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81篇:读文随笔∣写作课程的构建
写作课程的构建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语文建设》2021年第4期发表了荣维东教授和其他两位作者的论文《国外写作课程标准内容综合比较与启示》,再一次提出了“构建写作课程”的话题。我们国家不能说没有写作课程,只能说没有独立的写作课程标准。因为写作课程及其内容是融于语文课程的,即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包含了写作的相关内容。从现实来看,这种操作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如果有了独立的写作课程标准,那是不是还需要独立的阅读课程标准、独立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标准呢?当然,能够从学理层面关注写作课程标准,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论文作者通过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10个国家的母语写作课程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认为这十个国家写作课程标准内容要素有:文类多样、任务情境、写作目的、读者对象、写作过程、修改校对、写作策略、文学写作、语法知识、多媒体写作、标准细化。尤其是前四条和写作策略,十个国家的写作课程全都包括了。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提出了我们国家写作课程标准研制的相关建议:
一是要树立“写作即交际”的课程理念。目前在高考以及部分省市的中考试卷中,交际语境写作理念已经很普遍了。写作是一种交际,强调在特定任务场合下为特定目的和特定读者写作,这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真实任务情境下书面表达和交际能力的需要。统编教材上的写作内容,在交际语境或任务情境方面也有一些凸显,不过还远远不够。不知道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会不会突出“写作即交际”的理念。这一点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写作不能再“自说自话”“自言自语”“自抒自情”了,而是要知道为什么要写作、写给谁的、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用什么文体和语气进行写作等。美国的《共同州立核心标准(2010)》提到:“理解写作的一个关键目的和一个外在优势是能够与不熟悉的读者清楚地沟通。调整写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和达到特定目的。”《葡萄牙语基础教育课程标准(2015)》也提到:“培养在不同交流情境和特定情境中的写作能力,反复使用语言的不同表达形式。”这些都凸显了“写作即交际”的理念。
二是重视多功能多文体类型的写作。目前而言,学生写作文还是逃脱不开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这三种“教学文体”对阅读影响很大,对写作教学影响也很大。作者认为:“实用文教学长期虚置,认知性写作和研究性写作得不到重视,文学创意写作近年来才刚刚兴起”,面对这种现状,有必要将培养学生应对生活、学习、工作中各种任务情境需要的“多类型功能语篇写作”作为目标。从写作研究以及写作教学趋势上看,凸显多类型功能语篇写作是很有必要的。不过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即第一条中的“写作即交际”的理念,不仅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凸显,更要通过测评的方式倒逼教学。
三是写作内容标准力求细化阶梯化。写作教学的无序化、随意化状态与写作课程建设滞后有密切的关联,我比较认同这个观点。在作者看来,目前我们还没有“写作课程”的概念,对于写作课程中有哪些知识、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还没有达成共识。荣维东教授及其团队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还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国外的写作课程标准已经“从写作技能教学向写作策略教学转变”,而我们还在为“写作知识”究竟需不需要而争论,至于写作策略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十个国家的母语写作课程标准在写作内容的层级序列上堪称典范,课程目标不仅细化到了各个年级,而且还形成了写作水平的“表现标准”。对于这一点,我的观点是,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进行写作课程标准的研制很有必要,但即使没有顶层设计,作为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也是可以进行先期研究的,例如制定本区域的写作课程与教学的相关内容及标准。
四是强调写作的课程内容融合。母语课程中的写作不是孤立的,而是与阅读、听说、语言、文字等紧密相连的,要求在多样化的文本情境、创作实践和言语场域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母语的能力。对于这个内容,之前不太理解:不是说要制定独立的写作课程标准吗?为什么要强调课程内容的融合呢?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不就是“融合状态”吗?后来想通了:融合要建立在独立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独立的写作课程标准包括写作课程目标、内容、知识、策略等,那么与其他方面的融合就是一句空话。因为你最终也不知道哪些内容需要融合,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融合等等。
五是重视跨学科写作。其实,写作和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它不应该是母语课程的专利,树立“通过阅读去学习”“通过写作去学习”的观念尤为重要,这种观念现在还很淡薄。例如学生在做物理试卷时,对题意的理解有偏差时,物理老师往往会说:“你的语文没学好。”实际上,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不透,这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字词理解”问题,还是物理学科教学与学习的问题。写作也是如此,例如法国就提出了“通过写作来反思和学习”的观点,写作练习包括写读后感、作出假设、列出并清晰地表达个人想法、重新讲述、作出结论、写概括和摘要等,反思性写作包括解释写作步骤、证明答案、争论观点等。这些内容在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中,还不是很常见。
六是基于循证实践确保课程内容科学有效。所谓“循证实践”,实际上是“基于证据的实践”,这也是目前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较为缺乏的内容。在作者看来,写作课程标准建设这种政策研究一定要基于科学实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工程思维,确立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和路线。或者说,任何政策、改革、方案等,都要有实证研究的意识,不是通过“书斋研究”甚至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