鼻炎可加飞扬

此外,我发现凡鼻炎病人,第五颈椎有明显压痛或有条索状物,常用

斑蝥研末贴于此穴,4h~6h取下发泡,10d贴1次,连贴3次为1疗程。

如此针药并用常收佳效。

5.复发性口腔溃疡

★外治方法一:

一是用吴茱萸10g,研末,醋调成膏状,贴双足心涌泉穴,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1d~2d换药1次;

★外治方法二:

用细辛3g,研末,醋调成膏状,贴于神阙穴,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2d~3d换药1次。

★内服甘草泻心汤

内服中药可用《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加减,(《伤寒论》、《金匮要略》均有甘草泻心汤,一用炙甘草,一用生甘草,此其区别)

药用:

生甘草10 g,人参6 g,炮姜3 g,肉桂3 g,黄芩6 g,黄连9 g,公英15 g,水煎服,连服20付~30付,

也可用生黄芪30g,黄连9g,水煎服,或研末口服,每服3g,每日服2次~3次。

6.落枕

宜分经论治。

★督脉或太阳经

疼痛部位和压痛点在后项部者,病在督脉或太阳经,可针取双侧后溪穴,随咳进针,同时令患者活动颈项部;

★少阳经

疼痛部位或压痛点在颈项一侧者,病在少阳经,可针取同侧悬钟穴,随咳进针,同时令患者活动颈项部。此法的关键有二:

一是随咳进针

此法见于窦默《针经指南》,其作用既可转移病人注意力,减轻进针时的疼痛,预防晕针,又可宣散经络气血,提高临床疗效;

二是进针后一定要活动颈项部

进针后一定要活动颈项部,否则疗效不佳。应用上法一般1次~2次即可缓解,若配合颈项部位的推拿或刮痧、拔罐,疗效会更好,不必用药。

7.肩周炎

我对肩周炎的认识和治疗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辨肩周炎为外感风寒

认为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以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为外感风寒之症,针灸常取肩三针等局部穴位为主,再加TDP照射或拔罐,中药内服则以祛风散寒止痛类中药为主,但验之临床,疗效并不理想。

第二阶段,参考其他医家经验

参考古今其他医家的经验,配合三间、条口透承山、阳陵泉等远端腧穴,或运用全息理论取第二掌骨侧之肩穴,随咳进针,同时令患者活动肩部,临床疗效有了明显提高,部分病人可有立杆见影之效,但仍有部分病人疗效欠满意。

第三阶段,参悟内经,辨肩周炎“痹证”

近年来通过苦读《内经》,结合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又有了两点新的认识与体会。经言:“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多在五十岁左右发病,实属肝肾阴血亏虚,筋失所养,又复感风寒之邪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纯以实证论治自然疗效欠佳,此新认识之一。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针灸治痹之法,《灵枢·周痹》也有论述:

“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瘛结,转引而行之。”

细读《灵枢》,始悟肩周炎之治法已详于“经脉篇”。综合《内经》所述,方知肩周炎之治首宜辨经,次宜审穴。当今临床许多针灸医生不分经络而漫治之,无怪乎其效不佳,所谓“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此新认识之二。

根据以上体会,我现在治疗肩周炎先以针灸止其疼痛,其功能障碍治其标,继以中药内服巩固疗效治其本,每能应手取效,方知肩周炎决非难治之疾。

针灸方法是经络理论与全息理论结合,只取一穴,

★肩前侧疼痛

若疼痛部位在肩前侧为甚者,病在手太阴肺经循行线上,针鱼肩穴(穴在鱼际穴下约0.5寸,第一掌骨侧赤白肉际,按全息理论对应于肩部穴处,可找到一针柄大小的条索状物,压痛十分明显)。

★大肠经肩骨禺穴处疼痛

若疼痛部位以肩骨禺穴处为甚者,病在手阳阴大肠经循行线上,可针三间穴处条缩状物和压痛点(第二掌骨侧肩穴处);

