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更新
第一部分成功学秘籍
7,精益求精
人都有自己的弱点,骄傲自满是最大的弱点,那种自以为天下第一更为可怕。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成功的最大绊脚石。
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强中自有强中手,我们一定要领悟到很多事物都是无止境的,要想克制骄傲自满的弱点就要学会精益求精的秘籍。
精益求精的意思:完美了还要努力使其更加完美,即好上加好。
有关成语故事讲诉的是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子贡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谈论如何做学问,而且指出了要由浅入深的精进学习。
子贡首先问道:“一个贫穷的人,如果见到富贵的人并不谄媚;或者,一个富贵的人,如果见了贫穷的人并不骄矜。这两种人的态度,是不是就算好了呢?”
孔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可以是可以了,但还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人。”
子贡继续说道:“《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好了不能满足,要努力好上加好)。对不对呢?”
孔子说:“我说了前句,你就能说出后句来。你有这一基础,就可以和你讲《诗经》了。你已有由浅入深的本领了。”
由此可见我们知道了精益求精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论语·学而》:“《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后来宋朝的朱熹注释:“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记得法国作家拉罗什夫科曾经说过:“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
要做到精益求精非常的难,要想获取非凡的成功,就要事事践行这个秘籍。
孔子一生都是如此,才会成为如今都让我们称赞的圣贤。
孔子年轻的时候,已经是比较出名的老师了。但是他很谦虚,而这种谦虚是骨子里的,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需要更多的学习。
三十岁的时候,他知道在洛阳有大思想家老子,于是他离开家乡曲阜前往拜师。
孔子一路来到了洛阳城外,看见有一驾马车,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头发全白的七十多岁的老人。
孔子领悟到:这位老人应该就是老子吧?
于是,孔子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见到面前的年轻人认出了自己,又惊又喜。
孔子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我听说你要来,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也很不错啊,怎么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陪在老子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所有的学问传授给他。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治学的严谨,还有那种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很多成功人士对于学习和工作都是采取精益求精的态度,而且这个秘籍让伟人们赞颂。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写到:“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精益求精就是一种工匠精神,需要坚持的认真精神。
如何做到精益求精,我记得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我们做任何事情,如何做到精益求精呢?
犹如诗人歌德说的那样,不仅要朝向终极目标奋斗,还要确定每个步骤,把每个步骤看成小目标。
歌德说的这种工作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有人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其实并非如此。
“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真正的工匠会把做的事看成有灵气的生命体去完成的。
我们要想获取事业的成功,就要像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说的那样:“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人格。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
所有成功者都会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学习态度,所以,我们要想成功就要经常提醒自己,反问自己做到精益求精了吗?这就是精益求精秘籍的修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