★肩后侧侧疼痛

若疼痛部位以肩后侧为甚者,病在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线上,可针后溪穴处条缩状物和压痛点(第五掌骨侧肩穴处);

★活动障碍

若以活动障碍为主者其病在筋,可独取筋会阳陵泉穴,多取对侧,压痛点多在阳陵泉下0.5寸左右稍后方。

【取效关键】

取效的关键除随咳进针和活动肩部外,取穴准确和进针手法也非常重要,条缩状物和压痛点仅有针柄大小,一定要扎准;进针手法宜先直刺(针柄与掌骨侧成90度角)穿透条缩状物至掌骨,然后将针柄立起将针尖刺入条缩状物与掌骨侧之间,此时针感最强。以上方法只要用之得当,皆能针入痛缓或肩部活动立刻改善,一般针3次~10次即可。针后若配合局部阿是穴针刺拔罐,其效更佳。

【中药内服】

针数次疼痛缓解后可加用中药内服,药用山萸肉30g~45g,酌配桑枝、桂枝、姜黄、细辛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品,但配用药物只1味~3味即可,药量也不宜过大,以免喧宾夺主,反而影响疗效。

考山萸肉一药,《本经》言其主风寒湿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补益之中大有条畅之性”,并创曲直汤治疗肝虚腿痛,即以山萸肉为主药,证之临床,不论肩痛、腿痛,凡属阴血不足、筋失所养而痛者重用山萸肉皆有良效!

“丹针”疗法即丹田针灸术,该疗法乃本人多年气功修炼,体验气机变化而悟出。经临床治病观察,疗效显著,有增强机体免疫之效,有病治病无病抗衰。
人凡有病,气机紊乱,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血阻滞;正常认为无病之人,由于七情六欲之干扰,气机亦多有不顺,久而久之,即可致病,“七情致病”就是此理。所以,人需时时调整气机,勤于修炼,纠正阴阳偏胜偏衰现象,防患于未然,就是中医的治“未病”。人由于事事繁忙,无暇练功,为了解除病人痛苦,助人健康长寿,总结出这种新针术——“丹针”疗法。
“丹针”疗法的治病原理是:重视人体气机整体观。通过针刺,调整气机,升清降浊,使气的运行有乱变顺、有滞而畅,使周身气血通达,而不是头病医头、脚痛医脚。整体调理,消除病灶。
“丹针”疗法的治则是:疏通经络,调节阴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凉之,寒则温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以达平衡阴阳,排除病气,病而康之。
“丹田”之释:顾名思义,所谓丹田,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穴位,而是一个区域,功家认为,丹田又称“龙宫”“北斗”“慧明”“泥牛”等等。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丹田分为上、中、下三个丹田,上丹田有人说在“百会”,有人说在“印堂”,有人说在“人中’’,我们认为上丹田在以“百会穴”为中心的整个头部;中丹田,则有膻中、关元、气海之说,总之,在膻中至气海这一大片;而下丹田,一说在会阴,一说在涌泉,我们认为会阴至足均是下丹田,三丹田包含全身经络和穴位。
“丹针”疗法包含几个方面:1.升清降浊通气针法,2.静卧数字针法,3.种田针法,4.咽津针法,5.揉中法,6.手印针法,7.攻疾针法,8.经络拍打助气法等八种方法。
“丹针”治疗方法:
1. 升清降浊通气针法:陷阵上丹田(百会区、人中区。印堂区)。根据病情可任选一区,也可同时针1-2区,行针数分钟。然后,施行有上到下全身按摩,手法宜轻。其顺序是:头、颈、上臂、胸、腹、下肢、足。边按摩嘱病人意想浊气随按摩之手向下贯注至足部,从涌泉排除,医者可点按其涌泉,使其穴开,浊气排除,共施术九次。此时有的病人可出现:凉、热、麻、胀等气感,此法乃是每种疾病(尤其慢性疑难症)治疗的开门疗法。本法突出:升清降浊,疏通经络。

2. 静卧数字法:功家认为,数字中,九为补,七为泻。让患者平卧,静心观想数数。补法:从1-9,数完一遍可重复进行,约5分钟即可。泻法:“从1—7”,做法同上,默念时,念声放在呼气上,同时意想病气下行。至涌泉排除。本法突出:数字念觉。

3. 种田针法:着重针丹田区穴。针刺特点:可形成田字样,男用顺时针方向,女用逆时针方向,以唤醒患者丹元之气,此曰种田。本法突出:种田的丹。

4. 咽津法:针刺有关穴位,舌周围,枕后穴,令患者口中津津有清液产生,缓缓咽下,入所种之丹田,此曰“灌田滋元”。

5. 揉中法:此法为培补中气而用。用旋转法揉中脘区数分钟,左右旋转各半。本法突出:培补后天。

6. 手印针法:功家有手印功之说,这里采用手印之意,又根据中医手指所系经络之理,针刺患者手指端部或井穴,以达到调节内脏之功效。本法突出:井系内联。

7. 攻疾针法:着力与病灶部位,视情况而刺,在全身气血已经流畅及强盛的情况下,专力行气于病灶,针灸气功并用,围攻病灶。本法突出:以痛为俞,以病为丹。

8. 经络拍打助气法:经以上诸法治疗后,患者内气运行,再用拍打法使其强壮,并使病气尽快排出体外,拍打轻重视病情而定,以舒适微胀麻为度。主要取:督脉及四肢,拍打后嘱病人静卧片刻,即治疗完毕。本法突出:拍打助气。

总之,丹针疗法应以以上36字为中心:“升清降浊,疏通经络,数字念觉,种田成丹,灌田滋元,培补后天,井系内联,以痛为俞,以病为丹,拍打助气”。

“丹针”疗法的适应症:
本疗法可治疗多种疾病,如:坐骨神经痛,胃脘痛,头痛,偏瘫,面瘫,颈椎病,腰椎病,风湿痛,糖尿病,儿童遗尿,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神经官能症及久诊久治不愈之疑难杂症。

我是一名长期接受西医正规教育,并已行医20年的心胸外科医生。

通过多年努力,我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施行冠心搭桥术(包括心脏不停跳搭桥术)、心脏瓣膜手术、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食管癌根治术,以及晚期肺癌的外科综合治疗方面,驾轻就熟,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随着社会影响力的逐渐扩大,我所遇到的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也随之增多,一是麻醉的耐受性和高额费用问题;二是心脏手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问题;三是肺癌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问题。

虽然西医有很好的诊疗规范、会诊制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但却无法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为此常常自责不已。进入曙光医院后,通过一段和中医的接触,我认为完全可以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中医之长补西医之短,请中医来帮助解决问题。

于是我开始接近中医人,请他们会诊,向他们请教,跟他们交流,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我和认同我。渐渐地,在我们心胸外科医疗工作中,开始融入了一些中医的成分,并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

1与针灸、麻醉医生合作,顺利开展针刺与药物复合麻醉下的心脏手术

2006年8月15日,我们在针灸科李国安主任医师实施的针刺麻醉辅助下,成功地进行了一例肺动脉瓣切开成形术。

患者是一名29岁的女性,她患了一种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疾病(4个月前,曾因此病引发脑部脓肿并致左侧肢体偏瘫,在某医院做了开颅清脓手术),这次手术是为了彻底解除病患,把通入心脏的肺动脉底部原本粘连的部分切开,让血管通畅,再将肺动脉修补后缝合。

由于两次手术间隔时间过短,如果再次全身麻醉,很有可能引发后遗症,加之前次手术已花费3万多元,这次手术若用全麻的话,又需要3万元左右的费用,这对仅靠丈夫打工赚钱来维持生活的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于是我们采用了针刺与药物复合麻醉手术

这是我进入上海曙光医院之后所做的第一例针刺麻醉辅助下的心内直视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总费用只有1万多元。

2008年2月1日和2月2日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走近科学》栏目曾专题报道了此病例,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

上述病例成功的鼓舞下,医院成立了针刺麻醉教研室,在针刺理论和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我提出了“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的针刺麻醉心脏手术”的理念,取代了以往针刺麻醉心脏手要“保持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手术”的传统理念,与针灸科、麻醉科共同合作,在术前准备、针刺穴位和刺激强度、麻醉管理、体外循环管理、手术操作的诸多环节均做了科学的优化调整,在确保术中病人安全、无痛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手术种类也从单纯的先天性心脏病扩大到了各类心瓣膜手术

目前我们已成功地进行了近50例针刺复合麻醉下的心脏手术。

实践说明,针刺复合麻醉术中不使用气管插管,麻醉药的使用量仅为常规全麻使用量的1/5,患者在术中始终处于浅睡眠、自主呼吸的无痛状态,全身应激反应较小,机体抵抗力较强,故患者的呼吸道无任何损伤,术后的监护室滞留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患者康复时间缩短,抗生素的选用级别降低,术后初次进食时间和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大大提前,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及肺部并发症减少,因而与之相关的医疗费用亦明显降低

2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治疗肺癌术后化疗状态

目前肺癌病人越来越多,其病情也越来越复杂,以前单纯靠手术切除的方式已不能达到让病人长期生存并保持一种良好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外科的综合治疗。

外科综合治疗包括对肺癌的分期诊断、手术条件的准备、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定期随访和生活指导等内容,它是一项系统医学工程。

尤其是中早期肺癌病人术后的辅助化疗必不可少,但是化疗药物有很强的毒副反应,如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明显的骨髓抑制等,许多病人因无法耐受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而自行中止化疗,以致他们不是倒在手术台上,而是倒在了化疗途中。

我们在参加有关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临床研究中也认识到,如何保证入组病人克服化疗的毒副反应,顺利完成四个疗程的化疗计划,即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对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的过程中,常请传统中医科协助治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今尚无一例病人因毒副反应而终止化疗,都很顺利地完成了治疗计划,而其他西医院课题组的反馈信息显示,因化疗的毒副反应导致出组或延期化疗的病人,已占全组的15%~20%。

实践说明,中药治疗肺癌术后化疗状态,不但能够减轻或消除化疗的毒副反应,而且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我竭力主张,在西医治疗肿瘤期间应请中医积极参与,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治疗西医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

在临床方面,中西医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即使医学优势最强的西医外科乃至心胸外科,也难免会遇到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疑难杂症,当我遇到这种问题时,常请中医会诊,并取得了满意效果。以下举两个成功的实例说明。

有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2000年成功接受心脏机械二尖瓣置换手术。2007年8月起,因患感冒、支气管炎并发肺炎,持续高热,多次血培养和痰培养均为阳性,在本市某著名西医院住院4个月,用过所有敏感抗生素和抗霉菌药物(包括硫霉素、三代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喹喏酮类、万古霉素和康唑类等等)均无效,每天下午体温总是波动在38℃~39℃之间,经多学科会诊,诊断为“细菌性心内膜炎”,但反复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未查见心内赘生物,遂介绍到我科住院治疗。入院后做全身理化检查后发现,患者除血沉120mm/h、阴道分泌物培养为肠道沙门氏菌、口腔黏液培养为酵母菌外,无其他任何有治疗价值的提示,从西医的角度,已很难找到治疗的切入点,为此颇感棘手。

于是我请传统中医科姜兴俊主任医师会诊,用中药进行治疗,但让我颇感意外的是,当我拿着一叠厚厚的病历准备亲自介绍时,却立刻被姜主任挡回,他说了句令我始料不及的话:“周主任,让我自己去看病人吧,我不能受西医思路的影响。”

随后就带着他的学生去了病房。后来我和姜主任谈及这个病人,他才给我道出其中原委: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思维方法有别,中医治病必须要用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取得好的疗效,如果在用中医方法看病之前,过多地听取了西医的诊疗内容,很容易先入为主,顺着西医的思路去辨病论治,往往疗效不好。

所以他看病总是按照传统中医的方法,先收集中医四诊资料,然后在辨证的过程中再了解或参考西医的检查资料和诊断结果。

随后他向我介绍了该病例的中医诊疗思路与方法:患者午后体温渐升,傍晚时最高,按照白天属阳、晚上属阴,上午属阳、下午属阴,气、阳属阳、阴、血属阴的阴阳辨证方法,患者当属阴分和血分有热,而反复发热4个月,必由血热而致血瘀,故中医辨证为阴血瘀热之发热。治宜凉血活血、清阴导邪。

药用生地、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片、羚羊角粉、白薇、青蒿、白茅根、炙鳖甲、丹参等组方。

患者住院40余天,始终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变化,服药20天后发热消失,体温正常,再观察3周,病情无反复,血沉16mm/h,遂痊愈出院。

一个在著名西医院住院治疗4个月而毫无效果的棘手病人,被中医用阴阳二字就辨得一清二楚,且用药后疗效显著,原来大道至简可以这样去诠释。

另一位是76岁的女性高龄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近4个月来因心绞痛反复发作,一直卧床,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遂转入我科治疗,成功地做了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术后翌日开始发热,此后20余天发热不退,体温波动在38.0℃左右,最高时达38.6℃,胸腹胁肋部皮肤表面泛发晶莹样小水泡,同时伴精神委靡、不思饮食、汗出如洗、身肤湿冷、大便秘结、持续高血糖、伤口难以愈合等,我们用物理降温和多种抗生素治疗,并用肠内外营养支持和胰岛素静脉泵持续维持,均无显效,遂请传统中医科姜兴俊主任医师会诊。

中医诊断为湿热病和虚损病,主要病机为湿热壅盛,兼夹气阴两虚、津亏肠燥、心脉虚瘀等。由于虚实夹杂、燥湿相兼,证情比较复杂,故而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分三步施治:

第一步,先祛邪。针对发热、汗出、水泡和大便不下等湿热郁蒸、肠燥腑结之证,用黄连、黄芩、连翘、生薏苡仁、赤小豆、竹叶、滑石、芦根、火麻仁、大黄、芒硝、枳实、炒莱菔子等清热化(利)湿、润肠通腑,鼻饲3天后发热即止、汗出减轻、大便稍通,10天后身汗止、水泡消失、大便已通。在此期间,由于患者饮食不进,故继续用西医肠内外营养支持以扶正。

第二步,祛邪与扶正兼顾。针对舌苔黄厚而燥、精神委靡、不思饮食、大便干燥等湿热阻滞、阴虚内燥之证,用黄连、黄芩、生薏苡仁、芦根、天花粉、石斛、生地、当归、火麻仁、炒莱菔子、炒谷麦芽、炒扁豆、焦山楂、炒鸡内金、炒神曲等清化湿热、养阴润燥、消食开胃,药后湿热渐除、阴津渐生、胃气渐复而舌苔渐化、精神好转、饮食渐增、大便通畅。

第三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针对高龄术后,体虚较甚,卧床不起,舌苔黄燥等气阴两虚、心脉虚瘀、津亏肠燥、兼夹湿热之证,用西洋参、生地、当归、桃仁、全瓜蒌、枳实、火麻仁、炒鸡内金、炒谷麦芽、焦山楂、炒莱菔子、黄连、黄芩、生薏苡仁、鸡血藤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消食润肠、清化湿热,药后精神体力渐增,面色逐渐红润,已能自行饮食,并在陪伴扶持下先起坐,继而下床站立、挪步乃至缓步行走,最终痊愈出院。

此案例使我感受颇深,一般来说,祛邪是西医之长,调理善后和扶正固本是中医之长,而此例却相反,其整个治疗过程是中医祛邪为主,西医扶正为辅,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看来中西医之间并无泾渭之分,关键是我们如何去认识,如何去应用。

尤其是中西医医生之间若能精诚合作,为着同一个目的、同一个病人而发挥各自不同的专业优势,必将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0)

相关推荐

  • 跟明师,学经典,得针魂 ——重走中医之路

    本  期  导  读 刘老师推荐的汤方及针灸的组穴配伍,针阵都是有师承渊源的,经过无数临床经验总结,才无私分享给我们的,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重拾针灸 此次分享学员是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一名中医内科医生 ...

  • 为什么西医很难治愈癌症,中医有很多成功案例?

    先不说治癌症,先说最简单的治疗失眠:西医治疗失眠用安眠药,吃一片睡一晚,第2天照样失眠.长期吃的副作用是药也失效,身体也垮,失去健康的睡眠有何意义呢? 要知道,失眠.疼痛.发炎发热,这些症状都是身体给 ...

  • 关于学中医的一些感悟

    X 从去年自学针灸开始,开始慢慢了解中医,进而给家人朋友临床施针增加了信心,到现在开始学伤寒论和金匮,感想颇多,本来想真正学扎实了再回头写写感悟.一方面是感觉到大部分人缺乏真正的中医知识:另一方面很感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四卷 坚守这阵地 2

    因为学术偏见,金贵石金蕴明爷俩一直顶着牛,现在他却与儿子和好合作,联手经营了,中西互补,一起挣钱.其实,金贵石行医目的不主要是为了挣钱,他看到乡亲们看病花钱太多,儿子也经常让病人到医院去治病,那里简直 ...

  • 【高树中:针灸心得】

    高树中,男,1962年出生,山东省临朐县人.1985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针灸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针 ...

  • 高树中教授的针灸心得(临床干货,用之捷效)

    导读针灸入门教材之一高树中老师的<一针疗法>,书中皆是临床干货,用之捷效,高老师循序善诱,引经据典,精悟灵枢.求学若渴的风范,让人敬佩.本文节选高老师的针灸心得,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

  • 【中医】高树中教授的针灸心得(临床干货,用之捷效)

    九月阅读排行榜 [中医]中医方剂歌诀总结版 [中医]黄帝内经经典语录背诵版 [中医]黄帝内经100句经典原文集锦 [中医]中医诊断及用药歌诀 [中医]沈氏妇科十二法共享版 [中医]妇科用药精髓117条 ...

  • 干货||高树中教授的针灸心得(临床干货,用之捷效)

        相信有很多中医学子,针灸入门教材之一就是高树中老师的<一针疗法>,书中皆是临床干货,用之捷效,高老师循序善诱,引经据典,精悟灵枢.求学若渴的风范,让人敬佩.本文节选高老师的针灸心得 ...

  • 高树中针灸心得(临床干货,用之捷效)

    高树中针灸心得(临床干货,用之捷效)

  • 临床干货:高树中教授的针灸心得

    笔者临证近二十年来,宗扁鹊"医之所病病道少"和孙思邈"针灸而不药,药不针灸,皆非良医"之训,当针则针,当灸则灸,当药则药,且每针药并用以祛疾,内外合治以疗病,临 ...

  • 高树中教授的针灸心得

    八月飞龙 高树中,男,1962年出生,山东省临朐县人.1985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针灸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学术兼 ...

  • 转摘:一针疗法高树中教授的针灸心得

    用意在于,让喜欢针灸的人了解针灸,让学习针灸的人热爱针灸,让从事针灸的人享受针灸,让中国的针灸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因此,本书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经络病症.脏腑病症.时间性病症以及其他病 ...

  • 名医高秀峰运用二陈汤20种加减的临床应用心得

    已故名医高秀峰运用二陈汤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用于截痰水源,发为面黄食少,咳唾痰多,常用二陈汤加白术,人参,泛用于脾虚水津失于布散而生痰的各种疾患,用量居首位. 2.用于眩悸痰唾,水气凌心:常用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